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2年8月24日星期五

張彧暋﹕為什麼?



讀者諸位,請想想下面說法有何問題:

為什麼日本的愛國者叫「右翼分子」,中國的右翼分子則叫「愛國者」?

為什麼別人主張其領土完整叫侵犯主權,是受到軍國主義教育影響,自己的愛國教育則是天經地義?

為什麼阿牛沒有回鄉證,但卻能進入「中國領土」釣魚台,保釣勇士也能上facebook打卡?

為什麼制定與支持國民教育的人卻送自己孩子去外國讀書?

為什麼認為國民教育事在必行的人,卻說教育不一定有效?(反正我就是不信了嘛!你們怕什麼?)

讀者能不能解釋,以上的問題有什麼古怪的地方?近日媒體所見言論,全部都是差不多先生。就算看維基百科查閱釣魚台的條目,各位都可以簡單地看見比較全面、多角度的不同說法,比大眾媒體好很多。如果再比較中英日文版本,事情將更立體。

問題更大者,就是各種看似理所當然、不證自明的立場與價值。對釣魚台問題的論調,全部立場先行:在民族大義的面前,所有論證、討論都得讓路。譬如:為什麼釣魚台是中國的?古已有之的歷史證據,是不是主權的證明?事情是如何發生的?大眾媒體不但不會鋪陳各種價值、立場,也不能協助讀者梳理前因後果,將事情放在一個客觀、可供比較的層次解說。相反,因為預先設定了自己一定對、對方一定錯的敵我立場與敵對關係,因此其後所有論證、證據與歷史故事,都可以隨自己的立場而隨便取捨、剪接。在未搞愛國教育之前已經這樣,恐怕實行之後,我寫這篇評論大概都變成叛國了吧?

我一定對,你一定錯?

從釣魚台事件到國民教育的推行,其癥結在於對「價值」為何物,毫不敏感。對你來說是天經地義,對別人來說確實罪大惡極,其實原來我們只是討論一個沒有人的荒島的一個石頭是你還是我還是他的。你有沒有看過商場公共廁所,有A酒樓專用還是X快餐專用的牌子呢?你有沒有想過這些專用牌子設立的背後,是因為什麼建築條例而導致的呢?只看見敵我分界,而忘記背後國際法與國際政治歷史的變動,容易變成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思維。

國民教育最大的問題,是不斷強調正確的價值觀、道德典範、人格理想。無他,整個問題核心,就是將「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望見國旗不感動」、「對中國豐功偉績不感興趣」的學生都打成是「敵人」。這種做法,跟大戰前日本軍國主義的皇民教育,又有什麼本質上的分別?他們都是見到天皇會感到光榮驕傲,亞洲都是給洋人欺負,日本國都是道德主體呢——當然私底下全民口是心非,口頭道德,內裏貪心,這又是後話(噢,我是說當時的日本,不是影射某國)。這類充滿道德化論調的教育,相當危險。這已經不止是有沒有正反議題之類的技術問題,而是國民教育整體設計的核心精神,就是要你聽話,要你相信你是中國人,而沒有問: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