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2年1月26日星期四

蘋論:要文化融合 還是要一國兩制?




一場內地客在港鐵進食的風波,由兔年蔓延至龍年,在北京大學教授孔慶東辱港狂言推波助瀾之下,事件正由網上的罵戰衍變成現實中的衝突,香港網民的反煌行動與內地網民號召東鐵集體進食行動只是衝突的序幕,事件正由遊客公德心的一般性問題,衍變成中港族群衝突的政治性問題,凸顯的是中港經濟加速融合之下的文化衝突,凸顯的是港府在維護「一國兩制」問題上的無心無力。

香港公共交通工具禁止飲食,據說始於 1937,起因是當年發生霍亂疫情,奪走一千多人的生命。港府為加強環境衛生管理,勒令市民不得在非食肆地方進食,其後,九巴、電車等交通工具在乘客條款中加入禁止飲食的規定。說起來,這一禁令在香港實施已有逾 70年歷史,可謂深入民心,而內地迄今未有城市立法禁止在公共交通工具上飲食,連北京、上海的地鐵也未有明文禁止,北京地鐵四號線 2008年通車時曾宣佈禁止飲食,但因無法可依,對違規者也只能口頭勸喻。

中港公共交通的歷史、文化、法例差別是如此明顯,可想而知,要內地遊客自覺遵守香港的規矩,不在港鐵車廂裏飲食,談何容易?入鄉隨俗、入境問禁,是具公德心的遊客應有之舉,多數內地遊客在香港還是能遵守公共交通工具的法例的。對違規者,港人本來也可採更寬容的態度,以提醒代替指摘,但孔慶東將港人的守法行為稱為給英國殖民者當走狗的習慣,其實是侮辱了以民主、科學為旗幟的北大,侮辱了守法的內地同胞。

「狗咬人不是新聞。」孔慶東徒有孔子後人、北大教授的身份,其狗論、無腦論,與其近年吹捧北韓、吹捧金正日的言論一樣,根本不值一駁。但是,在中港兩地社會矛盾激化、民眾怨聲載道之際,孔慶東的辱港狂言,無異於為一些憤青提供了彈藥,也凸顯內地一些學者、民眾、官員視「一國兩制」的國策為無物,凸顯他們在中港經濟加速融合過程中形成的優勢、自大心理,並以這種心理看待中港兩地的文化差異。

說到底,中港兩地的文化差異是核心價值的差異。香港沒有民選政府,談不上是民主社會,但法治、自由還是有一定的制度保障,更是港人崇奉的核心價值。當中國官員、學者、民眾的言行,影響香港的文化或核心價值時,香港的輿論必定勇於回擊,不論你是北大教授孔慶東,還是北大畢業的副總理李克強。這是香港與內地最大的分別,也是有些中國官員、學者認為香港「人心還沒有回歸」的原因。他們甚至將致力維護香港文化、核心價值的人物、言論歸類為「隱性港獨」,忘記了「一國兩制」應有之義。

香港輿論在維護香港文化、維護香港核心價值時一向當仁不讓,在這場由在港鐵進食引起的中港文化論爭中,相信仍會一如既往。但是,一旦有內地人來港以身試法,挑釁香港的法例和傳統文化時,港府能否堅守一國兩制的原則、堅守法治精神?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