上周末,一場暴雨後北京變成澤國,陸空交通癱瘓。這既是天災,官方稱61年一遇的降雨量(14小時內城區降雨量212毫米),但更多是人禍,跟中國模式之下,政府只重視「看得見」的政績工程、忽視「看不見」的民生工程有莫大關係。
「中國模式」的最大特色就是「黨國體制」。在此體制下,中共以黨代政、以黨領政,從省委書記到鎮委書記,各級黨委「一把手」對政府財政支出有很大支配權,一個人就可決定公共工程的數量、類別等。由於缺乏監督制衡,他們必然更多的考慮個人利益,優先開展那些看得見的公共工程,以此作為升職本錢。
在此情況下,各級「一把手」必然拍板興建最長大橋、最高大樓、最先進地鐵、最新穎劇院等,甚至不惜代價拆眦舊城區,務求短時間內建好新城,讓外界看到他們治下的舊城換新貌亮麗政績。
相反,對於看不見的供水和排水系統,雖然是很重要的民生工程,甚至人命攸關,但各級官僚絕不願意主動投入更多公帑去加以改善,只要排水系統能滿足起碼的需求。因此,很多城市的排水系統設計過時,水管老舊,早已無法應付不斷膨脹的城市,以致北京、成都、長沙、廣州、南京、武漢及山城重慶,近年都因下雨變澤國,去年夏天的頭一個月就有14座城市水浸。
事實上,去年8月北京那場百年一遇暴雨之後,各界對北京的排水系統口誅筆伐,當局也承認其設計標準只是一至三年一遇,但大水過後,依舊是一至三年一遇。他們可以花3000億元主辦奧運,卻不願意花3000億改善排水系統,不就是這種體制的結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