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2年9月23日星期日

明報社評: 趁港人關注土地 理性凝聚地政共識




新界東北發展規劃諮詢引來社會大辯論甚至肢體衝突,各方意見紛陳,政府應帶頭讓討論回歸理性,藉此機會蒐集社會各方對長遠土地發展政策的意見,凝聚共識,並以理據說服社會大眾,把爭議導向理性討論的正軌。

社會不能每當遇到分歧就停下來不發展,但政策同樣不能霸王硬上弓,激烈對抗也不能為社會尋到共識。土地是香港極珍貴的資源,一經發展後就極難回頭,恨錯難返,但過去政府每逢討論長遠土地政策時,輿論總是「水靜鵝飛」,挑不起公眾半點興趣,如今新界東北規劃矛盾日見尖銳,政府正好藉此機會讓各方把心中的土地運用政策理念清楚闡釋。

整個新界東北的規劃政府已諮詢多時,反屏風樓、新區不能全是公屋等意見,政府都已吸納,但世界不停在變,港人對土地發展的思維同樣在變。

過去港人擁抱粵港融合,近年卻有人呼籲反思融合的步伐;過去港人熱烈歡迎自由行,近年卻有人叫停「一簽多行」;過去香港農業不斷萎縮,近年卻有城市人選擇回歸大自然,擁抱農耕。港人掌握的土地資訊同樣在變,過去港人相信香港出現土地荒,但政府的最新說法卻是,約六成住宅土地儲備要留作包括丁屋在內的「鄉村式發展」。這些轉變衍生出新的政策建議,部分人要求社會檢討發展速度,減慢發展腳步,無可厚非;當然,這些訴求也並非一定全部合理,部分訴求更可能要令社會付出不少代價,但一個理性的社會應以理據服人,政府應盡快以客觀數據分析各項反建議的成本效益(cost and benefit),告訴社會各種方案的利與弊。

如今的火爆氣氛只會令矛盾日趨尖銳,無助客觀分析,政府此時絕對不能火上加油,挑起火頭,更不可以霸王硬上弓。政府反而應帶頭讓社會冷靜下來,只要港人充分掌握各方案的社會效益及隱藏成本,平心靜氣討論,前路自然清晰可見。

香港是多元社會,意見交鋒是平常事,土地政策應是梁振英政府的強項,目前的矛盾衝突看似惱人,但若能處理得宜,為社會尋得土地運用的社會共識,壞事也可以變成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