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教育之爭如何收科?在上周日(7月29 日)九萬人上街遊行之後,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宣布成立委員會向教育局提供意見,但所有團體沒有一個接受,到昨日特首梁振英提出把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的「當代國情」部分參考教材上載網頁,以示政府沒有洗腦意圖,然而家長團體和學民思潮等組織仍然拒絕收貨,堅持要取消國民教育科。
事態擴大,教協插上一手,昨天(7月30日)決議如果政府在新學年不撤回國民教育,會積極考慮罷課,如果得到辦學團體及教師認同,罷課的衝擊仿如一枚政治炸彈,隨時會動搖政府的管治根基。
一場原本以喚起年輕人認同國家、增強對祖國向心力,做一個以中國人為榮的國民教育,卻因主事官員一再延誤時機,既不能「撲火」又無法平息學生和家長的疑 慮,到現在群眾反對甚而要求取消國民教育,令年輕一代對國情更疏離、對「國家」更抗拒,北京期望借國民教育達致人心回歸、中港共融的良好意願,相信在短期內也無法落實的了。
香港早在八十年代已推行公民教育,重點在培養公民意識、社會責任等,「層次」較低,然而隨着本地公民社會逐漸成形,公民教育在學校及社會上推行,從未遇上任何重大阻力。至於國民教育,則始於2007年胡錦濤主席來港時「交託」給特區政府的任務。
本報〈添馬周記〉專欄本周一(7月30日)詳細記錄了政府推行國民教育的緣起和經過,其中胡主席在2007年的講話是這樣說的:「我們要重視對青少年進行 國民教育,加強香港和內地青少年的交流,使香港同胞愛國愛港的光榮傳統薪火相傳」。對中國摸式、對執政集團的歌頌,胡主席並沒有直接提及,可見最高領導人要求推行的國民教育應沒有一個定框,而國民教育的功能,應與內地的愛國主義教育相類近。
要教育香港人愛國,說起來理所當然,但做起來絕不容易;香港在回歸前論愛國,很多時候都說是愛國家的河川大地、歷史文化,是抽象的愛國,迴避現實政治和政權認同。回歸之後,國民教育不應該、也不能夠再迴避——愛國;就是要愛中華人民共和國。但是,以國民身份談愛國,可以挑戰政府的合法性嗎?可以要求投票選政府嗎?可以真正獲得結社、言論、新聞自由,不受政府審查嗎?
毋須迴避,以目前的國情所限,內地是受不了香港人以「真正」國民身份參與國是活動的,無論在思想意識和價值觀念上,中港之間的隔膜不容易消弭,在內地行得通的愛國主義教育,一旦移植到香港,不但完全變質且肯定不會為港人接受,這種政治現實,難道特區政府官員和負責編寫國民教育資料手冊的人不知道嗎?
政府的諮詢文件很巧妙,名之為〈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課程諮詢〉,以德育先行,有「淡化」國民教育的味道——事實上,德育和國民教育兩者有清晰不同的範疇,毋須把它們連起來,難道按紅綠燈指示過馬路、不隨地吐痰需要和唱國歌、對國旗敬禮連在一起教?很明顯,兩者中間並沒有必須捆綁的聯繫。
再看課程諮詢的內容,枝節龐複,有分成為個人範疇、家庭範疇、社群範疇、國家範疇和世界範疇的學習目標,又有德育與國民教育與各學習領域及學科之間的聯 系,再有學與教策略、評估策略,如何選取合適學習材料等等,見樹不見林,看得人頭昏腦漲,如果不是因為一本課程手冊出事,我相絕大部份家長都不會把課程諮詢拿出來細讀。
在我看來,把原來目標應該非常明確,教學內容明白不過的國民教育改頭換面,繁瑣化複雜化地寫成課程網要諮詢,也許是政府不敢「面對現實」,直視國民教育可能在本地引起爭議的熱點,改以官僚式的諮詢文件代替了與教師、辦學團體的真誠對話;以行政手法去化解一個政治問題,在過去或許可以,現在已不可能。
內地學者周濂寫了一本叫《你永遠都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的書,以下一節很有意思:「你相信聖誕老人嗎?孩子會說:不,我沒那麼愚蠢,我只是假裝相信,從他那裏獲得禮物。如果你問父母,他們會說:當然不信,我們假裝相信,是為了讓孩子得到禮物——事實上,沒有人相信聖誕老人,但是他卻發揮作用。現在大家都
說我不再相信意識型態了,……它還是起作用,而且意識型態正是人們不相信它的情況下,才起作用。」
特區政府是否就是這個「裝睡的人」,不願正視推行國民教育過程中引起的文化、價值衡突,故意顧左右而言他,「裝睡」而拒絕聽民眾的呼聲和訴求?甚而做「聖誕老人」,把公帑派給指定的「愛國組織」編寫一些連他們自己都不會相信的課程手冊?
出事的課程手冊探討中國模式,其實何須另聘高明撰寫;講中國模式的文章在內地如恒河沙數,我一次在內地機場隨手就買到的一本《反思中國模式》,內有多種觀點不同的學者文章,正反並陳,有些批判性極強;捨近而圖遠,只能說明政府根本無能也無力承擔推行國民教育的政治任務,唯有以「裝睡」敷衍過去。把國民教育
搞到這個田地,是教育界的悲哀,更是香港人的悲哀。
洪清田:「國民教育」與治港治國的撥亂反正
二三十年來中國的開放改革「厚積薄發」,創出奇迹,是二百年來中國一次又一次反覆由比天高的自大愚昧,掉進比地獄還低的深淵的歷史折騰的強力反彈,轉捩點是七八十年代之交從文革黑洞爬出來後的撥亂反正,全國全民轉轍,朝現代文明與正常國家接軌。
現在的「國民教育」,正等待這麼一個「一念之間」的撥亂反正,回歸「公民教育」,以「公」入「國」,讓全國全民、全港全民一起朝現代文明與正常國家接軌,一舉認識、處理和解決(一些)「治港治國」問題和課題。
我相信歷史由人創造,但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這樣撥亂反正(不單是「國民教育」,而是整個治港治國)的一天一定會到來;愈拖延撥亂反正,他們愈愚昧醜態畢露。
「以我為主」拉回香港
文革十年,鋪天蓋地天天吟誦確保江山永不變色,誰也不想到會結束,周恩來連骨灰也不敢放進八寶山。開放改革初期,誰也不敢信是真的;「八九六四」意外地逼中
國在另一個更大的歷史轉捩點抉擇,鎮壓後風聲鶴唳,初時全國全世界都假定走回頭路,幸而可能是鄧小平以近乎贖罪懺悔的心堅持下來,比學生的要求更開放(但 只限於經濟)。
二十多年來,中國傾國之力要把一個百多年中西方擱在邊緣一旁、無意間野生的「類現代」香港拉回頭,不是毛澤東式的「超現 代」,而是幾千年的「前現代」(「一國兩制」在港放棄社會主義,沒放棄民族主義和專制統治)。由《基本法》草擬到回歸到落實,政經社會政治管治法治文化新
聞和教育,由概念、標準、體制到人員到運行及操作,都以「我」劃線,換上「以我為主」的座標和標準(物質利益、精神及認同、人心),換上「依附性」和「親 疏有別」的「新貴」,由他們按半生熟的「前現代」目的和方式操刀,粗放改造香港和香港人。
劣幣驅逐良幣,香港原有的社會階層和精英群族被取代,自由社會、法治社會、公民社會、開放社會、中產社會、多元社會岌岌可危。「新(舊)貴」翻身做主人,唯上唯權交差了事,「做好呢份工」,或上下其手、假公濟私。
香港不再是全部(平等)香港人共同的香港,而是中國和極少數真心或假意認同「前現代」座標和標準的港人的香港。
在這二十多年「改造香港社會工程」中,四面八方如「維穩」層層積累加壓,港人民間鬆散力量幾代人沒資源下鍥而不捨周旋博弈,真是可歌可泣。不過,2003年3月五十萬人上街一度高峰後,泛民和反對派已疲憊不堪。
這次是八十後、九十後如「五四運動」喚醒成年人,再由家長和老師接力和串聯。「七二九」九萬人示威中有一條自製語標是「唔好搞我嗰仔」;幾代成年人已「接受現實」、「認命」,但涉及下一代「就冇面畀」。
鄧 小平和胡錦濤應該都想像不到今天香港,中國和香港代理人的一舉一動要接受香港人和世界的檢驗;人人有份參與,由下而上探討和界定什麼是「國」、「民」、
「國民」、「教育」,探討和界定什麼是「人」、「政治」、「管治」、「治國」、「治港」及「文明」、「現代」、「社會」、「領導」。
這些都是中國二百年來被迫面對的問題(還有更多),但中國、中國人、中國社會、中國政經體制、中國文化、中華民族不能一下子全面對,現在由香港一丁一點試試,怎樣成為一個現代正常社會、國家、人、群族、文明。
可惜鄧小平的眼界視野太淺短狹窄,看不到香港「六四」救中國。「六四」後一如文革,但香港堅持現代普世價值和現代文明,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再一次救中國。如非香港,大陸今天不會對八九六四的「鬆動」。
幾千年來中國命運靠毛澤東和鄧小平等領袖一人的天縱英明慧根靈氣,對跟着對、錯跟着錯;香港則是走另一條路,走出新一代中國人有組織由下而上,靠人人有份的「集體智慧、集體決定和集體負責」之路。歷史似自有其規律,現在的「國民教育」,只不過是歷史長河的又一次浪花。
吳局長已spent
現在全社會動起來,在香港推「國民教育」,如果真真正正、開誠布公把「國、民、教育」開放予香港人討論、踐行、參與界定和決策,按「香港模式」運作,「引公入私」,就沒大問題。
鴉片戰爭前後和辛亥革命前中後這百多年,香港人就自行進行跨中西方時空和結合理念與實踐的「國民教育」,並且由南而北幅射及擴散到神州大地。香港經十年醞
釀,「國民教育」搞成現在這樣子,就是當權主事者系統化反其道而行,以為輕舟已過萬重山,但歷史自有其規律,愈走愈遠,走到反面處,只會碰上無影牆。現在 全社會動起來,或許真是見底回升、否極泰來。
王永平建議各家各派糾眾分頭寫「國民教育」手冊和教材,各自採用,解決偏頗的問題。但他主要是 在行政政策施政的操作技術層面(AO本色)考慮,顧及社會群眾多元觀點(已超越AO高官的建制思維),但沒有歷史人文底蘊和內涵,不能如春秋戰國的百家爭 鳴、百花齊放;預算一億元,根本不成比例。
要真切認識、處理和解決「國民教育」問題,並且帶動治港治國的撥亂反正,必須把百多年的「香港傳奇現象」放在十多年、三十年、六十年、一百年、二百年、五百年和二三千年的中西方比較中審視,由十家八派層層探索其政經、社會及人文旨趣。這就是「香港學」。
若不能出奇制勝,梁振英管治只會惡性循環下去,做不了下屆事少,這屆可能也成問題。就操作技術而言,要撥亂反正,扭轉形勢,吳克儉不能不下台。他已 spent,個人根本「唔在行」、「唔熟書」、「政治盲」,沒能力,也沒公信力可以推行,居其位只會累事,正反各方大家跟他一樣辛苦。下台是為他個人好,
梁振英或中央如不肯讓他走,他應上京請辭。
作者為香港學協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