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的作者湯顯祖(1550-1616),寫出「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這樣婉孌悽楚文字的湯顯祖,曾經發表過抗日言論,主張對日本決一死戰嗎?
我
們熟悉的湯顯祖是戲劇大師,關心的是文學與舞台藝術的創作,傾注心力構築想像世界與人物,塑造出霍小玉與杜麗娘這樣為愛情不計生死的癡心女子,諷刺了淳于
棼與盧生這樣醉心功名利祿的浮世癡人。他的《臨川四夢》主要探討了人生處境中充滿普世意義的主題:肯定自我主體,追求愛情與婚姻的幸福(《紫釵記》與《牡
丹亭》);人生若夢,蠅營狗苟取得的榮華富貴,到頭來是一場空(《南柯夢》與《邯鄲夢》)。這樣的文學戲劇家,着眼於藝術的千秋大業,居然會對政治與軍事
發生興趣,主張對日宣戰嗎?
其實,今天強調湯顯祖是戲劇家,寫出膾炙人口的《臨川四夢》,被有些人譽為「東方的莎士比亞」,只是從歷史發展了四百年後,我們總結晚明文化的歷史意義, 為湯顯祖在中國及世界文化中定位,做出「歷史可持續性」的後設判斷,認定了湯顯祖的顯赫歷史文化功績,是在文學戲劇領域,為人類想像心靈的提升,做出不可 磨滅的偉大貢獻。回到歷史現場,回到四百年前的萬曆年間,湯顯祖作為當時的文化人,對政治、社會、經濟、國防軍事,都有自己的態度與主張,是十分痛恨當時 日本的擴張政策,認為應當迎頭痛擊,站在萬曆朝政的主戰一派,特別支持他的老師張位的對日戰爭策略。
其實,今天強調湯顯祖是戲劇家,寫出膾炙人口的《臨川四夢》,被有些人譽為「東方的莎士比亞」,只是從歷史發展了四百年後,我們總結晚明文化的歷史意義, 為湯顯祖在中國及世界文化中定位,做出「歷史可持續性」的後設判斷,認定了湯顯祖的顯赫歷史文化功績,是在文學戲劇領域,為人類想像心靈的提升,做出不可 磨滅的偉大貢獻。回到歷史現場,回到四百年前的萬曆年間,湯顯祖作為當時的文化人,對政治、社會、經濟、國防軍事,都有自己的態度與主張,是十分痛恨當時 日本的擴張政策,認為應當迎頭痛擊,站在萬曆朝政的主戰一派,特別支持他的老師張位的對日戰爭策略。
《明史.張
位傳》論及張位在任大學士期間(1592-1598),於萬曆二十五年(一五九七)規劃治理朝鮮的策略,「請於開城、平壤建置重鎮,練兵屯田,通商惠工,
省中國輸輓。且擇人為長帥,分署朝鮮八道,為持久計。」朝鮮方面覺得這個政策太過積極急進,而且擔心中國是否會藉此吞併朝鮮,不贊成此策,明朝當局也就算
了。其實,張位想在朝鮮駐紮重兵,「為持久計」,主要考慮的,就是為了對付當時日本豐臣秀吉(1536-1598)的擴張政策。
豐臣秀吉是日本戰國時代,繼織田信長而起的霸主,以武力統一了日本,不禁眼高於頂,自以為天下無敵,可以征服世界,曾經說過「圖朝鮮,窺視中華,此乃臣之 素志」。征服日本全境之後,給愛妾淺野氏的信中又說:「在我有生之年,誓將唐土納入吾國版圖」。一五九○年他致信朝鮮國王,要求借道進攻中國,遭拒絕後, 就積極部署進攻朝鮮。一五九二年(萬曆二十年,壬辰)終於發兵攻打朝鮮,揭開了中日戰爭的序幕。關於中日在朝鮮的戰事,《明史紀事本末》卷六十二「援朝 鮮」有詳細的敘述,論及戰事有勝有負,多番反覆,並且也分析了萬曆朝中主戰及主和的紛爭,這裏就不再細述了。總之,在戰事有所遷延之時,兵部尚書石星、遼 左總督顧養謙主和,有首輔大學士趙志皋在朝中維護。後來主和不成,石星下獄,大學士張位代表的主戰派主持援朝大局,與日本戰端再開,互有勝負,呈膠着狀 態,一直到豐臣秀吉病逝,這場戰爭才算結束。
豐臣秀吉是日本戰國時代,繼織田信長而起的霸主,以武力統一了日本,不禁眼高於頂,自以為天下無敵,可以征服世界,曾經說過「圖朝鮮,窺視中華,此乃臣之 素志」。征服日本全境之後,給愛妾淺野氏的信中又說:「在我有生之年,誓將唐土納入吾國版圖」。一五九○年他致信朝鮮國王,要求借道進攻中國,遭拒絕後, 就積極部署進攻朝鮮。一五九二年(萬曆二十年,壬辰)終於發兵攻打朝鮮,揭開了中日戰爭的序幕。關於中日在朝鮮的戰事,《明史紀事本末》卷六十二「援朝 鮮」有詳細的敘述,論及戰事有勝有負,多番反覆,並且也分析了萬曆朝中主戰及主和的紛爭,這裏就不再細述了。總之,在戰事有所遷延之時,兵部尚書石星、遼 左總督顧養謙主和,有首輔大學士趙志皋在朝中維護。後來主和不成,石星下獄,大學士張位代表的主戰派主持援朝大局,與日本戰端再開,互有勝負,呈膠着狀 態,一直到豐臣秀吉病逝,這場戰爭才算結束。
在中日戰爭期間,湯顯祖因一五九一年批評時政遭貶之後,幸虧有老師
張位及好友劉應秋在朝中斡旋,得以量移浙江遂昌擔任知縣,是個芝麻綠豆官,根本與朝政大局摸不上邊。但是,他還是關心時政,並且堅定站在張位、劉應秋等人
的主戰一派,認為應該派出大將,打擊日本的侵略武裝。在他當時給劉應秋寫的信中,就說:「倭事遂少信臣,可怪可懼。禁庭頗、牧為竟如何?若倭遂有朝鮮,亦
似元昊在西。天必不使北胡有人以輕中國。」(〈答劉中允〉)他認為,朝中高官少有兼備文才武略的,像戰國時代的良將廉頗、李牧,都到哪裏去了?絕對不能讓
小日本(倭)佔領朝鮮,要不然後果堪虞,就像宋朝時候李元昊建立西夏,成為大宋的心腹之患一樣。中國人得站起來,老天一定不能讓塞外的胡人看輕中國。
湯顯祖在萬曆二十六年(一五九八)辭官求去,同年張位也因舉薦楊鎬導致戰事失利而遭貶,同時劉應秋也受到牽連,讓湯顯祖對萬曆朝政感到完全失望。劉應秋罷 官兩年之後,在萬曆二十八年因病逝世,湯顯祖極為悲痛,為這位摯友寫了〈明故朝列大夫國子監祭酒劉公墓表〉,其中說「吾師相國張公以決贊東征事,與首相蘭 谿趙(志皋)公異同,幾中不測以去。所常往來論議者,皆受重劾,而君與焉。」還說到「吾與君私語張公行事,君亦常為慼然,非苟為同而已。」也就是說,湯顯 祖與劉應秋自始至終,甚至到了張位罷職閑住,還是由衷認同他的政策,並不是因為跟從派系的關係。
湯顯祖在萬曆二十六年(一五九八)辭官求去,同年張位也因舉薦楊鎬導致戰事失利而遭貶,同時劉應秋也受到牽連,讓湯顯祖對萬曆朝政感到完全失望。劉應秋罷 官兩年之後,在萬曆二十八年因病逝世,湯顯祖極為悲痛,為這位摯友寫了〈明故朝列大夫國子監祭酒劉公墓表〉,其中說「吾師相國張公以決贊東征事,與首相蘭 谿趙(志皋)公異同,幾中不測以去。所常往來論議者,皆受重劾,而君與焉。」還說到「吾與君私語張公行事,君亦常為慼然,非苟為同而已。」也就是說,湯顯 祖與劉應秋自始至終,甚至到了張位罷職閑住,還是由衷認同他的政策,並不是因為跟從派系的關係。
在萬曆三十一年
(一六○三),張位七十歲生日的時候,湯顯祖在代寫的壽序中,又大談張位在中日戰爭中主戰的功績:「東夷之為中國患也,蓋與肅皇帝相終始。楊粵之間不足為
也,往歲遂大舉,屬之高句麗以窺遼。夫東北者,天地終始之際,遼金元之興皆在焉。宋惟不度,而與和親。從混同而西,則神京在矣。在事者曰,無動,而姑與為
親。雖予在田間,撫手而嘆,何主計之失詳也。已而我張公確乎任戰,曰:高麗且亡,上者不如取之:不能取,則救之。可以有存亡之恩,而遠東夷之患。於是命將
度遼萬里,宿重師高麗之東,偏戰鯨鯢裨海之上,天子倚焉。高麗奮,而寇不中于遼。上無東顧之憂者,公之功也。」
湯顯祖在這篇壽序裏,回顧日本成為中國的禍害,要上溯到肅皇帝嘉靖時期(嘉靖皇帝的諡號是「欽天履道英毅神聖宣文廣武洪仁大孝肅皇帝」),也就是長期騷擾 東南沿海的倭寇之亂。又說日本在「楊粵之間」沒成氣候,轉而侵略朝鮮,並且覬覦東北遼地。這裏提到的「楊粵之間」,是引用漢代晁錯〈論守邊疏〉的典故,其 中說秦朝「南攻楊粵」,「楊粵之地,少陰多陽,其人疏理,鳥獸希毛,其性能暑。」所謂「楊粵」即是「百越」,指的是華南地區。湯顯祖指出,倭人騷擾中國南 方不利,又謀控制朝鮮而獵取東北。東北這片疆土是非常重要的,過去的北方帝國如遼金元,都崛起於此,而宋朝的和親政策最後就導致了大宋的亡國,歷史教訓不 可輕忽。萬曆朝廷所面臨的局勢,與宋朝的經歷十分相近,絕對不能再搞議和政策。所以,張位主戰,而且最後能迫使日本戰敗退兵,是保家衛國的大功。湯顯祖還 寫了一首頌詩(〈奉壽洪陽師二十八韻〉),為張位獻壽,在序中更大大褒揚了張位主戰的功績:「東征決策,遼薊無恐。威截海外,實莫肘腋。」
由此我們發現,湯顯祖這位大劇作家,原來有明確的抗日主張,贊同對日作戰,不但憎恨倭寇騷擾東南沿海,還要粉碎日本人侵略朝鮮、覬覦東北的野心。
湯顯祖在這篇壽序裏,回顧日本成為中國的禍害,要上溯到肅皇帝嘉靖時期(嘉靖皇帝的諡號是「欽天履道英毅神聖宣文廣武洪仁大孝肅皇帝」),也就是長期騷擾 東南沿海的倭寇之亂。又說日本在「楊粵之間」沒成氣候,轉而侵略朝鮮,並且覬覦東北遼地。這裏提到的「楊粵之間」,是引用漢代晁錯〈論守邊疏〉的典故,其 中說秦朝「南攻楊粵」,「楊粵之地,少陰多陽,其人疏理,鳥獸希毛,其性能暑。」所謂「楊粵」即是「百越」,指的是華南地區。湯顯祖指出,倭人騷擾中國南 方不利,又謀控制朝鮮而獵取東北。東北這片疆土是非常重要的,過去的北方帝國如遼金元,都崛起於此,而宋朝的和親政策最後就導致了大宋的亡國,歷史教訓不 可輕忽。萬曆朝廷所面臨的局勢,與宋朝的經歷十分相近,絕對不能再搞議和政策。所以,張位主戰,而且最後能迫使日本戰敗退兵,是保家衛國的大功。湯顯祖還 寫了一首頌詩(〈奉壽洪陽師二十八韻〉),為張位獻壽,在序中更大大褒揚了張位主戰的功績:「東征決策,遼薊無恐。威截海外,實莫肘腋。」
由此我們發現,湯顯祖這位大劇作家,原來有明確的抗日主張,贊同對日作戰,不但憎恨倭寇騷擾東南沿海,還要粉碎日本人侵略朝鮮、覬覦東北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