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認為,若非中、日政府故意「放水」,香港保釣人士不可能登陸釣魚台島。言下之意,民間保釣的「成功」,是中日「勾結」的結果。
種種迹象顯示,中日高層雖然缺乏互信,但兩國在處理被扣的保釣人士,確有默契,且建基於兩項原則。其一,不刺激公眾情緒,盡快結束事件,以免事件發酵、事態擴大,變成一發不可收拾的中日危機。其二,在公開言論及行動中,兩國政府都可強硬一點,以滿足本國高漲的民族主義情緒,從而主導民間的反日\反中活動。
事實上,這樣做也符合兩國政府利益。日本首相野田佳彥民望不振,當南韓總統李明博登上與日本有領土糾紛的獨島之前,支持度已滑落至兩成左右,而登上獨島就獲近八成五韓國人支持;相反,日本政府無力阻撓李明博,野田支持度因而跌破兩成,若再在釣魚台問題過於軟弱,相信倒台不遠矣。同理,北京當局近年鼓吹「愛國主義教育」,民族主義成為中共與民眾的最大共識,也是維繫政權的重要依據。他們開口閉口國家主權、領土完整,斷不可能在釣魚台問題示弱,否則將對中共的愛國主義論述造成致命打擊。
因此,兩國都會理解對方的口頭強硬,不會因對方的「嚴重關切」、「強烈不滿」而動怒。
更重要的是,兩國都不希望事件失控,進而影響實質關係。由兩國官僚掌握事態發展,尚有機會控制破壞的範圍;若由民間自行其事,事件則會不斷升溫,到一發不可收拾時,兩國政府只能遵從民意,採取更強硬極端的行動去回應民間訴求。這是兩國官僚不願看到的。
所以,日方扣留保釣人士十多小時後,就以他們沒有造成執法人員傷亡為由,不以「妨害公務罪」予以起訴,改以非法入境罪名將他們閃電式遣送出境。
不過,若說北京當局故意放香港保釣船出海,既向日方示威,也因港人身份沒那麼敏感,可用「一國兩制」應付日方抗議,實在太高估北京的保釣決心了。保釣船成功出海,與其說是北京暗中放行,毋寧說當局大意,以為啟豐二號也會在稍加阻撓後就回航,而今次水警的攔截力度跟過去差不多,誰知今次保釣人士豁出去,強行衝到公海;到了釣魚台海域,日本軍艦的攔截力度也跟過去一樣,製造海浪、發射水炮之外,還撞擊啟豐二號。若非保釣人士不惜船毀人亡的駕船衝上石灘,他們絕不可能登島。
可以說,如何處理被扣的保釣人士,中日確有默契,但保釣人士能夠成功登島,則更多是他們努力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