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3年5月15日星期三

梁美儀﹕梁治時代的調查偽術



 
39條人命,究竟應否受到政府當局的尊重和重視?
政府上月底公布去年國慶南丫島沉船意外調查報告,運輸及房屋局長張炳良隨即宣布成立由他親自領導的「海事處制度改革督導委員會」,督導海事處徹底改革該處的專業和管治能力,當局更「空降」公務員事務局副秘書長林雪麗出任海事處副處長,協助整頓海事處。海事處同時會內部調查,了解事件是否有涉及人為失當及刑事成分。不過,當局的所謂調查共分兩部分,其中真正領導海事處內部紀律調查的,決定誰應被罰,誰有可能涉及刑事罪行的「裁判」,被傳媒揭發竟不是「外人」林雪麗,而是曾負責執行救生衣規例及船舶安全檢查和發牌的「自己人」、現任副處長童漢明。

面對一宗牽涉39條人命的海難事故,政府竟沒有足夠的智慧去避免這種瓜李之嫌,要不是傳媒揭發,大眾還可能以為是由外來的政務官查海事處有沒有紀律問題,誰知實情竟是同室調查,當中充滿包庇、偏袒的潛在可能,將來這個紀律調查的認受性何在?政府的「定必秉公」調查承諾,又有誰會相信?難怪廿多名海難死者家屬發表公開信,狠批特首梁振英官腔,並要求政府另成立獨立委員會調查事件。

就前廉政專員湯顯明被指濫用公帑款待內地官員的事件,梁振英堅拒成立擁有傳召證人證物等權力的法定委員會調查,即使廉署前日決定由現任廉政專員白韞六領導小組,就湯案進行刑事調查,但由於今次案件牽連不少廉署人員,是否有包庇湯顯明濫用公帑等問題,以及湯與內地官員交往的細節,惹人關注。即使港人對廉署的調查人員仍有一定信任,但始終不及由獨立的法定委員會秉公調查來得安心。

梁治時代,市民不但要被迫聽官員的語言偽術,還有忍受政府的調查偽術。

作者是資深傳媒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