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3年3月26日星期二

陳健民﹕如何能選出 不對抗中央的特首?




這點恐怕連中共自己都做不到。

想一想,連中共第一任總書記陳獨秀、中共中央副主席林彪、中國國家主席劉少奇、以至最近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都被指對抗中央,憑什麼要香港保證達到此目標而閹割我們的選舉制度?何況歷史告訴我們,那些唯中央是從的凡是派(如四人幫之流)往往是禍國殃民,而所謂反中央者(如胡耀邦、趙紫陽等),卻可以是為國為民、鞠躬盡瘁。

我反而覺得香港情況沒有內地那麼複雜,讓港人普選,也不見得有很大可能選出一個對抗中央的特首。

第一、立法會選舉的「六四黃金比例」,已證實無法移植至區議會選舉,港人選舉特首時同樣可以有另一套標準。2007年和2012年特首選舉,民主派候選人在民調的支持率非常之低(梁家傑22%、何俊仁1018%),中文大學在2006年的民調發現,市民除了覺得梁家傑欠缺「改善經濟的能力」以外,在「平衡各方利益」和「平衡中港利益」方面都強差人意。可見市民選立法會議員時投泛民甚至激進派一票,是希望以較尖銳的聲音監督政府,但(假如有權)選舉特首,卻更着重管治經驗與協調各方利益的能力。

連中共自己都做不到

第二、除了香港選民以溫和中產為主體外,適當的制度設計亦可減少中港矛盾的激化。有左報文章用陳水扁當選為例說明普選會選出對抗中央、引發港獨傾向的特首。台灣總統選舉採用的是多票勝出制,2000年因為國民黨分裂,連戰與宋楚瑜互相分票,結果陳水扁以39.3%的得票率便當選了。假如採用如法國的兩輪投票制,第一輪如沒有候選人得票超過一半,便以最高票的兩名候選人進入第二輪投票,誰當選都必須得到過半數投票者支持,中間溫和力量較有勝算。如果香港普選採用此制度,對不起,恐怕毓民、長毛等很難勝出。

但我認為溫和選民和制度設計仍不是最令我對普選放心原因。大家先想想,造成今天中港矛盾的主因是什麼?在地鐵飲食、雙非和奶粉爭議背後,是港人感到一個崛起中的威權中國正威脅我們的生活方式與核心價值,而這與劉曉波繫獄、李旺陽被自殺、人大釋法、人大否決200708雙普選、國民教育、港台風波等是層層相扣的。有什麼「大和解」比得上中央主動賦予港人2017年真正普及而平等的選舉權?如果在如此重大的政治議題上中央成為最大的民主派,港人為何要選出一個對抗中央的特首?

作者是學者、香港民主發展網絡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