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2年7月30日星期一

歐陽五﹕「甲午大海戰」啟示中日



在中日釣魚島之爭激化之際,曾執導《北洋水師》的馮小寧導演重新推出了暑期檔片《1894甲午大海戰》,以古觀今,不無啟示。

影片對史實的重現與反思引發關注,山東煙台等地還將該片作為「八一」建軍節推薦影片。北京地鐵電視循環播放覑該劇片花,其中光緒帝一句「堂堂大國,誰想欺負就欺負」的台詞,令人聯想。

自東京都知事石原拋出「購島」議題以來,中日圍繞釣魚島的交鋒一再升級,兩國執法船一度陷入對峙,引發輿論對於甲午大海戰會否「重演」的猜想。尤其是近日野田佳彥宣稱必要時將出動軍隊應對爭端,令北京更加警惕。

釣魚島主權爭議正是源於一百多年的甲午海戰,當時日本以戰勝者的角色割走台灣、澎湖列島,並悄然據釣魚島為己有。但日本的決策者不會想到,當年所謂的「勝利」如今只剩下釣魚島這個歷史的包袱與現實的麻煩。以長遠眼光來看,那場戰爭並沒有勝利者。

近期,日本右翼和防衛省鷹派儘管表面上一再叫囂,且動作頻頻,但其實應該明白:戰爭無法改變中國維護主權的民族意志,且今日中國已遠非清末可比;再者,遭受天災重創的日本需要保持與中國的經濟合作,日本任何勢力恐怕都不願再看到甲午之戰時國內發生「搶米風波」的經濟困局。

在某種意義上,歷史似乎已經告知日本:不戰即贏。在中日對比的大格局下,日方的強硬姿態更多是一種試探,即試圖在接下來的談判中佔據主動。

避免戰爭 「做好自己的事情」

而對於中國而言,「以靜制動」的外交策略顯然已難以應對日本的「攻勢」,連清末皇帝都曾感嘆:「幾十年來,中國在海上就沒有打過一次勝仗……若不教訓一下,後患無窮。」當前,中國對於中日關係的維護,很可能造成對手誤判形勢而「得寸進尺」——因為對方不知道中國開戰的「底線」在哪裏。

甲午戰爭啟示中國,避免戰爭的有效方式之一在於加強戰備。當先進的中國戰艦造訪日本港口時,即便是最具擴張意識的日本軍官,也不敢輕舉妄動。而當北洋艦隊年久失修,軍費挪作「太后」生日時,日本很快伸出了侵略之手。

避免戰爭的有效方式還在於「做好自己的事情」,甲午戰爭雖是日本擴張的產物,也是中國統治者腐敗、內耗的結果,內憂不除,難攘外患。

「歷史上每一次海戰,都將決定兩個國家的命運。」118年前,中國與日本都剛剛邁入現代化的進程,一場慘烈的戰爭卻改變了兩國命運。而當前,中日都還處於和平發展的戰略機遇期,一旦東海硝煙再起,「零和遊戲」的後果將遠遠超乎前次。即便是慣於在戰爭中「發財」的美國,也不妨推演一下世界第二第三大經濟體撞擊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