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香港立法會的拉布策略,在局內外引動了頗為情緒化的反應。拉布跟其他拖延或搗亂會議的方式(例如動粗)一個不同點,是它依據會議規則所接受的程序進行(會議規則是一套標準化了的公用議決程序,請閱拙著《民主議決和組織策略》,三聯,2008)。在承受種種拉布後果之際,大家不妨趁這事件去深入地了解一下西方文化的精粹和代價,從一些「小事細節」,去探索大勢。對於在會場內拉布這類拖延策略的作用和精神、可用的「招數」、化解的方法,及立法議員對會議程序重視不足的情,拙文〈從拉布看香港目前的民主運作〉(明報論壇2012年5月24日)已有簡介,本文則進一步分析拉布策略的基本元素——會議程序,及略述一般程序在中西方文化中的作用。
程序(procedures)是把處事過程分拆為容易辨認的、標準化的運作步驟,以求保障質素的一致性和提升效率。程序必須預先制訂,其中至少有一部分能讓所有當事者都可辨認,才能一起協作。世界各地都或多或少地把一些複雜的工作或儀式分割為多個步驟,以便傳授和執行。由於當時當地的文化差異、目的不同,有些程序界定得比較清楚、執行得比較徹底,另一些則界定得比較含混、執行得比較馬虎,有時三步併作兩步走、有時省掉一些甚至全部。
程序的組合和偏重
程序的組合和偏重可以不同,在大部分程序組合下,不同角色者的地位和權利並不平等,因而往往需要透過迷信、習慣、威權等方式來維繫,有些程序被刻意地神秘化或習慣化,參與者若不明白或不接受程序的作用,便會產生疏離感。但在離心力產生重大作用之前,依循共通的程序,參與者較易合作,例如美國獨立運動時各州代表首先接受了一套共同的會議規則,為多天艱辛的商議提供了莫大方便。在歐美社會中,程序並非偶一為之的規則,而是經常的行事依歸。西方幾種主要文化都是透過程序的分拆和組合而成的,包括民主、科學、執法、專業、人事制度、商業運作等。日本在明治維新後西化能那麼快,除了上層的改革,民間對程序的尊重,也是主要原因。
程序是手段 不是目的
科學跟其他求知方式的不同,在於它依據標準化的程序:樹立假設、界定可以量度的概念、選取有代表性的樣本、制訂標準的方式來蒐集資料、運用邏輯和統計學來作檢討及推論。不依足這套程序,得出同樣結論的方法也不能稱為科學方法。在執法方面,控方不依既定程序(例如警方須先拿到法官簽署的搜查令才可進入疑犯家裏)搜來的資料,不能充當判案的證據。在專業資格的確認方面,沒受過正規訓練,經過考取執照的程序,不能提供專業服務。家傳秘方若未經過當局批核,不受承認,保險公司也不接受。大機構的人事制度,對授職、訓練和賞罰等都有一定程序。商業活動對註冊、行規、保險、分利、報稅,以至結束營業等等,都有程序所循。接受了會議規則的社團,若不依合法程序,達成的議決會被法院推翻。
程序是手段,不是目的,本身並不神聖,可以就形勢改善,但改善也應依循既定的程序,以求各方共識和配合。對程序的尊重,是因為它提供了一套共用的框架,使各方人士一起參與。共同程序有助於集思廣益,急速進步,例如透過科學程序研製成的醫藥,愈來愈把家傳秘方拋往後頭。程序的優點,在於突出可見可行和易於觀察後果,弱點是會令一些人專注於細節而忽視了大局,或者以個別步驟代替了整套程序(例如以選舉一環代替了整套民主運作)。現代社會組織為了增強競爭力,趨向於降低程序的神秘性,讓成員不單掌握程序的操作,還明白背後的精神。有規模的社團,都有詳細的僱員手冊和定期在職訓練,闡釋各種程序。
華人對於程序常掉以輕心
華人號稱是個重禮的民族,對於程序,卻常掉以輕心,甚至於鄙視。禪道之標榜超脫瀟灑,不拘細節的態度在每個階層都有吸引力。楊振寧自嘲早年做實驗時常引發爆炸的笑話,反映了傳統知識分子對程序的輕視。傳統中國其實並不乏程序操作,宋代以後的文官制度便屬佼佼者,考試程序相當嚴格,足以示信於廣大民眾(考試內容雖然跟職能未必有關,例如以詩詞選官,跟其他以無關實效的訓練作憑藉去頒發執業證書一樣,卻有助於建立科舉制的信譽)。儒式禮制也曾經是相當成功的程序組合,把宗法制度鞏固了2000年。可是在今天,不要說一些繁文縟節(例如婚嫁時的三書六禮)早受遺棄,由於宗法制被攻擊,幾乎所有傳統人際交接程序都受到輕視,以致不進教堂廟宇的華人,往往在重要場合欠缺表達意態的儀式程序,只好在大吃一頓後便散場。
孔子對禮的重視,始自他幼年對禮儀的觀察,他提出了以仁作為待人的最高處世原則後,堅持以禮來匡輔仁的實踐,以對程序小節的執著,來不斷伸張原則。程序的形式可以隨時空而修改,培養對程序的尊重,有助於在後宗法制社會中發展民主、科學、法制、商業和管理。
作者現居於美國俄亥俄州,曾任教授、研究員和行政主管,個人網址是:TomLChu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