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主任委員喬曉陽宣示中央對特首普選的底線,關鍵在提名委員會的組成和運作,把被「裁定」不符合愛國愛港要求和與中央對抗的人,拒諸普選門外。這個設計所引起嚴重政治後果,在過程中觸發港人與中央對抗,是一個問題;另外,這個設計極可能導致不公平的假普選,實際上矮化了由此而產生的特首,能否實施有效管治,是重大疑問。按中央目前的特首普選思維理路,不僅漠視了香港的實際情況,也把特首對香港的管治推向死胡同。期望中央再三思之,切勿為了體現權力而害苦了香港,結果造成中央、香港和港人三方俱傷的局面。
提名委員會的篩選職能 比選委會倒退
喬曉陽的講話引起假普選的質疑,建制派議員淡化處理,說什麼只是「原則性建議,不宜過早下結論」云云。不過,這類說法,要麼根本聽不懂喬曉陽的話,要麼是自欺欺人,給中央保駕護航。
喬曉陽講得很清楚了,他說2007年1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有關特首普選《決定》規定,「提名委員會可參照《基本法》附件一有關選舉委員會的現行規定組成」,然後「按照民主程序提名若干名行政長官候選人,由香港全體合資格的選民普選產生」。所以,關鍵在於提名委員會的組成,若委員都經由全體合資格選民普選產生,在委員會內只是執行選民的意願,則委員會的提名不會受到質疑,但是從喬曉陽的講話,看不到會出現這種情況。
香港舉行過4次特首選舉,若有關安排已經符合國際的普及而平等標準,港人就毋須爭取普選了。選舉委員會是小圈子選舉的產物,中央對選委會的操控,在歷次特首選舉表露無遺,特別是去年梁振英與唐英年之爭,中央到最後階段決定放棄唐英年,改為支持梁振英,雖然仍有接近300名選委提名唐英年,依然無礙中央扭轉局面,促使大批選委「棄唐投梁」,使梁振英以689票當選特首。整個過程,確切說明中央對選委會的控制,可如臂使指般收放自如。
「提名委員會參照選舉委員會的現行規定組成」,實際上就是複製選委會的經驗,確保中央對提名委員會的絕對控制,今次還加上並無客觀準則的「愛國愛港」、「不得與中央對抗」的政治審查和「集體提名」的「民主程序」,如此一環緊扣一環的綿密設計,仍然強辯提名委員會並非篩選工具,符合普及而平等的民主選舉標準,這是指鹿為馬,混淆是非黑白,侮辱港人的智慧。
左派的智者 曾鈺成的至理名言
迄今所見,中央操控提名委員會較諸選舉委員尤有過之,這反映在「由委員提名收緊為集體提名」上。去年特首選舉,選委會小圈子選舉的實質,暴露一些既得利益集團為力捧他們屬意的唐英年,到最後關頭仍不罷休,雖然中央仍有能力體現其意志,但是既得利益集團影響力之大,經此一役,相信中央會有所體悟。「集體提名」是否要起到壓制既得利益集團的作用,值得注意。不過,無論中央有些什麼盤算,若提名委員會的組成不民主,委員會只是一個執行中央意志的篩選工具,則這樣的普選徒具形式,不可能是真普選。
按喬曉陽所說中央底線普選出來的特首,應該怎樣理解其角色?香港足球代表隊在2009年東亞運動會奪得金牌,但是香港足球水平在東亞稱得上強隊?是否可以說稱霸東亞?相信對足球稍有認識的人,都不會如是想。當時亞洲足球強國日本和韓國都有派隊參賽,但是日本隊由20歲或以下球員組成,韓國隊由乙組聯賽球員組成,香港隊奪得金牌,當然不能抹殺球員的拼搏和努力,不過,這是池中無魚蝦為大的結果,若日本、韓國派出一線國家隊競逐,香港隊仍能奪冠,才算是名副其實的東亞冠軍,否則只是有幸運成分的「哎橥冠軍」。
這個道理套用在特首普選,若提名委員會篩選一些人,形成中央屬意的人在缺乏強手競逐下當選,則這樣的特首,只能算是「哎橥特首」,其認受性較諸選舉委員會選出的特首更不如。因為選委會選特首,還容許民主派人士與建制派人士同場競逐,梁振英可以說選贏了何俊仁,他日排拒民主派人士參選的特首普選,當選的中央屬意人選敢說自己是泷望所歸?這樣的特首,合法性可能面對更大質疑;而選舉過程則會撕裂社會,則這樣的特首,有可能發揮領導作用?整合社會?管治好香港?我們認為不可能。這樣的特首背負更大原罪,對香港是一個負資產。
提名委員會篩選之後普選特首可能引發的後果,在建制陣營被認為思辨能力最強的立法會主席曾鈺成,去年6月接受《明報》專訪時已經提出來。當時曾鈺成指出「提名委員會按民主機制決定,理論上可設計篩選門檻,篩走不被中央接納的人選」,但是,「無論將提名門檻訂得多高,也很難阻止他參選」,因為該人若得到社會廣泛支持,提名委員會因為中央不接受就不提名,將會引發嚴重政治後果,例如低投票率、高白票率,「最高民望的人如不能參選特首,普選下的特首將難以管治」。無人會質疑曾鈺成愛國愛港,也不會有人認為他與中央對抗,他這番表述,切中普選特首的要害。曾鈺成的分析,實際上說只要有篩選機制,篩走高民望的人,這樣的普選特首,嚴格來說會帶來危機。
梁振英的期望 「2017年的普選不應該比今天倒退」
曾鈺成當日還說到,「假設提名委員會有使命為中央阻止不接受的人參選,若泛民沒威脅,那篩走他們做咩?梗係搵佢陪跑啦」,「若民主派有力問鼎特首,中央將他們篩走,則要付出很大政治代價」。這是真正了解香港事務的智慧之言,相對於喬曉陽拋出的中央底線,使人警覺到現在制訂對港政策的人,究竟對香港事務有多少認識、有多少了解?
特首梁振英去年1月,即在競逐特首期間接受《明報》訪問時,曾經表示「我殷切地希望,我亦都相信,2017年,有一個提名委員會,有一個提名程序的普選,不應該比今天的競爭情況有所倒退」,這番話並非梁振英的政綱,但是,我們期望他從香港實際情況出發,敢於就此對中央講真話,切勿讓普選特首較小圈子選舉特首更倒退,以免香港事務陷於各方皆輸的危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