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2年3月25日星期日

中國時報社論: 從間接選舉末代特首 看香港民主



第四屆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特首)已於昨天選出,由行政會議召集人梁振英獲選,但整個選舉過程爭議不斷。我們認為這次選舉對香港,乃至對中港台三地關係未來都有長遠的影響。

首先,這次選舉仍是間接選舉,香港特首由來自香港各區各界一千兩百名選舉委員選出,並不是由全體香港居民普選,但這也將是最後一次,五年後下一屆特首將由普選產生,而立法局議員也將在二○二○年由普選產生。對於香港居民來說,不能直接投票決定,還需要間接由代表行使,是令人氣餒的;尤其在兩個月以前,才看到鄰近的台灣總統大選是如此的生氣蓬勃,更讓香港人覺得目前制度的不公平。

由香港大學發起的「民間全民投票」幾天來吸引了超過三十萬的香港居民,大排長龍,投下象徵的一票,抗議不能夠直接選舉;雖然其中有五十五%空白票,並不能反映出真實民意,因為這些是最積極的政治參與者,他們反映出的看法自然是局部的,不過,三十萬的民意,港府還是需要正視的。

其次,選舉過程中,抹黑攻訐不斷,是有史以來最激烈的選戰,香港普遍把這次選舉稱為「豬狼之爭」,把唐英年稱為豬,把梁振英稱為狼,反映了輿論對這兩位候選人性格的批判。

唐英年的爭議,主要反映在他所說的話與做的事,他是權貴之後,沒有經過選舉洗禮,碰到壓力只知退縮;相反的,梁振英似乎有現代政治人物的性格,選舉期間,外界盛傳他曾經秘密加入中共地下黨組織,所以獲得北京方面青睞,迅速崛起,擔任基本法諮詢委員會秘書長。九七年政權交替後,進入行政會議,兩年後立即成為召集人。但梁振英參選行政長官的企圖心並未獲得香港退休與現任高官,以及地產財團的支持。

最後,過去選情單純,無論是董建華,或是曾蔭權,北京在選前明示或暗示,都會讓港人知道屬意人選;但是這次的情況卻較為複雜,北京並沒有公開聲明支持特定候選人,只有總理溫家寶表示,相信香港定能選出多數港人所擁護的特首,但學生團體與民主黨批評中聯辦明目張膽的介入選舉,甚至動用脅迫手段要求支持屬意的候選人。

事實上,這次選舉對北京也是個學習的經驗。剛開始是希望「先唐後梁」,讓唐英年擔任最後一次間接選舉的特區長官,下次普選再由梁振英出馬,雖屢屢示意,甚至召他赴北京談話,但梁振英執意不肯,最後等唐英年開始自我毀滅,私生子、豪宅違建,醜聞一件一件併發,才轉而支持梁振英。

選舉已經結束了,梁振英將在七月一日就職,但是五年之後,將會舉行前所未有的普選,由香港人自己選出特首,從台灣的經驗出發,未來有幾點趨勢值得注意。

自從政權移轉之後,香港人珍惜「港人治港」的權利,對中聯辦或其他北京駐港機構的介入,非常在意;然而北京對香港選舉的影響會是一直在的。中聯辦如果介入的方式涉及觸犯法律,如政治獻金、脅迫手段,自然有法制方式可以防治,但是要北京不介入,就像是要美國不介入台灣選舉,一樣不可行。

香港與台灣之所以不同,是因自殖民時代開始,香港政策的形成和制定一向就掌握在公務員手中,各個政策部門的首長由資深文官出任,掌握了擬定政策的大權,這種不受政黨政治干預的英式文官制度,在過去數十年來運轉得非常好,政策的執行也很穩定。所以過去香港社會並不特別在乎候選人是否充分堅持民主立場,選出有能力的特首才是最重要的,也因為如此,民主黨候選人何俊仁,在各項民意調查中,他的支持率也遠遠不如梁、唐二人,長期徘徊在十%左右,甚至在個位數。

但是未來,香港不再是公務員治港,未來社會的衝突會藉選舉而表面化,台灣是統獨,在香港很可能是中產階級與大財團之間的矛盾,舉凡貧富不均、房價過高都是政治議題,這些衝突議題必須要藉選舉的方式來解決。

因而,未來民主黨的支持度很可能將逐漸擴大,北京對香港政治的操作也越來越成熟,但千萬不能忽略香港市民階層的主流意見,這才會是香港政治穩定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