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2年9月23日星期日

盧峯: 強推東北發展只會火上加油




不管從短期減少社會對立紛爭以至長期促進香港的健康發展來看,特區政府都有必要暫時把新界東北發展規劃擱置一下。若果勉強推展,只會把持不同觀點及利益的市民推向更激烈的對抗,只會延續一些錯誤的發展方向及規劃,造成長遠及不可彌補的損害。

過去兩天的諮詢會及論壇可以清楚看到,除了市民批評質疑政府的粗疏諮詢及發展規劃外,受規劃影響的群體之間也有相當尖銳的對抗,不斷互相指罵,甚至有肢體衝突,令諮詢會的場面非常混亂。我們認為,互相叫陣或辱罵的方式不可能帶來有效的對話,也不可能消弭彼此的分歧;推撞或肢體衝突更只會火上加油,加劇矛盾。既然諮詢已陷於各不相讓,各走極端的困局,特區政府該做的是暫時放慢規劃進度,重新諮詢,分頭游說,收窄分歧。要是勉強推行,又或挾部份居民群體或政團支持「霸王硬上弓」,把新界東北弄得面目全非,只會促發更激烈的抗爭,更嚴重的對抗。

土地是香港最重要資源,也是非常有價值的東西。任何涉及土地發展、規劃及更改用途的事都會衍生龐大的利益,都可能對某些人的利益造成損害,此所以任何新發展計劃都必須考慮、照顧不同居民、持份者的利益,不能打着所謂整體利益的旗號偏幫某些人。對擁有新界東北大片土地的原居民而言,一旦發展方案落實,他們手頭上原來價值較低的農地登時升值數倍以至十倍,再加上其他有形無形的收益,他們傾向支持發展方案並不奇怪。但對在當地長期生活及耕種的非原居民村民來說,政府的新計劃意味把他們的生活及社區連根拔起,意味一些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老村落被「滅村」,意味數以萬計村民失去家園及生活的憑藉。這些家園將要被毀被滅的非原居民村民怎可能不義憤填膺,激烈反對呢?

更令人不安的是,過往政府在規劃發展及收地時往往以原居民及土地擁有人的利益為優先,認為只要提供現金賠償及安置上樓就已萬事大吉,絲毫不考慮對當地居民、社區及生態的損害。也就是說,一輪又一輪的諮詢或談判處理的是善後賠償問題而不是發展方向與目的,對發展代價為何要由非原居民村民、農戶承受卻不置一詞。像這樣的諮詢怎麼可能得到家園行將被毀居民的支持及認同呢?

除了直接受影響群體意見南轅北轍外,香港社會近幾年來對過往幾十年的發展方向包括中港一體化的策略有越來越多的質疑。大肆改變鄉郊地區面目,把農地田園變成一個又一個高樓大廈密佈的新市鎮是不是使用土地的最好方法,是不是讓香港持續發展的策略已有不少存疑。再加上東北地區發展明顯為了配合珠三角及深圳的規劃發展,明顯是要為深港進一步融合鋪路,明顯是要讓香港接受更多人流、車流、資金流。對已被大量自由行旅客弄的擠擁不堪的香港而言,對已被內地資金、購買力扭曲了的香港市場及經營環境而言,再加強兩地融合帶來的隨時是更大的矛盾,更多的後遺症。為免出現難以彌補的傷害,現時實在是時候放慢融合的腳步、重新檢視融合政策的利弊及香港的承受能力。

圍繞新界東北發展出現的對抗情緒已不斷升溫,逼近沸點,特區政府可不要錯估形勢,火上加油,否則只會出現更廣泛、更嚴重的官民、社會矛盾。



信報社評:新界東北規劃惹火 特區管治風雨不停

新界東北發展的第三階段諮詢論壇秩序大亂,支持與反對者幾乎釀成「武鬥」。發展局局長陳茂波昨天重申,政府會考慮各方意見,但不會撤回計劃。明顯看 到,從特區政府推行國民教育科到目前發展新界東北計劃,在諮詢最終階段,都引發公民激烈反對,突顯了梁振英政府的管治,愈來愈不易取得公眾信任。

早 於一九九八年,政府已展開「新界東北規劃及發展研究」,選定古洞北、粉嶺北及坪輋/打鼓嶺作為新發展區,後因人口增長放緩,計劃一度擱置。直到二○○八年 中再度展開「新界東北新發展區規劃及工程研究」,並先後展開三輪諮詢。如今在諮詢最後階段,反對之聲迭起,箇中各種利益爭奪錯綜複雜。

雖然發展局局長和政務司司長雙雙強調,計劃是政府為滿足本港市民未來的房屋等需要而規劃,不存在香港「被規劃」或深港「同城化」陰謀,但顯然無法消除反對聲音。照發展形勢看,新界東北發展規劃隨時演化為另一枚「政治炸彈」。

從發展角度看,新界土地都市化無可避免。發展新界東北,當中一些重要考慮因素,包括深圳及廣東省與該區的交通和經濟分工、吐露港和印塘海的海灣水質控制,以至區內鄉村式發展地帶與都市化的配合,這些問題的確必須觸及。

剔 除保育和收地賠償問題不談,目前「惹火」的公眾焦點,是擔心新界東北最終淪為「深圳後花園」和「雙非富豪區」。基於兩地發展的經濟分工界線含糊,深港的融 合,按照規劃,其中古洞北發展區便闢設一個龐大的商業與研發區,巨大的消費商場和地產物業投資,究竟是為港人而規劃,還是為港深「一體化」進行的「政治」 部署?

這些擔憂,已見於去年《環珠江口宜居灣區計劃》掀起香港「被規劃」的疑雲中,又再油然而生。很明顯,始作俑者,是特首梁振英所強調的 開發「邊境禁區」設想,甚至提倡容許深圳居民免簽注進出這個邊境「特區中的特區」。如今上水火車站水貨客已令北區居民「談虎色變」,加上國民教育科的「洗 腦」疑慮,益發令新界東北發展規劃輕易出現「紅色疑懼」,一發難收。

過去都市規劃的諮詢,普通大眾意見往往被視為「非專業判斷」,政府諮詢文件亦主要以大地產商、利益團體和專業人士為諮詢對象,形成少數利益團體各自「尋租」(Rent-seeking)的一場角力。

但 如今明顯看到,在特區政府管治誠信先天不足,後天失調,威望低落之下,從推出免補地價購買居屋計劃,反而觸發居屋和私樓價格急遽飆升;推行國民教育科,引 發滿城風雨;醞釀多年的新界東北發展規劃,如今隱隱然形成另一場風暴,群眾運動所激化的政治參與,使普羅大眾意見再非聊備一格的諮詢;不斷強化的群眾集體 壓力,已改變了香港的社會政治生態。

香港政府向以共識和諮詢作為施政基礎。但當前社會的合作凝聚力渙散,通過公共理性形成政策共識愈來愈困難;諮詢機制的結構重力,如今向群眾一方移動,但偏偏政府又缺乏足夠的公眾信任,令特區政府施政大有舉步難行之勢。

事 到如今,特區政府必須妥善處理這個敏感問題。發展局局長昨天承諾,修改規劃若干內容,包括提高物業的發展密度,避免「豪宅化」;為土地注入「港入港地」成 分,但目前社會對計劃疑慮重重,一項規劃發展已「染紅」,抹上一層政治色彩,若政府無法有力說服公眾,形成「公共理性」以達致政策共識,強行推出,只會進 一步削弱市民對政府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