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2年9月29日星期六

黎佩芬: 同一個月亮下的幸福感




今日中秋。有沒有聽說過「平等分享行動」的故事?

先是有一個人,然後是幾個,後來,每一次出動都來了二百幾人,他們走進孤寡老人、無家者、生活條件異常匱乏的人們當中,派送飯盒和物資。年多以來,行動特別強調施與受是分享平等的關係,「不是施捨不是同情不是幫人」。要說目的的話,就是「打開人心」,自己的,彼此的。

最先走出來那人是Benson,正職是測量師,用他的話,是屬於賺1蚊有五毛是剝削得來的階級,我們在透過電話做訪問,問他有關迎月日收發月餅行動霎眼籌到大量月餅的事,他說,他正面朝向南區無敵海景,隱約好像聽見他半開玩笑說,是贖罪來呀。

問:在facebook留意到說火速就收集到上萬個剩餘月餅,是真的嗎?

答:食德好收集到8000個,另外Food Angel從餅店收到1000個;我們是兩星期內收到3000個。我們每逢長假期都有行動,近來每次有八成是新來的朋友,一同去探訪不相識的人。

問:派送對象有多少人?

答:我們一個月一次,去深水玉器市場送飯給露宿者、基層街坊,當中好多是孤絕的老人家,有一半,也有一家人帶覑小孩同來,每次派出350個飯盒。我們這邊人數也多,二百多人,派完飯會留低,一對一的聊天,露宿者其實一點也不孤僻,大家就在那張蓆地而睡的脇褥上坐下,聽講故事。我們不會叫自己做義工,也拒絕捐款,夾錢最多不超過二百元,買物資堅持幫襯小店,貫徹集腋成裘的理念,從中感受社區的人情味。

問:今次是第一個中秋行動嗎?

答:不,去年中秋十日出動了四次,探訪大埔拾荒長者、佐敦脇位住戶、深水板間房和無家者。走進他們的居室,我們發現香港的貧窮戶是有階級的:

1. 老人

有屋住,但要執紙皮,靠垃圾桶為生,在街邊無人理。而這些年屆80的上一代,對社會付出好大。為何香港如此繁榮,卻周街都見到他們?

2. 床位貧窮

有工返,但有人以年計住脇位,有一個由SARS住到今日,2呎乘7呎,擺滿家當。他們或有家人,但關係不佳。其實鲻街好容易鮁咋,工傷失業,試過幫露宿者上樓,申領綜援要現銀先付上期按金之後奉還,邊有咁易儲到幾千蚊?

3. 板間房

每伙兩三人一屋十幾伙,無私人空間無私隱,又因舊區重建拆去不少籠屋板間房,餘下的就更是水漲船高。

4. 露宿者

沒有空間壓迫感,其實幾自在,物質欠缺,無飯食,仲成日畀「食環」搞。一般人以為幫他們上樓就可解決問題,但好多都不想上樓,鲻街時有「鄰舍」互相照應,上樓反而無鰦社區網絡,適應不來。

問:今年的月餅怎樣收集得來?

答:我們有一隊人在籌募剩餘月餅,說好不准買的。一盒月餅通常食一個剩三個,人人跟朋友和朋友的朋友要來吃剩的,周六晚(編按:即昨晚)會往來深水與尖沙嘴,將月餅派給老人家和弱勢的人。我們來自不同區分和背景,是公民參與吧,狀態像另類社會抗爭,來過的,都會好奇怪,為什麼那麼多人來領飯?本來應該是政府做的,政府不做,就由我們發瘋地做吧。把老人家當成朋友一樣摟覑,婆婆會好開心。

問:有新潮月餅廣告說傳統月餅老土了,剩的月餅那麼多,他們仍歡喜收到月餅?

答:那些是洗腦策略吧。他們真的好鍾意收到月餅,月餅對他們來說好遙不可及,另邊廂卻是一箱箱的丟掉,真是資源錯配。有月餅過中秋對他們來說好重要,周四晚我開覑車,見到拾荒長者,路邊食環署清潔工,停下來問他們想不想要月餅,第一時間他們好愕然,之後都表現得好樂意。我看覑那位清潔工,笑住走。

如果家中也有吃剩的月餅,又來不及捐出,不妨試試學Bensonwww.facebook.com/benson.tsang),跟街邊的朋友們平等分享,在大滿月下,感受將心打開的幸福?

p.s 有關官方如何扶貧,今期有扶貧委員會籌備小組成員羅致光的文章。「星期日現場」則探討了近期示威遊行舉「米字旗」的是什麼人,明日國慶,估計又會見到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