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2年1月12日星期四

盧麒元: 德意志帝國滅亡的原因



大國崛起,更像是獅王爭霸戰,充滿了陰謀和血腥。近現代歷史上,出現過若干次大國崛起的嘗試,大多數以失敗告終。其中,最慘烈的莫過於德意志帝國。當代的中國與當年的德意志帝國存在著驚人的相似性。汲取德國人的歷史教訓是非常必要的。

一、德意志德國的概況

德意志帝國(德語:Deutsches Kaiserreich)通常是指從1871118日普魯士王國統一日爾曼地區到1918年霍亨索倫王朝末任皇帝威廉二世退位為止的德國。德意志帝國有時也被稱為德意志第二帝國,因為將神聖羅馬帝國視為第一個帝國,其正式國號為“德意志帝國”(Deutsches Reich),也是後來魏瑪共和國和納粹德國的正式國名。1933-1945年由希特勒領導的大德意志帝國(納粹德國)或被稱作第三帝國(Drittes Reich),以及大德意志帝國(Grodeutsches Reich)。恕筆者唐突,筆者將歐盟稱之為德意志第四帝國。

普魯士在首相奧托·馮·俾斯麥的領導下,先後在普丹戰爭、普奧戰爭和普法戰爭獲勝,完成統一德意志的大業。1871118日,國王威廉一世在巴黎凡爾賽宮鏡廳正式登基為皇帝,德意志帝國建立。這就是史學家稱之為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新帝國。18714月,俾斯麥頒佈了帝國憲法。此部憲法是在普魯士憲法基礎上修訂而成的,加入了有關帝國的新內容。它明確規定德意志帝國是聯邦制國家,由22個邦、3個自由市和2個直轄區組成。各邦把軍事、外交、海關立法、銀行立法、間接稅、刑法等權力交給帝國政府,只保留教育、衛生和地方行政等權力,同時保留自己的君主政府和議會。帝國憲法規定普魯士王國的國王就是德國的皇帝,集軍政大權於一身,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能任免帝國各級官吏。至此,結論非常明確,貌似君主立憲的德意志第二帝國,實際上仍然是一個封建帝國。筆者認為,僅僅是因為俾斯麥卓越的個人能力,而使得德意志第二帝國有一點兒像君主立憲國家。隨著俾斯麥退出歷史舞臺,威廉二世就將德意志帝國徹底變回到了封建帝國,其滅亡的命運幾乎是註定的。

德意志帝國從建立的那一天起,就存在先天不足。筆者認為,政治制度上的腐朽沒落是德意志帝國滅亡的根本原因。顯而易見,德意志帝國的政治制度無法包容不同階級的利益。封建專制使得德意志帝國制度成為事實上的容克地主的血統世襲制度,德意志帝國的統治階級變得極端狹隘和極端弱智。他們瘋狂地追逐經濟增長和軍力擴張,盲目鼓動所謂的愛國激情,將德意志第二帝國導入了滅亡的歷史宿命。

二、德意志帝國的滅亡

中國人不太熟悉近一百年前的德國。簡單一點兒說,那時的德國很像今天的中國。德意志帝國建國之後,經濟得到了持續快速的增長。德國在1905年成為世界第二大工業國,鋼產量突破1000萬噸,軍隊裝備水準達到了一流強國的水準。到1913年,德國占世界貿易的百分比達到13.1%,僅次於英國的13.9%,超過了美國的12.9%,全世界到處都可以看到德國製造的商品。全世界都認為,只要假以時日,德意志帝國必將成為全世界最強大的帝國。然而,歷史跟德國人開了一個玩笑。到了1918年,德意志帝國竟然滅亡了。

德意志帝國滅亡的過程值得中國人高度警覺。不經意的地方,往往是最危險的地方。就在塞拉耶佛,這個並不重要的節點,德意志敏感的神經被刺痛了,脆弱的國際均衡被突然打破了。德意志帝國陷入了一場毫無意義的戰爭。歷史地看,德意志帝國是陷入了一場預設的陰謀當中。德意志帝國慘遭老牌帝國的集體圍獵。最後,德意志帝國終於沒有能夠實現大國崛起的夢想。

1914628日,奧匈皇太子在塞拉耶佛被暗殺。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列強間的利益衝突(德奧的同盟、英德和德法的對立、俄羅斯帝國對巴爾幹的政策等)使得德國捲入了戰爭。德意志帝國選擇站在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帝國的一邊,與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法蘭西共和國、俄羅斯帝國、義大利王國(1915年參戰)對抗。戰爭蔓延到全歐洲,德意志帝國的海外殖民地也遭到波及(包括德國在中國的殖民地)。1914年西線德軍的攻勢在馬恩(巴黎北方)停滯,此後西線雙方形成塹壕戰,僵持狀態直到1918年春季。在東線,雖然佔領大片土地,但沒對俄軍取得決定性勝利。在北海,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的海軍封鎖使得德意志帝國開始發生原料和食物短缺。1917年,基於德意志帝國的無差別潛艇戰略,間接令美國參戰,使得戰爭情勢開始轉向。191711月,俄國爆發十月革命。191833日,俄國與德意志帝國簽訂布列斯特和約,退出戰爭。芬蘭和烏克蘭取得獨立,德意志帝國得到大片土地。

1918年春夏,德軍在西線發動了聲勢浩大的攻勢,巴黎再次危急。但德軍最後仍然無法取得勝利。191810月底11初,德意志帝國境內許多城市發生叛變(起義)。局勢急轉直下。在各方壓力之下,威廉二世被迫遜位流亡海外。帝制終結。119日,社會民主黨魁菲力浦·夏德曼宣佈成立共和國。1111日,停戰和約簽訂,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戰爭的結果是最具說服力的。德意志帝國的主要對手(美國和英國)成為戰爭最大的受益者。美國和英國的盟友(法國、俄國等)遭到了重創。而德意志帝國的盟友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帝國解體了。最為不可思議的是,俄國以蘇聯的方式復活了,迅速成長成為新型的紅色帝國,並最終成為德意志第三帝國的掘墓者。更令人感歎的是,美國竟然實現了德意志帝國的全部理想。

1945年,美國會同前蘇聯裂解了德國,並死死壓制德國長達半個世紀之久。德意志第二帝國終於滅亡了。威廉二世倉皇出逃,並客死他鄉。歷史總是讓人唏噓不已。

三、德意志帝國滅亡的原因

談到德意志帝國滅亡的原因,我們可以分成兩個層次,一個層次是表面的原因,另一個層次是深層的原因。

表面上看,威廉二世犯了兩個致命錯誤。第一個錯誤,是他忽略了德意志帝國內部日益嚴峻的階級矛盾。其實,威廉二世對社會主義者是抱有同情心的。但是,他卻是一個執行力極差的管理者。他對民眾福利的實際關照程度,甚至還不及極端右翼的俾斯麥。口惠而實不至,使威廉二世最後失去了民心。威廉二世不能緩解日益嚴峻的階級矛盾。階級矛盾激化就成為滅亡德意志帝國的直接原因。第二個錯誤,是他在處理國際關係方面的任性隨意。威廉二世存在嚴重的性格缺陷,自卑而自負,甚至到了剛愎自用的程度。他輕易拋棄了俾斯麥遠交近攻的方略。在德國政治經濟都處於重要轉型期間,既不去夯實戰略盟友,也不敢嚴懲宵小挑釁,成天搞華而不實的外交噱頭。在塞拉耶佛事件爆發後,優柔寡斷,不能迅速消弭事件于源頭,任由事件發展到世界大戰的程度。可憐的威廉二世,哪裡有打世界大戰的本錢,內無民心,外無戰略縱深,盟友紛紛倒戈,想不滅亡,實在是難啊!

從更深的層面去看,德意志帝國的滅亡是政治制度嚴重落後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現代政治文明是多方政治勢力均衡博弈的結果。英國的君主立憲制度是國王與貴族以及新生的資產階級均衡博弈的結果。在德意志帝國,沒有出現多方政治勢力均衡博弈的情況。本質上,德意志帝國是容克地主(德語:Junker)專制制度的工業化版本。容克地主是指以普魯士為代表的德意志東部地區的貴族地主。在德國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時期容克地主長期壟斷軍政要職。在十九世紀,隨著資產階級的興起,容克地主逐漸開始從事資本主義經營,在德國經濟中佔據重要地位。他們一方面農商並舉,大量加入工業和銀行業,同時又改變農業經營形式,由收租的地主變成農業企業家。同時,資產階級則力圖擠入貴族行列。最終容克地主和資產階級的經濟利益日益融合。在容克地主控制下的君主立憲制度,是一個僅僅具有形式意義的山寨版的代議制度,根本無法適應高速發展的德意志經濟。容克地主專制制度,必然會走上對內壓迫和對外擴張的邪惡道路。內外矛盾激化,是必然的結局,滅亡是註定了的事情。

四、大英帝國和德意志帝國君主立憲制度的差異

討論德意志帝國的滅亡,不能不討論德意志帝國的政治制度。這是問題的關鍵。討論德意志帝國的政治制度,就必須將之與大英帝國的政治制度做比較分析。

英國的君主立憲制與德意志帝國的君主立憲制的差異:

1、國家元首的地位不同:英國的元首國王,只是虛位元首,處於“統而不治”的地位,並不掌握實權。而德意志帝國的元首是皇帝,集行政、立法、司法、軍事等大權於一身,擁有實權。

2、議會的地位不同:英國議會的權力高於國王,是國家政治活動的中心,限制王權,監督內閣,首相及其內閣須向議會負責;而德意志帝國議會由皇帝主宰,僅有立法權,且任何法案必須經皇帝批准才能生效,對政府沒有監督權,宰相只對皇帝負責而不對議會負責。

3、政府首腦的產生方式和地位不同:英國政府首腦是首相,由下院多數党領袖擔任,其權力很大,握有行政權,是國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決策者和領導者;德意志帝國政府首腦雖是宰相,但由皇帝任命,對皇帝負責。

總之,英國的君主立憲制是較完善的資產階級代議制民主,而德意志帝國的君主立憲制實質上是一種不徹底的、不完善的代議制。

筆者認為,德意志帝國本質上仍然是君主制,而並非君主立憲制度。作為君主制,德意志帝國無法解決極權專治帶來的弊端。極權專治最大的弊端在於沒有包容性和彈性,它幾乎必然走向極端。儘管德國有世界上最優秀的知識份子,儘管德國有世界上最優秀的產業工人,儘管德國有世界上最優秀的士兵,然而,在愚昧的君主制下,利益集團的貪婪和愚蠢是無法阻止的,除了滅亡,別無選擇。德意志帝國的滅亡是十分慘痛的。德國人的教訓對正在崛起的中國人而言,實在是彌足珍貴了。

認識德意志帝國的政治制度對中國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德意志帝國時期,國民經濟獲得了高速發展。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德意志帝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已經超過大英帝國。德意志帝國在經濟領域取得了驕人的成就(和今天的中國極其相似)。但是,德意志帝國的政治卻令人感到困惑。專制之下的德意志帝國,沒有機會像英國人那樣檢討內政外交的機會,德意志帝國被既得利益集團(容克地主勢力)綁架了,德意志帝國的決策者徹底失去了思考和反省的能力。而英國的君主立憲制度則具有足夠的制度和政策的彈性,英國的統治階層能夠做出適時和必要的改變。英國沒有爆發內部革命。英國能夠控制它想要的戰爭。中國應當如何緩解階級矛盾呢?中國能否控制周邊的可能發生的戰爭呢?歷史會簡單地輪回嗎?

五、中德問題的相似性

筆者很驚訝,今日中國的問題與當年的德意志帝國的問題何其相似!今天,中國在獲得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深刻的階級矛盾和複雜的國際衝突。中國的政治制度嚴重落後於經濟發展的需要。當年威廉二世面臨的問題統統成為今天中國執政黨面臨的嚴峻考驗。

令筆者不寒而慄的是,今天的中國似乎存在一個類似德意志容克地主的特殊階層。中國的行政精英、中國的商業精英、中國的知識精英等精英階層具有驚人的同源性和同質性,他們幾乎統統是舊官僚階層的體制內衍生物。所以,中國在各個領域的壟斷現象更甚於德意志帝國。在榮克地主式的高度壟斷之下,會出現不同階級的均衡博弈嗎?當然不會!是的。他們無意於解決日益嚴重的兩極分化階級矛盾。他們堅決拒絕針對資產持有和資本利得課稅。他們任由利益集團透過行政特權和金融特權牟取暴利。是的。他們在國際政治中玩弄卑劣的機會主義。他們無視國際政治格局的巨變,苟且維持已然殘破不堪的舊格局。他們對於個人名利的關注遠遠超過了對國家利益的堅守。頗為諷刺的是,一些體制內的人,在國民福利問題上一毛不拔,卻竟然高調呼籲(忽悠)政改,這種容克地主式的虛偽頗有威廉二世遺風。玩鬥地主的遊戲,總要三個人吧?那兩個人在哪裡呢?誰和誰進行均衡博弈哎!

更令筆者震撼的是,中國竟然出現了容克地主式的所謂理論。很少有中國人能夠深刻解析統統代表理論。這個理論,系統顛覆了政黨政治的邏輯基礎。試想,統統代表了,政黨還有存在的必要嗎?當然不需要了!這意味著,這個理論是一個沒有君王的君王論。在政黨政治的形式掩蓋下,中國容克們從共和體制直接倒退到沒有君主的君主體制(封建帝制)。請注意,不是大英帝國的君主立憲,而是類似於德意志帝國的所謂君主立憲體制。是的,只有這樣一個沒有君王的君王體制,才可以使既得利益集團的利益最大化。老實說,中國人玩小聰明比德國人要厲害得多。德意志的容克地主是不敢玩理論遊戲的,因為德意志帝國有著全世界最優秀的思想家。但是,中國人就敢玩這種卑劣的遊戲,因為中國的思想家被系統地滅絕了。至少,他們的聲音被仔細地隔絕了。

今天的中國與當年的德意志帝國有著諸多的相似性。但是,唯有一點是不同的地方。那就是德意志帝國曾經誕生了一批燦如星河的偉大思想家。因為有這樣一批優秀的思想家,德意志民族的香火得以延續。德國沒有像奧匈帝國或奧斯曼帝國那樣土崩瓦解,德國像一隻不死鳥,可以在涅盤後重生。因為,這個民族最優秀的思想家沒有被滅絕,這個民族的靈魂還在。所以,一旦賦予機會,這個民族馬上就可以捲土重來的。然而,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中國,已經很難找到本民族優秀的思想家了(很像那兩個消失的帝國)。由此,可以感受一下中國容克地主的可怕了。中國的容克們將希特勒的種族滅絕變成了殘忍的思想滅絕。希特勒都不會去傷害艾哈德這樣的思想家,中國人卻沒有什麼是不會的。這話似乎有些粗魯:一個大國怎麼能靠屁股崛起呢?

六、德意志帝國的悖論

歷史的發展很吊詭。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反法西斯同盟集團(尤其是蘇聯)為了從根源上剷除德國軍國主義,進行了大規模的經濟及社會改革,將容克地主的土地或收歸國有,或分配給小農耕種,容克階層自此消亡了。這或許是佔領者為德國做的最有意義的事情。在德意志帝國滅亡七十餘年後,德國終於再一次實現了統一。重新統一的德國,已經沒有容克地主階級了。德國可以建立這個世界上最先進的政治文明了。筆者認為,當今世界上最佳的政治經濟制度就是當今德國的。

統一的德國重新獲得了自信。他們的目光超越了歷史,也超越了德國邊界。德國政治家開始重組歐洲政治經濟版圖了。他們建立了歐盟和歐元。請原諒筆者對歷史的感性解讀,筆者將歐盟稱之為德意志第四帝國。在筆者看來,從科爾到默克爾,這依然是從俾斯麥到希特勒的德意志精神的延續。德國人沒有放棄大國崛起的夢想。這一次,他們真的回來了。

德國人是令人欽佩的。他們依舊擁有哲學上的高度。他們在完成對歷史的否定之後,也完成了對歷史的超越,他們再一次占到了歷史的前沿。歐盟似乎是德意志帝國的一個悖論。

解析德意志帝國滅亡的教訓,結論非常簡單。必須以和平的方式,結束容克地主的專制統治,建立具有足夠彈性的政治制度;必須通過經濟制度和經濟政策的安排,緩解階級對立和解決階級矛盾,實現經濟可持續的快速增長;必須構建強大的國際政治、經濟、軍事同盟,實現對主要競爭對手的孤立和分化,敢於在適當的時機對主要對手進行毀滅性打擊。這個結論其實了無新意。當年,大英帝國就是這樣做的;後來,美國也是這樣做的;現在,歐盟(德意志第四帝國)也正在這樣做。筆者希望,中國人也能夠有這樣的覺悟和自覺。當然了,前提是放生本民族優秀的思想家。請相信,他們會在高處點燃火炬,照亮我們國家前進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