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2年8月21日星期二

明報社評: 推行國教科要兼聽 教育局須審時度勢




新學年還有10日就開學,環繞德育及國民教育科(下稱國教科)的問題,仍未解決,家長和社會人士對國教科諸多質疑,迄今教育局並未正面回應,或許以為成立「開展國教科委員會」之後,問題就迎刃而解。政府這個取態值得商榷。因為事態由教育局工作缺失而起,引發「洗腦」疑慮,教育局有責任正面回應問題。

其實,社會上不少人期望搞好國民教育,例如,香港中學校長會近日致教育局長吳克儉的公開信,就國教科課程指引的爭議,結合社會疑慮和教學界實踐經驗,提出4點立場和建議,極具參考價值,若當局有誠意解決問題,應虛心聆聽,研議採納。

校長會結合實踐提建議  值得當局重視研議採納

政府推行國教科,家長、教學界以至社會人士,一直較有疑慮,恐怕當局藉此對香港下一代「洗腦」,過去「洗腦」僅屬揣測,並無實證,所以,大多抱覑觀望心態;不過,教育局資助教聯會轄下國民教育服務中心出版的《中國模式國情專題教學手冊》,已經分發到學校,供新學年教學之用,手冊內容選材不妥,對中國執政集團歌功頌德,連吳克儉也認為部分內容偏頗,不過,即使如此,教育局不肯撤回手冊,也不宣布手冊不適宜作為教材,讓這本毒害學生心智的手冊繼續在學校流傳。

另外,教育局所編寫教材、教案,被發現教師用以教學,會對學生起到「洗腦」效果;而教育局監察國民教育成效的「愛國評核」問卷,也被發現以盲目愛國為評核準則。因此,國教科「洗腦」有了佐證,而一應事態都與教育局有關。

雖然有數以萬計市民遊行反對國教科,但是政府在未能解釋教育局為何涉及「洗腦」情下,卻堅持如期開展國教科,使家長和社會人士無法安心,與當局的對立情緒未能緩和,學校與教師顯得無所適從,還有10日就開學了,家長和社會人士的心緒仍然糾結在這一點,教育局迴避問題的做法,不敢恭維。教育局必須重建公信力,才有可能正常開展工作。

相對而言,社會上不乏有識之士提出積極建言,期望協助解開國民教育困結,包括香港中學校長會(下稱校長會)的建言,極具分量。校長會的建議有4點,其一是國教科不成為獨立科目,容許學校沿用德育及公民教育科,把國民教育作為公民教育其中一個環節教授;其二是取消強制評核;其三是少數族裔(非華裔學生)怎樣配合學習國教科,當局要交代。這3點建議,特別是第一點,校長會認為當局應該讓學校按各校不同學生需要,制訂校本德育及國民教育課程,並接納以正規或非正規課程、科本活動或跨科協作模式推展,這樣可以紓緩社會人士的疑慮和教師的擔憂。

校長會成員有豐富教學經驗,他們鑑於過去10多年,本港各中小學透過不同形式推行德育及公民教育,已經取得一定成效,而德育及國民教育是下一階段發展,認為若不成「科」,以德育為主軸滲入國民教育元素,會收到較大效果,也可以化解眼前矛盾。這個建議,較紙上作業、背後隱藏為政治服務的課程指引,更符合教學原則和可以起到積極效果。

設立「敏感議題教材庫」  國教科可擺脫洗腦污名

校長會另一點建議,更值得參考。這個建議是:教育局聆聽社會人士意見,收集敏感的社會、經濟、文化及政治議題,設立「國民教育敏感議題教材庫」,切實製作教材示例,清晰地列明教學方法,展示如何透過教授敏感議題,培養學生多角度及獨立思考能力,並把教材庫公開給教師參考及讓社會人士評鑑。校長會認為,此舉能釋除社會人士對「洗腦」的疑慮,亦能大幅減輕教師在這方面的壓力和擔憂。

國民教育是否洗腦,取決於教材和教學方法,所以,校長會這個建議切中要害,因為若敏感議題經各方認同可以教授,而且有教材示例和清晰列明教學方法,家長不虞子女會被洗腦,教師可以在全無壓力之下教授,而國民教育培養學生多元、多角度認知和獨立思考的目標,也可以達至。教育局一直說國教科目的不是洗腦,基於教育局曾經參與洗腦的前科,若它要家長和社會人士相信它言行合一,校長會這個建議是好選擇。

不過,教育局對校長會的建議未正面回應,反而重申現在推動的國教科,乃汲取了校長會不少意見云云。教育局這個取態明顯迴避問題,事實上,昔日諮詢時,有誰知道教育局參與洗腦教育,現在國教科事態已非單純的教育問題,已經演變為一場社會政治運動,而問題並非單純信心喊話就可以解決,教育局必須拿出確切舉措,重建家長和社會人士對它的信任。只有教育局回歸兼聽則明,聆聽意見,正視問題,才有機會把國民教育納入正軌,培養出經獨立思考後愛國的香港新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