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以萬計家長、學生及市民昨日冒覑高溫上街,反對即將推行的國民教育科(下稱國教科),反映公眾明顯已對該科失去信任,任何延期或小修小補式措施均不能力挽狂瀾於既倒,教育局絕對不能硬闖。政府應效法當年處理西九文化區單一招標的做法,把國教科「推倒重來」,重新諮詢,廣納持份者的意見,就課程指引、評核機制及具體教材重新展開深入廣泛的討論,只有如此,才能釋除公眾的疑慮,避免挑起進一步的社會矛盾。
一心免子女受荼毒 勿誤判作敵我矛盾
昨日遊行主辦單位估計有逾9萬人參與(警方指高峰期有3.2萬人),整個遊行過程和平而理性,家長不惜在酷熱天氣警告下仍帶同子女上街,「救救孩子」、「保護孩子」等標語不絕,反映家長是為保護下一代不受洗腦教育荼毒,而決心向國教科說不,出發點既理性又單純。目前社會主流意見並非從本質上反對國民教育,而是反對目前推行的國教科,有關方面絕對不要誤判形勢,更加不要把人民內部矛盾誤判為敵我矛盾,把家長單純、愛子女的心「政治化」,動輒上綱上線。
有意見認為,社會反對的並非推行國民教育,政府亦並非完全閉門造車,過去曾經諮詢公眾,如今只是部分內容引起爭議,只要適當修改,理應可如期上馬。這說法只是從技術層面去了解事態發展,未能洞察事態背後反映的嚴重社會矛盾。
事情發展至今,並非部分內容引起爭議這般簡單,而是國教科已失去了教育重要持份者的信任,失去了社會整體的信任,延期推行、押後開展期或落實期,以及任何小修小補式的改動,都不可能在短期內重新贏得社會認可,即使政府成立委員會去監察國教科的施行,也根本不能解決核心問題。在社會普遍抱有極大疑慮的情下,強行硬闖,或許會贏得死硬派的掌聲,但同時會引來家長教師的極大反彈,抗爭只會繼續升級。社會不應等到家長及學生再次走上街頭,甚或發展至罷課罷教等階段,才懂得懸崖勒馬。
過去也曾有政府的重大政策,即使經過諮詢,甚至曾舉辦公開比賽、公開招標,看似米已成炊,最終也因為得不到社會信任,並勢將觸發更嚴重的社會矛盾,而不得不推倒重來。西九文化區計劃就是例子。
西九文化區1998年由時任特首董建華提出,後來經歷公開設計比賽、單一招標計劃,有多個財團入圍,但由於計劃引來官商勾結的質疑,社會反對聲不斷,連部分地產商也高調反對,勢將觸發新一輪社會抗議浪潮。最後,2006年曾蔭權政府決定把項目「推倒重來」,連標誌性的天篷、單一招標等內容也一併取消,重新諮詢,結果化解了一場社會危機。
要是政府當年決定硬闖,做成既定事實,天篷也許已經建成了,但西九勢將變成地產霸權的「地標」,成為社會抗爭的新圖騰,官商勾結的污名將永遠也無法掃除。
推倒重來的西九計劃,把具爭議的天篷及單一招標部分取消,並重新舉辦設計比賽,邀請社會各持份者參與成立西九文化區管理局,就西九的整體規劃、具體設計方案等廣邀公眾發表意見,至今已舉行了3個階段的公眾諮詢。政府如今應借助過去西九文化區的經驗,把國教科「推倒重來」。
社會從本質上反對國民教育的聲音並不強烈,社會反對的,只是政府現時要推行的國教科及其偏頗的內容。推倒重來的國教科,應把社會上種種持份者拉在一起,共商如何推行,邀請的對象應不單包括教師、學生團體及學者,連這次高調反對的團體也應在邀請之列,確保他們的意見得到充分反映。
失去社會信任勿硬闖 參考西九文化區經驗
這次國教科推行的經驗告訴我們,不管課程指引寫得有多漂亮,有多強調多元觀點批判思考,但評核機制及教材卻有可能是完全另一回事,變成徹底的洗腦教育,魔鬼盡在細節裏。推倒重來後的國教科諮詢,不單要包括課程指引,連具體的評核機制及教材內容,也必須一併諮詢公眾,必要時更可參考西九的做法,分階段諮詢,確保國教科是真正的國民教育,教授學生認識祖國及中華文化,而非把愛黨愛政權的一套硬塞進學生腦袋中。
正正因為推倒重來,當年的西九計劃被推倒了,但西九計劃同時也被保護了,不至於淪為地產霸權的象徵,西九文化區得到一個相對健康地重生的機會。推倒重來,國教科看似被推倒了,但同時也被保護了,不至於淪為使人厭惡的洗腦教育,國教科也將會得到一個健康地重生的機會,重新上路,重新贏取市民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