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2年7月25日星期三

習之:香港人不是「香港的主人」



中央領導人在香港的講話中,除了用「中國人」、「中華民族」和「香港同胞」這些概念來訴諸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原則之外,也喜歡用「當家作主」這個概念來闡述香港回歸的正當性,即把香港人從英國殖民地受統治的「臣民」,轉變為進行統治的「主人」。


在現代性的話語中,從臣民或奴隸到公民或主人的身份轉變,會視作為「解放」。十九世紀強調階級解放,二十世紀強調民族解放,今天美國依然關注性別解放。在馬 克思主義話語中,中共的政治理想就在於「解放」,不僅解放大陸人,而且解放全人類;不僅從舊制度中解放出來,而且要解放國家,實現共產主義。

「港人治港」強化「主人」身份

直到目前,中央軍隊依然是中共領導之下的「解放軍」,那麼「解放」誰呢?解放全人類也許不可能了,但至少準備「解放」台灣;兩岸一天不統一,「解放軍」的名稱肯定不會改變。

中央領導人不斷強調香港同胞成為香港的「主人」,實際上潛在地利用「解放」這個現代性話語來強調香港回歸的正當性;只不過在後冷戰格局中,連廢除殖民體系這 個「正義事業」都不敢多講,「解放」這個字眼就自然不敢使用了。於是,「主人」或「當家作主」這個概念就闡釋了「解放」的現代性意涵。

中國憲法序言把新中國的建立,界定為曾經受壓迫的人民開始「當家作主」;那麼,香港回歸也就意味香港人和內地人一樣開始「當家作主」。用江澤民主席在第二屆特區政府就職典禮上的講話來說,香港人「不僅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的主人,也是國家的主人」。

那麼,香港人身為「主人」,究竟意味什麼呢?胡錦濤主席今年630日在特區政府歡迎晚宴上就指出,「香港同胞要強化主人翁意識,責無旁貸地承擔起管理香港、建設香港、發展香港的責任」。這個說法實際上是對「港人治港」原則的具體化。

「香港人」原本是一個社會文化概念,是由粵語、金庸小說、黃飛鴻電影和獅子山下等文藝作品「再現」(representation)的特殊形象。然 而,1980年代中央提出「港人治港」這個概念之後,為「香港人」概念賦予「主人」的政治意涵,特別是《基本法》起草的諮詢活動和代議選舉。回歸後,香港 人擔心中央的干預,又不斷強調高度自治、爭取雙普選,這一切都強化了香港人的「主人」身份,由此逐步形成了「香港人」與「中國人」的對峙。

「身份劃分」製造「身份區隔」

香港回歸以來的歷次民調顯示,認同「香港人」的身份遠遠高於認同「中國人」的身份,且香港人對「中國人」的身份認同度並沒有明顯增加;有些人以此看作是人心 回歸的指標,中央也似乎為此憂心忡忡。2007630日,胡主席在特區歡迎晚宴上的講話中,首次提出「要重視對青少年進行國民教育」。而香港反對派對 國民教育也非常敏感,總是擔心被洗腦。

國民教育固然重要,但根本的乃是憲政體制,只要實行「港人治港」,強調香港人是香港的主人,香港人與中國人的身份區分就很難消除了。想想看,假如中央主張「滬人治滬」,「上海人是上海真正的主人」,民調結果將如何呢?

由此看來,香港的人心回歸問題不能拿「香港人」和「中國人」身份認同的指標來衡量,如果按照這個標準來爭取人心回歸,結果必然是取消「一國兩制」和「港人治港」。

身份的區隔乃是文化想像的產物。關於香港人和中國人身份認同的各種民調,本身就在生產這種身份區隔;因此,要打破這種身份區隔,首先就應當在政治話語和學術 研究中取消這種身份劃分。如果一定要強調這個區分,那麼問卷中應該有這樣的問題:「你認為自己是香港人但不是中國人」。這勉強可以看作是爭取人心回歸的一 個外在參考。

在現代政治哲學傳統中,一個人成為「主人」就可以構成主權者。在「港人治港」原則下,香港人僅僅擁有香港的治權,主權依然屬於中央。那麼,香港人怎麼擁有香港的主權,成為香港「真正的主人」呢?

作者為資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