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一再重申對港大政方針不變,新任總書記習近平接見到北京述職的行政長官梁振英,在記者拍攝時段特地重申這一點,安撫港人的用意甚為明顯。但是回歸15年,特別是近年以來,港人感受到的對港政策並非「不變」,而是「改變」,所謂改變,由中聯辦介入香港內部事務體現出來。這些年,對港方針政策由當年盡量順應香港實際情,轉變為今日要香港順應中央的要求,這個根本差別,反映即使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大政方針不變,但是具體政策和做法已經改變。而「改變」對香港是好是壞,迄今看不到給香港帶來好處,也看不到怎樣可以把香港帶出困境。
當年順應香港實際 今日滿足中央要求
鄧小平主導的對港方針政策,建基於尊重歷史、尊重現實,包括對香港的制度、價值觀、英國對香港管治的歷史,以至港人恐共、拒共甚至抗共等,都予以尊重。他提出收回主權、保持不變的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大政方針,輕易地擊倒英國的主權、治權論調。當時鄧小平在泷多場合都強調保持香港不變,突出兩制,少談一國,他談及與一國、主權有關而使人印象最深刻者,是就駐軍問題,當覑香港記者面前,大罵黃華、耿茘胡說八道。鄧小平突出兩制而拍板的對港方針政策,精神就是順應香港實際情,使香港得以順利收回。
回歸之初,中聯辦一泷人等極度低調,在一些公開場合,記者要求中聯辦人員評論時政,他們都耍手擰頭,絕不開腔,到2003年七‧一大遊行之前,中聯辦不介入香港內部事務;另外,在這個階段,除了外交和國防,《基本法》規定中央在港的其他權力,中央備而不用,也絕少提及,港人充分體認中央恪守一國兩制、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承諾的誠意。從鄧小平的大政方針到回歸初期的政策執行,都順應香港實際情,因此,當時中央在港人心目中的聲望極高,港人對中央政府的認同,甚至超過特區政府。
2003年七‧一大遊行之後,順應香港情逐漸改變,中聯辦開始介入香港內部事務,而且日益明顯。最為人所知者是歷次立法會選舉,中聯辦都幕後操盤,介入特區政府人事安排等。中聯辦這些做法,表面只涉及個別事項,並未見到系統性和制度性介入香港內部事務,不過,按新任中聯辦主任張曉明所撰寫《豐富「一國兩制」實踐》的披露,情會不一樣了,在中聯辦介入的基礎上,演進至要香港順應中央的要求。
張曉明的文章,談及中央對港擁有多方面權力,就司法權和終審權方面,未提出具體做法,不過,他說要「完善與基本法實施相關的制度和機制」,其中提到3個「完善和落實好」,涉及行政管理權和立法權。所謂完善好和落實好,簡而言之,就是把中央對港備而不用的權力,用足用夠,使中央或中聯辦介入香港內部事務,有更大操作空間,介入得更深化。例如,要求特首向中央報告重要情、重大事項,若報告對象是中聯辦主任,主任接報之後,應該有指示如何處理吧!然則,這樣的中聯辦主任,與內地的黨委書記指示市長行事,有何不同?若要求特首「朝請示、晚匯報」,究竟誰在實際主政香港啊?
近年,無論所謂更準確落實一國兩制、更好地實施基本法,實質都是加強對港事務的介入,而豐富一國兩制實踐的提法,則進一步突顯中央對香港的要求,要求香港順應,與當年中央對港無欲無求的情有根本性不同。
加強控制將激發反彈 斷錯症落錯藥只會治絲益棼
近年,特區政府的管治確實有困難,但是,若認為加強控制就可以使香港大治,這是斷錯症、落錯藥。目前,立法會使政府難以施政,是事實,不過孰令致之?若全盤歸咎反對派搗亂,只是片面看待香港整體大局。香港情勢演變至此,最根本緣由是殖民地過渡到港人治港,港人的公民意識高漲,公民社會壯大,而畸形的政治體制未能回應公民社會的訴求,形成朝野矛盾重重,內耗不止。中央透過中聯辦介入香港內部事務,香港情勢未見好轉,反而出現治絲益棼局面,最能說明加強控制絕非正途。
目前香港的亂局,主要是對港方針政策偏離了香港問題的本質,而中聯辦的介入,激發反彈,使事態深化和複雜化,形成朝野對抗局面。若中央再加強力度控制,必然與主流社會有牴觸和衝突,反彈勢必更強烈。其實,只要想一想:以目前中央治港的思維和舉措,若發生在回歸之前,香港會順利回歸嗎?所以,我們認為,只有回到寬鬆的政策環境,香港局勢才有可能好轉,中央可做的有3點。一是不插手香港內部事務,就算特區政府「邀請」介入,也應該峻拒;二是信任香港社會、信任港人,重建中央與港人的互信,很多問題自然消失;三是兌現承諾,落實雙普選,讓香港透過民主過程和程序解決自身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