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2年8月21日星期二

程翔: 以提倡愛國主義為目的 國民教育有錯嗎?



在最近國民教育的爭論中,有一種很普遍的觀點,就是“每一個國家都有責任培育國民對國家的認同和歸屬。所以國民教育本身不是問題,問題是內容和方法,只要內容和方法正確,則國民教育就可以接受”。這種觀點,無論正、反雙方都有很多人接受。贊成國民教育的固然鼎力支持,反對的也只能表示他們不反對國民教育本身,只是反對其內容與方法。
如果抽脫具體政治背景,就事論事,筆者也不會反對這種觀點。但是,對於香港目前出現的“國民教育”,我們就不能不考慮香港的具體政治背景,從而簡單地贊成這種觀點。

第一,香港從1986年(仍然是英治時期)開始已經設置“公民教育科”,教育下一代要有公民意識。把本來已有的“公民教育”改為“國民教育”,一字之差,本身已說明這其中隱含有某種政治目的。所以早在去年已經有人擔心這一字之改,是否意味著“洗腦”。但當時像《中國模式》這類“樣板”尚未出現,故反對者亦無具體證據來反對這一字的改動。現在“樣板”出來了,人們還能沉默嗎?

第二,香港50歲以上的人都見識了在思想一統的情況下國家出現過的災難(超過4500萬人非正常死亡,被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稱為20世紀人類經歷的四大災 難之一)。我們也從香港1967年暴動中,見證了“盲目愛國”的禍害。正是因為我們看到這些災難,再對照《中國模式》的虛假論述,才被迫出來反對所謂的 “國民教育”。

第三,回歸後香港政治上受中共支配,而中共是實行“一黨專政”的政治制度。這種制度的特色是一切以“黨的利益至上”,包括人民的意識形態,都要符合黨的利 益。香港實行“國民教育”,當然也得符合中共的意識形態,《中國模式》之所以可惡,就是系統地把中共的意識形態植入香港的中、小學,讓“黨即是國”、“愛 國等同愛黨”的歪理肆意毒害學子。這是我們無法接受的。

如果結合這些政治背景來看,再看看《中國模式》的論述,則我們無法像很多大教授、大學者般,“不食人間煙火”地說:“國民教育”本身不是問題。

事實上,中共1976年之前,從來都不提“愛國主義”,也沒有推動過國民教育。中共提倡“愛國主義”,提倡“國民教育”,也是1994年以後的事。如果我們清晰地看到中共在大陸和香港推動國民教育的真正目的和動機,就能夠更加堅定地反對現在擬進行的所謂“國民教育”。

在中共的意識形態裏,本來是沒有“愛國”這回事的,因為共產黨人相信“工人無祖國”(見馬克思《共產黨宣言》)。中共的成立,從思想到組織,都是作為第二國際在中國的支部,要把無產階級革命推向中國、並以中國為基地,推向全亞洲。這是以蘇聯為首的第二國際的目的和任務,蘇共美其名為“無產階級世界革命”,實質就是通過培植各國的共產黨,推翻本國的政府,改而建立親蘇聯的傀儡政權。對於中共來說,《國際歌》裏的“因特納雄耐爾”(國際主義)才是他們的理想。 所以中共長期以來都沒有提倡“愛國主義”,也沒有推行“國民教育”。

中共什麼時候才開始推動“愛國主義”和“國民教育”?從1994年開始。1994年八月二十二日中共中央宣傳部擬定了一個《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要全國“認真貫徹執行”。

為什麼中共在1994年會提倡“愛國主義”?我們不妨再往前推到1991年。1991年蘇聯崩潰,整個社會主義陣營分崩離析,這對仍然堅持“一黨專政”這 種模式的中共來說是很大的震撼和威脅。當時,以胡錦濤為首的團派以《中國青年報思想理論部》的名義,寫了一份報告給中央,題為:《蘇聯巨變之後中國的現實應對與戰略選擇》。它指出:

“中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合法性,主要有兩個來源。一是“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二是毛澤東宣導的“山溝溝裏的馬列主義”。面對蘇聯劇變,第一個合法性來源有喪失的危險,此刻如果我們一味堅持過份僵硬的意識形態,其結果反會使激進主義顯得合理,加劇右派奪權,失去普通群眾的支持。目前的當務之急,是對第二個合法性來源進行創造性的再解釋。這種解釋,其側重點應放在馬列主義與中國特色的結合上,應放在對中國基本國情的再解釋上”。

至於如何說服中國人民繼續接受共產黨的統治?報告建議,以下列這個說詞來說服大家:

“中國的大國窮國特徵,中國的人口眾多、資源相對緊缺的特徵,中國百年分裂、倍受外強欺侮的特徵,決定了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這是我們目前說服人民的最有效辦法”。

在蘇聯崩潰後,如何面對全球民主化的趨勢呢?報告提出:

“在反對“和平演變”的戰略中,應重點突出民族主義,愛國主義,強化人民國家民族利益的觀點。我們必須現實地承認過去的意識形態至少在相當一部分群眾中號召力已經很低,強化老式的意識形態教育往往引發的是逆反心理;同時,中國國情的特殊性和愛國主義又僅具有一般意義上的說服力;而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在今天這個時代,恰恰能夠為普通群眾提供倫理層面和精神層面的終極價值皈依”。

從以上可以看到,中共之所以提倡“愛國主義”,完全是為了延續其“一黨專政”的統治,而不是要真心彰顯中國文化。它是要塑造一種新的意識形態來取代被人民唾棄的馬列主義(即上文所引的話:“我們必須現實地承認過去的意識形態至少在相當一部分群眾中號召力已經很低,強化老式的意識形態教育往往引發的是逆反心理”)。它形容這種意識形態,“它是社會主義,傳統文化,愛國主義和現代化諸種精神文明的有機結合”,又說:“在這面旗幟下,黨內黨外、海內海外的廣大優 秀分子可以結合成最為廣泛的統一戰線”。

對於中共為延續其“一黨專政”而推行的“愛國主義”教育,與其叫“愛國教育”,毋寧叫“愛黨教育”。事實上1994年通過的《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就把 “愛國主義”等同“社會主義”。它是這樣說:“愛國主義教育必須突出時代特徵。。。。在當代中國,愛國主義與社會主義本質上是一致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 會主義是新時期愛國主義的主題”。既然愛國主義等同社會主義,那麼當然就要服從中共的領導了。

《中國模式》裏很多的論述,就是反映了中共上述的種種見解,稱之為“愛國教育”,簡直不知所謂,稱之為“愛黨教育”則極之貼切。

明白了中共自從1994年以來大力推動“愛國主義教育”後,我們還能不能不加區別的說:以提倡“愛國主義”為目的的“國民教育”沒有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