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2年8月22日星期三

陳景輝﹕「新界東北」的融合幽靈



一個「融合」的幽靈正在新界的上空徘徊。

日前,在居民抗議下,「新界東北新發展區計劃」的諮詢會宣布腰斬。計劃被質疑是「深港一體化」的部署,服務的並非香港人。及後又見報載,親政府智囊透露,政府計劃在「深港邊境禁區」上設立「邊境特別發展區」,容許內地人免簽證入境,而前述的新界東北更被納入其中。一時之間,一堆原本敏感的區域發展術語紛至沓來,什麼「中港一體化」、「都會融合」和「同城化」如入無人之境,宛如打開了一國兩制的鬼門關,陰陽再沒有區分。

過去由親中經濟學者口頭鼓吹的東西,今天即將成真,畢竟親中智囊「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的總裁也獲邀進入行政會議,這許是幹部治港時代的特色。一直以來,類似的智囊出版一份又一份報告,傾力研究「中港融合」的「可能性」。然而,這大多都停留在「研究」階段,因它至少面臨兩座大山:首先是對外的問題,即我們到底以「世界城市」的面貌示人,抑或以一個中國城市自居?政府中,「世界城市」的立場,以陳方安生為代表。另一個問題則屬於香港內部,即「融合」跟「兩制」根本上存在矛盾。而為了實現「人員」、「資金」和「商品」等要素的完全自由流動,「融合」竟試圖將兩個千差萬別的地方「一體化」,抹去原有的疆界。

多年來,深圳政府也提出要建立「深港合作圈」。這很容易了解,通過跟香港結合,深圳可以加快轉型,從工業城市轉向第三產業都市,這需要循香港引進資本和技術。但香港呢?自由行還不夠多嗎,為什麼還要建立「邊境特區」?這一「新發展區」到底為誰而建,為何一再破壞本土農業和漠視居民需要?政府尚欠我們一個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