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結束「風月版」,成為新聞,一份報紙有影響力,於此可見。
報紙附有鹹濕版,不是香港專有。民國時代,中國有言論和新聞自由,上海的報紙,也喜歡在副刊報道歡場艷聞:如某大亨看紹興戲,看中了名旦筱艷紅,局設春風得意樓,酒酣耳熱之間,大亨的老婆來吵鬧,砸掉了一隻同治的花瓶子。該夫人出名醋潑,但從前傳是白相聞人張嘯林的情婦,床技尤為佳活,把個張大胖淘空了身子,跟了某大亨之後,虎狼之戾不減……各路艷幟新聞,都是從一個江湖傳出來的,黃浦江、百樂門、四馬路、大世界遊樂場,此為艷情八卦版之始祖。
香港的報紙,縱亦有此一幟,風格是嶺南派──色情版要用廣東俗話夾雜文言,方自成風景。報人王世瑜先生尤精此道:山東人,在上海住過,來到香港,粵語文化學得精活,出版了一份「今夜報」,帶領香港進入七十年代的風月生活。後人只知道什麼肥龍、骨精強,而不知道王世瑜的「摩囉經」──摩囉,就是摸女人的籮柚之義,版頭畫着一個包頭阿差在吹笛子,一條響尾蛇昂首吐舌──從前的香港,有許多幽默諧趣家。
香港報紙的鹹版,是很好的文化──香港失憶而造作的「文化知識份子」們聽好:這才是真正的文化,紀錄了香港社會光璀色艷的現實,就像「東京夢華錄」記儎了開封的底層生活,姿采紛陳。配上李翰祥先生當代的「騙術奇譚」、「風流韻事」、「港澳傳奇」的風情系列,英國殖民地的香港,那時真正綺麗多姿,出生得晚的人,不知道他們錯過了幾多好時光。
報紙靠色情谷銷量,只要有正經的新聞和副刊,一定有廣告,那時掌控廣告資源的都是有見識的男人,今天是一群潔癖的港女,她們一皺眉頭,不放廣告,你就沒轍。今天的香港特區小眉小目的地方就在這裏。許多詼諧奇趣的人事,也沒了,成為一種荒漠,這也好,好的東西,你也不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