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此一役,中聯辦的權勢必然大漲,並壓過港澳辦,主導香港事務。
雖然特首選舉早已塵埃落定,但仍有很多謎團待解:梁振英為何會被胡錦濤看中?「中聯辦」如何取代廖暉時代的港澳辦,躍升為特區政府的「太上皇」?
回歸以來,北京有兩個部門負責香港事務:港澳辦及中聯辦。港英時代,中共雖不能在香港公開活動,但透過地下黨員來滲透香港社會,不僅掌握社會動態,更藉此跟港英政府角力去控制香港。地下黨員的活動,由當時新華社香港分社這家「新聞機構」指揮。
回歸後,新華社理應完成歷史任務,但一方面中共已承諾了「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不能派京官直接治港;另方面又對港人極不放心,加上中共的控制慾及權力慾極強,於是新華社改名「中聯辦」,繼續執行其秘密控制香港社會的任務,只不過滲透面更廣,並直接操控很多政黨、工會、街坊及婦女團體。
開始時,中聯辦的滲透還顧忌輿論,表現很克制,自然很難做出甚麼成績。而港澳辦主要跟香港富商打交道,其主任廖暉又深得江澤民及曾慶紅信任,並策劃了曾蔭權取代董建華,成為曾的「太上皇」。可以說,港澳辦一直非常強勢,董、曾兩任行政長官都是在港澳辦操控下「選出來」;中聯辦則很低調,甚至受到港澳辦排擠,首兩位主任姜恩柱及高祀仁更形同隱形。
O三年七一大遊行,中聯辦事前對估計錯誤,未能及時向中央反映香港民怨,加上左派政團在當年底的區議會選舉慘敗,負責「管理」他們的中聯辦難辭其咎。其後,中聯辦投入大量資源介入香港選舉事務,不僅操控功能組別,就連二O一一年區議會及O八年立法會地區直選也高度「參與」,「協調」左派候選人,拉票、配票,加上選舉成績又非常好,成為中聯辦重建地位的重要本錢。
O九年彭清華接任主任後,中聯辦對香港事務的干預就更肆無忌憚了。彭清華曾任中共元老宋平秘書,宋不僅是已故總理周恩來的秘書,更是提攜胡錦濤進入中央的政治恩人,因此,彭清華後台之硬、實力之強,遠非前兩任可比。
在今次特首選舉前,中聯辦已有取代港澳辦之勢,而港澳辦在廖暉退休、江澤民影響力減退後,聲勢大不如前,甚至已被胡錦濤及習近平收歸旗下。事實上,從兩者的編制已可看出他們強弱逆轉的端倪。中聯辦的編制近年膨脹速度驚人,副主任由以往的三幾名激增至目前的九人(其人兩人短期內退休),下設二十三個部門,是中國擴張得最急的其中一個部級單位。相反,港澳辦維持三個副主任多年,下設七個部門,在國務院一眾部委中,地位並不突出。
無論是胡錦濤一早相中梁振英,還是得力於中聯辦的推薦,胡錦濤等中央領導人才決定梁振英乃真命天子,經此一役,中聯辦的權勢必然大漲,並壓過港澳辦,主導香港事務,成為梁振英的「太上皇」!
潘小濤: 賴昌星案與北京政局
「遠華案」主犯賴昌星,從加拿大引渡回國九個多月後,上星期五終於開庭審理。此案不僅涉款逾八百億元,還牽涉與加拿大的引渡協議,不過更重要的是,這並非重大走私案那麼簡單,而是從一開始就跟北京最高領導層的權力鬥爭息息相關,今次開審「碰巧」也是北京政局微妙。
賴昌星案極具政治色彩。九九年四月,總理朱鎔基以沿海地區走私活動非常猖獗,影響國家稅收、破壞經濟秩序為由,下令成立專案組調查,不久就揭發遠華案。賴昌星全家及時逃往加拿大尋求政治庇護。朱鎔基自始費盡心力引渡賴回國。O一年的最後一場記者會,朱鎔基還說,將賴引渡的機會很大。當時,遠華案已審結,三十多名涉案官員亦已判刑,朱仍執意引渡賴昌星,因為這有助他擊退江澤民的挑戰。
九七年初鄧小平去世後,江澤民權力極速膨脹,既掌握軍權,又是黨核心,唯一不能插手的是經濟,因此權牢牢掌握在「經濟沙皇」朱鎔基手上,這是江無法容忍的。九九年四月朱鎔基訪問美國,不僅未獲美方支持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一個月後更發生美國戰機炸毀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事件,江澤民以此藉口奪去朱的部分經濟決策權。自此,江朱展開殊死鬥。
朱鎔基之所以要徹查「遠華案」,因多名「江系」核心捲入遠華案,朱企圖以此打擊江澤民。一旦他回國受審,江澤民勢必受牽連。因此,江澤民一方面阻撓引渡賴昌星,另方面以受賄罪拘捕朱鎔基親信、中信集團董事長朱小華。這次爭鬥最後江大勝,不僅賴昌星沒被引渡,江的六名愛將,在O二年中共十六大也順利晉身為政治局常委,而朱鎔基不但黯然而退,其頭號心腹朱小華更被判監十五年。
今天,江朱之爭已成塵封歷史,取而代之的是江胡鬥。去年七月賴昌星就被引渡回國後就被胡錦濤人馬控制,何時開庭,當然看政治需要了。雖然遠華案已是十三年前「往事」,但如果賴昌星親口承認江系要員參與走私,對江澤民就更不妙了!
潘小濤﹕印度也想學美國 打「台灣牌」
美國曾大打「台灣牌」,以此作為牽制北京的籌碼。馬英九上台後兩岸關係大幅改善,「台灣牌」效力大減,美國改以戰略及軍事壓力向北京施壓。不過,「台灣牌」似後繼有人,印度也想以此制衡北京。
周日,馬英九前往非洲訪問,原定來回都在迪拜停留加油,但起飛前被記者發現餐單上印有「台北-孟買」,馬英九被迫在起飛後半小時,親證高度機密的「孟買加油」安排。
雖然台灣外交部強調,這是單純的技術性加油,北京國台辦也表示,這只是技術性的停留,但馬英九並非一般台灣官員,其外訪是極度敏感的政治。表面上,這也是印台經貿關係飛躍的結果。去年2月,台灣經建委前主任劉憶如率領史上最大招商團赴印,之後雙方在IT、新能源等合作大增,隨後台教育部長吳清基也率團訪印,兩軍今年更合辦安全論壇。這些訪問,以及馬英九過境孟買,其實跟北京與印度的角力有莫大關係。
印度對中國崛起的戒心極大,反應也很激烈,它與中國有領土糾紛,近年中國對南亞的滲透大增,除加強與巴基斯坦及斯里蘭卡關係,還強化與緬甸軍政府及尼泊爾合作,對印度已形成外交包圍圈。更甚者,青藏鐵路建成後,北京對西藏控制力大增,也增加對印安全的威脅,但印度自尊心極重,拒絕倒向美國以換取戰略安全。但除了增購軍備、加派駐軍及新型坦克戰機到中印邊境,以及與東盟國家加強合作去抗衡中國,印度對中國已無計可施。
今次容許馬英九過境孟買,應是印度打「台灣牌」的開始,企圖以台制中,增加對北京的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