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2年5月28日星期一

胡力漢﹕六四心結何時了?




又快到64日,過去23年,每逢5月底,香港記者都要部署怎樣避過監控者耳目,訪問六四死難者家屬,基本上每一次的回應都是大同小異,雖說這類報道早已流於公式化,但每次聽到他們的一言一語,總是感慨萬千。

不論跟內地友人抑或官員討論,六四是否需要平反,已經沒有爭論餘地,問題是時機。

六四事件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轉捩點,當年的領導人一錘定音,國家只能聚焦經濟發展,稍為提出另類改革模式的人,輕則被視為異類、被邊緣化,重則被當作異見分子,最後被迫走上民運或維權道路。於是,過去23年,全民瘋狂追求物質與財富上的滿足,以填補信仰上的空白。六四事件,實際上就是現今種種社會政治問題的根源。

六四成為香港與祖國的高牆

對香港人來說,六四事件一直是他們與祖國之間一道高牆。部分香港人可以體諒內地民主、法制進步緩慢,甚至可以理解地方政府某程度的腐敗,但對於六四事件,沒有多少人能接受當時領導人對示威者的處理手法。每次香港政制發展到關鍵時刻,香港人腦海裏總會閃過當年的新聞畫面片段。可以說,香港人與中央政府之間、泛民與建制派之間,六四事件是他們當中一個極其重要的心結,這個結一日不解,相互之間很難建立穩固的信任基礎。

1978年,鄧小平不顧黨內外巨大壓力,否定文化大革命,開啟了中國開放改革的局面。

六四事件這個歷史包袱,已經拖累了中國整整23年,我們都在等待一位具有政治氣概的領導人出現,為中國真正崛起,掃除其中一個至為關鍵的障礙。

作者是資深中國新聞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