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舉過後,很多時事評論員和政治學者嘗試分析民主黨今年香港立法會地區直選的大敗原因。對筆者而言,這個結果根本是意料中事,因為無論在選舉前的民意分析和選舉策略兩方面,民主黨的表現可謂一塌糊塗,所以這次民主黨的大敗絕對是「自殺」,並非被其他人「謀殺」。
今次立法會選舉後,民主黨的領導層曾屢次向傳媒表明2010年中民主黨提出的區議會改良方案是一個正確的決定,因為根據當時浸大和港大的民調結果顯示,超過五成市民支持民主黨的立場。筆者亦認同民主黨的領導層的解釋,原因是中大亞太研究所的香港政黨支持度的民調結果也指出,在立法會通過民主黨的改良方案一個月後(2010年7月),民主黨的支持率曾升至15.8%(圖),創下自有調查紀錄以來的新高,這結果反映當時市民是頗接受這個改良方案。
但民意瞬息萬變,現在市民支持你並不表示他們會永遠支持你!讀者只要看看圖就會找到答案。在2010年7月後,市民對民主黨的支持度開始轉弱,到2011年3月已跌至8.1%,其後在這單位百分比水平上落足足維持了17個月,在立法會地區直選前的一個月(2012年8月),民主黨的支持度只剩7%,較2010年7月高峰期下降五成半。
筆者無意剖析民主黨的支持度急轉直下的原因,因為很多文章已有評述,但最有趣的是當中大亞太研究所的民調結果持續顯示民主黨出現「支持者流失」的情,領導層理應在今年選舉部署方面做好「自保」的工作——例如怎樣才可以「減少議席損失」(minimize seat-loss)!但從民主黨的出選名單來看,領導層顯然感覺不到大難臨頭。
「成之成非成之成之日 敗之敗非敗於敗之時」
以新西選區為例,如果李永達和陳樹英其中一個退選或以一組形式出選,必定可以力保新西一個議席,但民主黨卻沒有這樣部署,反而選擇分拆李永達和陳樹英為兩隊參選。在選舉時,你做了一個錯誤的決定必須付出昂貴代價,當公民黨決定空降余若薇於新西,就等於在民主黨的棺材放下最後一顆釘子。筆者只好說一子錯滿盤皆落索。
從來選舉都是自私的,「參賽者」必以自身利益為大前提,大家看到公民黨以余若薇為郭家麒大力吸票進入下屆立法會的舉動便是一個殘酷的現實。雖然最終余若薇未能取得一議席,泛民的支持者亦只能怪公民黨計算錯誤,或從來公民黨就只求在新西取下一席,假如余若薇能當選,這只可以說是意外驚喜!
有云:「成之成非成之成之日,敗之敗非敗於敗之時」,民主黨的領導層未有警覺選舉前十多個月已有不少支持者離棄他們,這絕對是死罪!更可笑的是在名單分拆方面也犯下嚴重錯誤。現在李永達提出要在新西做民調,要找出民主黨在這地區失去所有議席的原因。筆者認為現在研究死因為時已晚,民主黨應早在2011年3月危機初現時立即採取行動,分析民意變化,並盡快對症下藥解決難題。無奈民主黨卻嚴重缺乏危機感,加上領導層自以為是,這個選舉結果正好證明一個只靠「食老本」的政黨不可能在香港政壇永垂不朽。
筆者認為民主黨要「翻身」便需要大改革,例如領導層大換血,否則,最終命運只會淪為「蚊型黨」,屆時已恨錯難返,咁又何必呢!
作者是獨立經濟學者
譚耀宗: 請尊重選民選擇
新一屆立法會選舉已經塵埃落定,對選舉結果而言,毫無疑問必然是「有人歡喜有人愁」。不過,無論結果如何,所有的參選人、政黨、團體及其支持者都明白,大家均在同一個競選平台參選、遵守同一套選舉規則,甚至可能採取同一類的選舉策略,因此,大家都必須尊重在現有選舉制度下每名選民作出的選擇和結果。
不過,近日有部分政黨、媒體和社會人士因着選舉結果未能合乎其心意,就對現有的選舉制度作出批評,甚至對選民的投票決定作出無理的污衊,這種輸打贏要的做法,實在令人難以接受。
其中《信報》創辦人林行止9月14日在《信報》刊登一篇名為〈保皇戲份非長久
議員本色為港人〉的文章中指:「民建聯與工聯會為港人詬病的另一污點,是為求勝算、控制議會,不惜利用老弱文盲貪圖小恩小惠小便宜的心理,進行近乎賄賂的『拉票』活動,以這兩個經濟人力資源豐沛組織在地方工作上的周延完備,以好幾位進入建制的議員如曾鈺成、譚耀宗、李慧琼和葉國謙等執『中』允正的表現……他們大有條件不搞『種票』、不理『樁腳』、不提『配票』、不用汽車接送選民、不必組織廉價旅遊、不須特價海鮮餐(即『潮語』的所謂『齋蛇米餅糭遊』)而有足夠支持入局。可惜他們俱缺乏這種自信,為得來不易且在結構上對『保皇派』十分有利的選舉,仍大做手腳,顯得不公不道!」這種論述正正是輸打贏要的例子之一。
「配票」運作 始自泛民
林先生身為香港的報界鉅子、文壇泰斗,一向備受各界尊重,不過,今次林先生作出有關論述時,未知是否在於他對現時各黨派的選舉工程並不理解,或是因為其個人政治立場,令他無法接受今次選舉結果,因而作出這種極為偏頗、甚至罔顧事實的論調。
首先,在比例代表制最大餘額法的選舉制度下,分區「配票」選舉策略的開創者並非民建聯和工聯會,而是泛民陣營的前龍頭大黨民主黨;民主黨早於2000年立法會選舉已經在新界西和新界東進行分區「配票」,民建聯亦只是仿效民主黨的策略,在今屆立法會選舉採取分區「配票」的選舉策略。
泛民陣營在
2008年立法會選舉中,由於「配票」策略得宜,能夠以略多於六成的選票,取得超過六成三的地區直選議席。當時,公民力量何秀蘭更高呼:「泛民今次有四席(港島區)有啲好彩,係靠市民嘅集體智慧贏番嚟」;難道今次建制陣營能夠以四成五的選票,換取四成八的地區直選議席,並非「靠建制陣營支持者的集體智慧贏番嚟」?
選民選擇 出於己意
再者,林先生所指的「齋蛇米餅糭遊」,本身絕非民建聯、工聯會和建制陣營的獨門秘技,泛民的各個政黨,不論民主黨、民協,甚至定位走專業路線的公民黨、走激進路線的人民力量和社民連,亦有舉辦「齋蛇米餅糭遊」,其中,民主黨李永達在報名參選後,亦有舉辦廉價長者茶敍。
林先生2008年9月9日在《信報》刊登一篇名為〈英雌豪傑入立會黯然失色影藝界〉的文章中指:「筆者不相信在香港這樣放任自由社會長期生活的選民,會為了一點點物質誘因而按照施予者的意願投票,他們投票給建制派,是相信其主張有利安定繁榮」,為何今天林先生又會指選民是因為「齋蛇米餅糭遊」而投票支持建制陣營?
此外,每名選民均有自由意志,決定自己神聖的一票投給哪位候選人,因此,各個政黨所提出的「配票」、「告急」的選舉策略,最終能否奏效,必須取決於每個選民的決定。如果民建聯、工聯會的工作和理念未能得到選民的支持,我們的「配票」策略又豈可能奏效?
林先生的言論是否想指,所有投票予民建聯、工聯會和建制陣營的數十萬選民是否全部都沒有自由意志,或是貪圖「小恩小惠小便宜」的老弱文盲?這是否是對數十萬選民的一種侮辱?
最後,我希望各個政黨、政團人士和支持者,無論自身支持的政黨和政團,在今次立法會選舉取得的結果如何,都必須尊重每個選民所投的每一張票、所作的每一個選擇。
作者為全國政協委員、民建聯主席兼立法會議員
林行止:保皇戲份非長久 議員本色為港人
一、承諾香港高度自治的北京,因為八九民運港人情緒激揚而起了「井水犯河水」的戒心;對於回歸後特區政府的管治,又怕民主步伐過快而遽生劇變(以致 影響內地的民情),所以借重在其操控系統中的港共組織,循本地的「遊戲」方式,派人參與,進入建制,發揮把關功能,防止失序失控,那是信守讓香港高度自治
的面紗下,港澳辦、中聯辦猶抱琵琶、幕後扯線、指點江山的緣起;亦是過去「潛水」的左派工會、商界及學界中人,不論其有否才幹,在短短期間內通統佔據政府 內外各要津變身成為建制權貴的原因。
在百餘年的殖民統治期間,香港人既無爭取獨立自主的雄心,亦無回歸祖國的異心,更缺乏歸化英國的意識, 所以安份守己,皆因人們看到近在咫尺的中國大陸,不是軍閥割據,就是國共拚個你死我活;不是批鬥驚心,就是磨人的政治運動!內地人民的生活,不管物質或精
神,都遠遠不如託庇殖民者的港人;目睹追求各盡所能各取所需、消弭階級與貧富距離的意識形態,幾番折磨,結果不但人民一窮二白,而且喪失個人獨立意志,衍 生厲行禁錮思想、箝制自由的人民民主專政,真真把香港人看得口呆目瞪,敬而遠之之心油然而生,十分自然。
在這種客觀環境下,香港人完全沒有 恢復身份投入祖國懷抱的志氣,更不去思索活在英人治下的歷史恥辱,但香港人即使精神上是「忍辱偷生」,但大家活得頗為暢意,我們從生活實踐中,認識法治的
程序公正和法律之前人人平等是多麼可貴;我們同時領略人有賢與不肖,社會階級與貧富殊途,因此無可避免,所以大多數港人為統治者並非蠻不講理、政體並不封 建、社會多元自由且社會流動性順暢,這樣的政治結構,這樣的社會環境,足以令人發奮圖強、自力更生,為此大部分港人都感滿足。當然,政府雖有不周失誤,但
只要尊重居民、行事有規有矩並且守法廉潔,便屬難得。近來香港人掛在口邊的香港精神和核心價值,便是從上述的生活實惠點滴累積而得。
回歸中 國,恐共、拒共的港人多的是,惟身體力行要打倒現政權的活動固從未有所聞,就是宣諸於口記之於筆的言文,亦本恨鐵不成鋼之旨。由於北京予香港高度自治與五
十年不變的許諾,生活在中國領土之內的香港人,其實與當年身為英國屬土居民一樣,總會在有意無意間避談「認祖歸宗」的身份認同,除非是填寫各式文件表格的 國籍欄,否則一般人認為自己是香港人的意識,遠比自認是中國人強烈得多;不過,這不過是生活化的身份認同,就像潮州人、福州人、上海人的同鄉之誼,香港人
亦有同鄉(城?)感情。多數港人希望中國富強安定、人民(物質及精神)生活一天比一天美好,那麼,經英國異化洗禮的香港人,便用不着為生活方式可能於旦夕 間起巨變而惴惴不安。香港人渴求有個堂正真實的民選制度,用意不在仿效台灣或眾多謀求獨立自主的地方,香港人不過希望藉民選產生的行政長官和議員,能夠順
着港人的價值觀,維持香港作為一個視野寬、自由度高、效率好、經濟繁榮而人民自重自愛的好地方。
二、撇開永遠把北京旨意放在本土利益之上作 考慮的政治「原罪」(那當然是從港人利益出發的「指控」),民建聯與工聯會為港人詬病的另一污點,是為求勝算、控制議會,不惜利用老弱文盲貪圖小恩小惠小
便宜的心理,進行近乎賄賂的「拉票」活動,以這兩個經濟人力資源豐沛組織在地方工作上的周延完備,以好幾位進入建制的議員如曾鈺成、譚耀宗、李慧琼和葉國 謙等執「中」允正的表現,雖然長期不問青黃皂白為政府護航護短,表現尚算中規中矩,他們大有條件不搞「種票」、不理「樁腳」、不提「配票」、不用汽車接送
選民、不必組織廉價旅遊、不須特價海鮮餐(即「潮語」的所謂「齋蛇米餅糭遊」)而有足夠支持入局。可惜他們俱缺乏這種自信,為得來不易且在結構上對「保皇 派」十分有利的選舉,仍大做手腳,顯得不公不道!香港人連上街示威亦講求清潔、秩序、衣着顏色等文明形式,議會選舉竟然出現近乎賄選,敗壞「形端表正」的
古訓,以不誠實動作賺取選票,港人怎會不動氣?港人怎會不對他們的「後台」有意見?就是忍受不了傳統老左給香港選舉帶來的歪風,才有那麼多盲目支持泛民尤 其是激進泛民的市民!
中央要「保皇黨」把守、監督特區政府的有效施政,為要證明不是只有英國人才能治好香港,他們忽略了除一般受到信任的 「老左」,其他從公從政的香港人,何嘗不是為了保持香港優勢?維護香港作為安居樂業的好地方?由於過去左派人士進入建制效力政府的只是少數,比他們富經
驗、有才幹、多識見的,往往因政見不同而「被親疏有別」,備受排擠,這是造成從政老左與泛民老將難以和諧共事議會的另一原因。
港人追求民主 建政,不是為謀獨立自主,不是搞變天革命,更不是要向內地輸出革命,因為港人有自知的智慧,講求實際、沒有空想、不存野心更缺乏置生死於度外的氣魄;大多
數港人的人生標的在求生、希冀好好地活。如果進入建制的傳統左派識點大體,掌握到香港實情,早幾年便主動糾正一些為遷就、造就他們較易得心應手的扭曲機 制,着眼公平競爭和促進早日實施雙普選,老左與泛民之間的關係便不會勢成水火,議事堂上亦沒有激進議員撒野潑賴的空間。
香港民智尚算發達、公民社會發展趨於成熟,政治性爭論以至抗議,目的無非追求更好;在香港政黨政客不會搞獨立自主的環境下,「保皇派」的歷史任務已近完成,現在是他們走出「受命於天」的陰影,以實力、本心而不是假借北京之力操控香港政事左右香港政局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