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起抗議「簡體字餐牌」的當事人,是西貢區議員范國威。
他自己住在將軍澳區,就在事發商場附近。他說,三月三十一日周六商場新開張,他好奇入內走了一圈,留意到agnèsb.café餐牌有點「怪」:只有簡體字和英文字,而且包含內地用語,如把「沙律」寫為「色拉」等,和本地習慣不同。
范國威估計,新商場樓上有數間酒店,商戶這樣做可能是為了迎合內地遊客。他拍下餐牌照片放在facebook,旋即吸引網民轉載,引爆支持和反對者的火熱討論。
范承認,之前從沒光顧過agnèsb.café的其他分店,亦不知道該店一直如何寫餐牌,只留意到將軍澳新店情况。四月二日,他聯同兩名黨友到咖啡室請願,並同時致電agnèsb.café顧客服務熱線投訴。agnèsb.café在四月三日把餐牌字體更改為英文和繁體。
接受英文抗拒簡體?
范國威的邏輯是這樣的:香港的法定語文,是中文和英文。故此,純英文的公共告示,他接受。純中文的(按慣例是繁體字),他也接受。若簡體字出現卻忽略了繁體字,他認為是「不尊重本土文化,不尊重香港消費者」。他指出,這個語文政策只對政府有約束,民間商戶不受限制。
但他補充,在舊社區如九龍城有些服務少數族裔的小店,只寫菲律賓文或印尼文,他可以接受。但agnèsb.café的語文使用明顯和小店出發點不同,「它想搵內地遊客的錢,卻不尊重本地文化。商家做生意也應該有社會責任,不應唯利是圖」。
筆者追問,為何他接受「純英文」告示,卻未能接受「英文+簡體」告示呢?傳媒人曾志豪在專欄也作出過類似挑戰,指坊間有餐廳只用英文,范國威等人卻不去抗議,現在卻抗議有人只用簡體字,似乎「用簡體字是罪」。范解釋,中英文都是香港的官方語言,一般香港學校也有教授繁體中文和英文,故此純英文,他是可以接受的。
「我不是說用簡體字是有罪,我的意思是當你用中文和英文,而香港人習慣用的中文是繁體字,你使用了繁體,再額外加入簡體字我不反對……問題是你忽略了繁體字才是有罪。」筆者問:「是否把簡體字凌駕於繁體;或以簡體字取代繁體,才是你認為的問題所在?」范同意。他認為,最完美的方法,應該把英文、繁體和簡體三種字並列,但很多商戶也只在繁簡之中揀取其一,他認為這些做法「難以明白」,而且「蠢」。
繁體字弱勢受歧視?
他又認為,假設顧客「看得懂簡體字」並不合理。「例如公公婆婆,看不懂英文,也看不懂簡體字,就引起不便」。再加上今次不止字體有變,連實質用詞,如沙律變成「色拉」,內容也「大陸化」,令問題更進一步:「即使我懂得看簡體字也未必明白什麼是色拉?它(商戶)這樣做就是想話畀香港人知:「我唔做你生意」,這樣做和的士司機拒載有點類似,透過這些方法,拒絕一部分香港消費者。」
范國威指的「拒絕」有兩個層次。一個是「不能看懂」的層次;另一層次是他所指的「不尊重」,漠視本土文字使用慣例引來的情緒反彈。事實上,范和網友分別計劃發起「罷買運動」或「圍影運動」(類似D&G的集體拍照行動)來抗議,可見群眾情緒反彈已出現,但後來餐牌改回來,抗議活動才取消。
范國威甚至形容,agnèsb.café的做法是一種「歧視」,「你對一個社群作出一些行為,例如使用語文,令社群不利,這也是廣義歧視的一種。我要強調,我不是禁絕你用簡體,而是你刻意去忽略另一個消費群眾(繁體字使用者),就是歧視」。
筆者問:一般使用「歧視」,包含歧視者是「強勢」,被歧視者是「弱勢」,那「繁體字是否弱勢」?「香港本土文化相對於13億人口的國內,和內地政府透過公權強制推動簡體字,香港當然是弱勢;繁體字相對於現在中共大國崛起,財大氣粗的龐大消費潛力的文化,當然是處於弱勢」,他說。
范在訪問之中,不時把繁體字稱為「正體字」,亦有申明繁體字才是源遠流長,歷史深厚的文化中國字體。文化人陳雲曾指,「繁體字」本身含有批評字體筆劃繁瑣的貶意,故會以「正楷漢字」稱呼繁體中文。但對於有人會用「殘體」一詞貶低簡體字,范卻不傾向這樣做:「我雖然明白他們用殘體這個字的意思,但還是傾向正面的用詞,就像我們阻截雙非孕婦時,不會稱內地人為『蝗蟲』。」
見簡體即罵才是打壓言論自由
那邊廂,學者梁啟智亦批評范的做法,認為不讓商戶只用簡體字,是對言論自由的打壓。范國威認為這個觀點不成立:「如果我完全不准你用簡體字,一有簡體字就罵,這論點(打壓言論自由)才成立,但餐廳仍可以簡體字,只是它應該加入繁體」。
梁啟智又假設,若有餐廳以簡體字加入「結束一黨專政餐蛋麵」,挑戰范國威作為泛民一員,多年來爭取民主,會否去抗議還是支持。范國威回應說:「梁啟智這個假設好虛無縹緲,是不會出現,難以成為現實的假設性問題,像設立一個稻草人去進行辯論,是不實際的。我一向也尊重梁啟智作為公共知識分子的貢獻,但我覺得他在這件事上有點過猶不及。我們被內地文化入侵了,作為香港人還不清醒去看到而作出相應行動,我有少少惋惜。我覺得真的要好理直氣壯同天經地義去捍衛本土文化。」
不少人批評,范國威是區議員,今次抗議簡體字,是政黨「抽油水」行為:「傻嘅!這種講法的邏輯是,我們政治人做什麼都有政治動機,做所有嘢都是抽水,為選票。我不會掛心這種批評。」對於會否得失部分選民,他這樣回應:「我哋做政治人當然有我們政治判斷或者政治計算,但我們的底線是,第一,我覺得我們的行為是理性和有思考過;第二,我們做政治判斷有時啱有時錯。這一刻,我覺得我做得啱。」他又形容,相比起早前雙非孕婦和自駕遊的爭議,這次字體之爭涉及的情緒駁火,純粹「小兒科」。
范國威亦不忘「拋書包」,指自己在美國也是修讀政治理論,深明搞「身分認同政治」有機亦有危:「我知道有危險喎。從學術上去講,身分政治的強項是容易令人代入。但危險是,忽略了不同文化之間,可以有互相交流和互動性」。筆者就追問,范有否反思今次抗議行動的「危險性」。「我不用『殘體字』這個用詞,而用『簡體字』,已經是小心用詞了。」對於不少「本土文化捍衛者」對反對者的批評,例如要求梁啟智或曾志豪「搬回內地住」會否有點過分,范國威只希望大家各自表述但無謂動氣:「(大家)慢慢嚟啦」。
雖然深知「身分認同政治的危險性」,但他仍表示若時間許可,會繼續遊走港九新界,找出這些「不尊重本土文化」的告示出來。訪問當晚,他翌日要搭飛機遠遊,依然趕緊把一批在尖沙嘴商場拍攝到欠缺繁體字的「問題招牌」貼上面書,裏面有港人熟悉的佐丹奴,新力等品牌。
筆者問:「我可以稱呼你做『字體警察』嗎?」范笑着回應:「唔好,咁高壓,警察近來形象也不太好,不要這樣稱呼我。有網友叫我做『打簡議員』我也不喜歡,太強硬了,我只是……守護正體字的人。其實我也不想周圍刮這些簡體字出來,只是一種反應,想保護正體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