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2年7月24日星期二

盧子健: 官員落區所為何事?



特區政府新班子就任後,一連三個星期「落區」,到上星期告一段落。這些落區活動引起不少爭議,除了現場出現不少狙擊示威和混亂場面外,由於多次居民大會都是由親政府的團體舉辦,帶有競選活動的味道。政務司長在最後一個周末的一次居民大會上說由於立法會選舉臨近,難免有人為了造勢而搞示威活動。我聽到這個言論甚感滑稽,政府官員與親政府政團合辦這些居民大會,豈不又是為了立法會選舉造勢。

新班子近日落區難有效蒐民意

政府與親政府政團結盟搞活動不足為奇,也無可厚非。自引進所謂問責制後,特區政府的政治定位逐步變質。曾蔭權當年說「親疏有別」,明白不過的表示政府不再會是公正地處事。到了2010年為推銷政改方案,政府搞了個「起錨」活動,由管治變成搞政治運動。如無意外,港人過去一直期望看護社會整體利益的政府,會變得愈來愈像一個為某些政治人物、某些政治團體服務的工具。

一言以蔽之﹕新班子在這一個月的落區活動,基本上是形象工程和協助親政府政團競選的結合。不過在上述「狗肉」的表面,卻有一個聽取民意的「羊頭」。

無疑,落區會接觸到市民、會聽到一些市民的意見。但早有論者指出,新班子過去幾星期的落區活動很難有效聽到民意,因為居民大會並無主題,百花齊放,唯一好處頂多是主要官員現場聆聽,增加對市民意見的感性認識,但如果有關大會只是由親政府政團舉辦,這些感性認識隨時會流於偏頗。

官員落區,若想真心聽民意,就不能跑龍套、走過場。想收集到有質素的民意,應該做到下述幾點。

想收集有質素民意 應做到3

第一,是居民會要有主題。這其實是顯淺不過的道理。過去幾個星期政府新班子落區連這點也做不到,令人費解。例如梁振英在716日立法會大會上的「派糖」措施,為何不能在之前幾個星期的居民會中聚焦討論?

第二,最好是為居民會的主題準備背景資料,比較完備的資料預先在網上發放,然後在居民會上應有一個深入淺出的簡介,讓參與者起碼對基本事實有共同認識。又以「派糖」措施之一長者生活津貼為例,基本資料應包括現行政策及其背後理據,新建議想解決什麼問題,政府即時財政負擔是多少、展望1520年後社會人口老化後負擔又是多少?以及有些什麼相關建議曾被提出,而又為何政府認為其建議是較佳選擇?

簡單而言,聽取民意必須同時拋棄愚民政策。政府可能擔心市民愈聰明、民意愈尖銳,其實市民已經很聰明,而這與意見是否尖銳根本沒有關係。

第三,政府邀請一些有代表性意見的人士在居民會開始時講述他們的觀點。這些人士最好不是前線的政治活動人士,因為這些人會側重推銷觀點而不是提供理據、提供角度。

這些論者的觀點未必支持政府的立場(如果政府已經有現成立場),但既然是聽取民意,當然不必害怕聽到不同意見。邀請一些有見地的論者作導論,其好處是引導討論基於理據、釐清角度和出發點。政府因此能收集到質素較高的意見。

從上述幾點要求可見,有質素的居民會並非隨意舉行,而更重要的是沒有條件經常舉行,尤其是不可能每次居民會都由主要官員出席。這些落區活動應當是有組織、有層次地進行,官員間要有恰當的分工,免致他們終日只在街頭,無法就政策問題深入思考或組織小組的專門討論。

新班子落區可能是為了營造「新氣象」,但如果無厘頭也落區一番,反而重要的政策簡單宣布就說早已聽取了民意,這種做法縱有新意、縱有好處,也只會是短命的。政客靠搞政治上台執政,執政後就不能只搞政治,不問施政果效,否則多少落區活動也是徒勞!

盧子健 公共事務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