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2年9月24日星期一

歐陽五﹕後退一步天地寬




自釣魚島風波再起,身邊總有關注者問起其發展態勢,每每提起中日是否會大動干戈,更有激進者認為只有大戰一場方能平息紛爭,一勞永逸。

中日是否開戰?這確實是個問題。既然是個問題,就意味覑開戰在一部分人心中確實是個解決中日釣魚島爭執的選項。以開戰解決爭端,在中外古今歷史上不是沒有先例,但也不是沒有以和代戰的更為智慧的選擇,這就要看當事人的智慧多寡,以及時勢是否具有以和代戰的條件。

都知世事難料,今人以今人所處的環境和思維,雖然不乏聰明絕倫的預言家,對未來的預測亦不能不會帶有時代的局限性。例如中美自上世紀50年代、60年代對峙20餘年,又有誰能料到區區「乒乓外交」會化解猜疑,並沿覑良性軌道走向和解。誰又能料到北愛爾蘭衝突數十年的血雨腥風會一朝化干戈為玉帛,永鑄和平。

凡事總有來龍去脈,總有前因後果。其最終把握大勢,走向解決之路,一看政治家的遠見卓識與政治智慧、大局把握能力;二看時勢,若水火未到,生米終難成熟飯,空有千條錦囊妙計亦無可奈何,終嘆天不我與。巴勒斯坦與以色列的積怨,曾經有多次轉瞬即逝的化解機會,例如挪威一手促成的和解「路線圖」,又因沙龍哭牆憑弔釀起事端,令和解良機擦肩而過,終成遺憾。

至於邊界及領土爭端,打得昏天黑地、國破家亡的有之;各自審時度勢、互諒互讓和解的亦多有之,上世紀60年代的中蘇邊界爭端,險些釀成兩國全面開戰,在冷處理多年後,亦等到從蘇聯變換成俄羅斯時代的大和解形勢下,在民族仇恨化解,雙方信任增強的機緣下圓滿解決。

中印邊界亦曾於50年前開戰,至今雙方對邊界訴求仍大相逕庭,但在擱置與維持現狀的大前提下,兩國50餘年和平度過,誰能說這不是一種辦法、一種方式、一個大智慧。兩國在和平環境下抓住機會,發展經濟,最終人民受益,國力增強,否則哪有今日之「金磚五國」中國與印度之地位。

只嘆「蜀中無良將」

中日釣魚島之爭牽涉到一國的領土、主權及民族尊嚴,中國人自然不容祖宗留下的疆域稍有閃失,恐怕在大多數日本國人心中亦有不丟掉釣魚島的情結。值此針鋒相對之際,期望日本的當權者做出讓步斷沒有可能。而開戰對於中日兩國的損失又恐怕誰也承擔不起。此時就特別需要政治家的高瞻遠矚,需要當權者的運籌帷幄和把握局面的能力和智慧。想當年周恩來和田中角榮在中日建交會談中亦不得不面對釣魚島爭端這個邁不過去的坎,當年他們是何等的政治智慧,能夠做出擱置爭議的決斷與勇氣,否則又怎能有中日關係的今天?鄧小平亦為之更具遠見卓識地諄諄告誡,我們的後代會更有智慧,留給他們去解決。既顧全了大局,又給足了面子。

所謂「後退一步天地寬」,這其中的哲理不是每一個當事者都能悟到。更可惜今日的日本政治家中難尋當年田中角榮那樣的大將風度,只嘆「蜀中無良將」,一味地以內鬥左右外交,以內政殃及四鄰,以短見禍及長遠,以寸利動搖全域。不僅傷害了中國,傷害了中日關係,更傷害了日本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