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2年12月23日星期日

徐家健:氣候變化下的迷信與真相




上周以「紅酒投資」作例子,是希望讀者明白「氣候變化下有輸家亦有贏家」這個淺道理。

淺道理難明,是因為正如英國著名氣象學家 James Lovelock所言:It just so happens that the green religion is now taking over from the Christian religion。當環保成為宗教,迷信經濟增長有罪,找尋真相的成本便相應增加。

經濟學在環保問題的角色

Lovelock 教授富爭議性的金句還有很多,他曾預言氣候變化將令下世紀全球只剩下5億人,但最近又改變口風,認為之前高估了氣候變化的速度。他的「蓋亞理論」 (Gaia Theory)是否偽科學我不清楚,但我同意他的科學精神:You iterate towards the truth. You don't know it.《絕望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是怎樣的真相,讀者自己想想吧。

無可否認,氣候變化對紅酒業的好處只是真相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氣候變化對全球農業的影響還是眾說紛紜。整體而言,經濟學家怎樣幫助人類了解氣候變化與市場行為的真相?

在課堂裏,我喜歡用這個例子說明經濟學在環保問題的角色:究竟政府提高汽車的汽油效能標準(Corporate Average Fuel Economy Standard),對減排有幫助嗎?工程師的答案是肯定的,每提高汽油效能一成,汽油消耗便會減省一成。

經濟學家的回應卻是,汽油消耗可增可減,理由是需求定律:當汽油效能提高,駕車的成本便會降低;汽油效能每提高一成,每公里所需的汽油成本便會下調一成。在 需求定律下,駕車的里數將隨駕車成本下降而相應增加,最終汽油消耗的增減和減排成效,要看駕車的需求彈性(demand elasticity)。於是,環保問題無可避免地亦是經濟問題。

氣候變化威脅生存環境?

回說氣候變化問題,先要從經濟學家Michael Greenstone的研究說起。在研究院時,Greenstone是其中一位對我影響較大的老師;今天在MIT執教的他,是當今環境經濟學的頂尖學者,數年前亦當過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首席經濟學家。

Greenstone 對環境經濟學的貢獻很多,其中一項是研究氣候變化對美國人健康的影響。研究引用過去三十多年的天氣和死亡數據,Greenstone發現,美國的死亡率雖 然在氣溫特別冷或熱的日子有所上升,但假若到世紀末前的氣候改變是如氣象學家所料,美國每年死亡率只會輕微上升3%左右。死亡率上升3%,算不上是大災 難。過去35年,隨着經濟增長及醫學進步,美國的死亡率以每年1%的速度遞減;換句話說,氣候改變為美國人健康帶來的損害,大概等於失去三年間賺來的益 處。

為什麼氣候改變對美國人健康的影響如此輕微?Greenstone的答案很簡單—「調適」(adaptation)。他的研究預測死亡 率輕微上升的同時,亦預期住宅用電量將上升超過一成【註1】!天氣熱,不想熱死,開冷氣便可以;我曾經分析美國自從上世紀60年代冷氣機使用的數據,發現 在冷氣機還未普及的60年代,熱浪的確會大大地提高城市居民的死亡率,但隨着冷氣機價格不斷下降而漸漸普及,因中暑和其他健康理由在熱浪期間死亡的人數亦 逐年遞減。

氣候變化下的大輸家

透過市場交易和科技進步,歷史說明了氣候變化對先進國家造成的禍害似乎不大。氣候變化將怎樣影響對其他較落後的國家?

我有一個來自俄羅斯的學生,她的研究指出,透過調適,在人均收入不足美國三分一的俄羅斯,死亡率在本世紀末將輕微下跌約1%,寒冷的俄羅斯將是氣候變化的贏家。

氣 候變化的大輸家,可能是居住在熱帶落後地區,以務農為生的低收入人士。Greestone就氣候變化對印度民生的影響,亦曾詳細分析。Greestone 用分析美國相同的方法,發現氣候變化將增加印度死亡率達46%!接近五成的升幅,不是小數目。受暖化影響最大的是佔總印度人口約七成的農村人口,尤其是正 值農作物生長的季節過熱的天氣,不但使農作物失收和價格上升,農村的工資亦會相應下調【註2】。

另一位日本朋友Masayuki Kudamatsu的研究亦指出,氣候變化將增加非洲落後國家的嬰兒死亡率,元兇除了是氣候變化可能影響農作物收成,更重要的是加劇了瘧疾的傳播【註3】。
不論氣候變化是否人為,人類都要為此付上代價,但氣候變化的不確定及對未來世界各國影響的不同,使當前推動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困難重重。

減緩與調適的選擇

「減 緩」(mitigation)的政策,政治上難行,經濟上亦不一定划算。以美國為例,Greenstone估計,在過去三十多年間,製造業成本每年因環保 政策增加了超過200億美元,佔整體盈利接近9%。當然,環保政策亦為美國帶來更清新的空氣,但清新空氣在現代社會中,不再是免費午餐【註4】。

「減 緩」政策多由政府主導,以「調適」應付環保問題則較容易從市場入手。真相是,人未必定能勝天,但亦不會坐以待斃。美國例子說明了多得美國人的文明,冷氣機 的普及使氣候變化預計在本世紀末只會輕微提高美國的死亡率。氣候變化對美國農業的影響雖然仍爭論不休,但先進國家如美國,農業大概只佔總國民收入的1%, 氣候變化透過影響農業損害美國整體經濟,只會是微不足道。比較美國和印度,突顯了「調適」的重要。氣候變化對印度的影響嚴重,其中一個主因是由於經濟理 由,貧窮落後的農村人口缺乏調適能力。

在同一個新聞網站中,繼「全球暖化下的『紅酒悲慘年份』」,看到另一篇以「氣候變化影響人類文明」為 題的報道,這篇關於馬雅人的報道,結論中卻似乎只強調「減緩」而非「調適」:「自然的氣候變化使豐盛的王朝湮滅,而眼前的全球暖化卻不是自然氣候變化那麼 簡單,人類活動和嚴重過量的碳排放,改變了地球氣候,使我們的生存環境受到威脅。馬雅末日或許只是一個傳說,但全球暖化卻是刻下威脅人類的真正危機。」

迷信傳說與危機真相之間,綠色主義分子和氣候變化懷疑論者各執一詞,但即使我們相信氣候變化帶來的問題,「減緩」不是唯一的應對方法。如果在發展中國家硬推「減緩」政策因而加劇當地貧窮問題,是真心幫助貧苦大眾的好方法嗎?

人類文明與氣候變化的因果

在 這個「左左地」的新聞網站,被抽水的先有「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享樂主義者,接着是預言「世界末日」的馬雅人:「有研究馬雅文明的專家指出,馬雅人早習慣面 對乾旱,興建不少水利設施蓄水和灌溉,但長達340年的乾旱期令農業失收,社會變得動盪不安,最終導致政權瓦解,走向滅絕之路。」

說過了,全球暖化下有的是平靚正的佳釀,而氣象學家的預測是氣候變化一般將帶來更多雨水。馬雅文明沒落的例子,卻帶出兩個重點:其一,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可以是與人無尤,亦未必阻止得來;更重要的是,多得馬雅文明的水利設施,馬雅人才能捱過三百多年的乾旱氣候【註5】。

同一網站,最近還想抽張五常老師的水,試圖將大教授打造成漠視窮人利益的經濟學者。報道發表後有不少網友回應,其中一位留言:「看了這篇斷章取義的文章後,到底有多少人再看全篇講話?」

網站於是補充:「經讀者反映後,在第一段張五常的引文末補加『所以我認為,你要協助那些人買房子,要放多一點土地出來,要增加容積率,然後對某些窮人來說,你可以幫助他們,補貼一點低價給他們……』」

我沒有大教授的影響力,不期望他們就有關氣候變化的報道作補充,人微言輕,唯有在這裏發發牢騷。

1 Deschênes, Olivier and Michael Greenstone. "Climate Change, Mortality, and Adaptation: Evidence from Annual Fluctuations in Weather in the US." American Economic Journal: Applied Economics 3(4), 2011 152-185.

2 Burgess, Robin, Olivier Deschênes, Dave Donaldson, and Michael Greenstone. "Weather and Death in India." Manuscript, MIT, 2011.

3 Kudamatsu, Masayuki, Torsten Persson, and David Str?mberg. "Weather and Infant Mortality in Africa." Manuscript, Stockholm University, 2012.

4 Greenstone , Michael, John A. List, and Chad Syverson. "The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on the Competitiveness of U.S. Manufacturing." Manuscript, MIT, 2012.

5 http://thehousenews.com/nature/氣候變化影響人類文明/

作者為克萊姆森大學經濟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