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朝鮮官方警告朝鮮半島局勢逐步逼近熱核戰邊緣,不想對韓國的外國人士造成傷害,呼籲當地所有外國機構、企業以及遊客,為人身安全想,盡快疏散。日本朝日電視亦引述朝鮮消息報道,平壤當局已向90萬民兵派發槍械和子彈,為開戰作好準備。
正當大家擔心美國和朝鮮間的緊張局勢會否不斷升溫,最終擦槍走火,爆發核戰時,上周五,前古巴領袖卡斯特羅在該國共產黨機關報網站發表文章,指「這是自半個世紀以前古巴導彈危機以來,爆發核戰風險最嚴重的時刻之一」。他呼籲朝鮮這個友邦克制。「朝鮮既然現在已展現出科研進展成果,我們就得提醒它對友好國家的責任,若然忘記若挑起戰爭將影響全球逾七成人口,那將是不義之舉。」
半個世紀之前的古巴導彈危機
其實卡斯特羅真的最有資格講這句說話,因為人類史上最接近核戰邊緣的一刻,的確是1962年的古巴導彈危機,作為當事人的卡斯特羅,對於核戰威脅當然感同身受。
話說1962年10月,美國的U2偵察機拍攝到古巴境內蘇聯秘密興建基地部署導彈,由於地理位置上,古巴正是美國的後園,如果在當地發射導彈,兩分鐘內美國東岸便會陷於一片火海,可謂無險可守。總統甘迺迪得悉後大為震驚,反應強烈,在10月16日至28日間,進行了一系列的危機領導。他弟弟,當時的司法部長羅拔‧甘迺迪,危機處理團隊的核心成員之一,後來撰寫了回憶錄Thirteen Days,後來更被改拍成同名電影,港譯作《驚天十三日》,記述了這段驚心動魄、人類於核戰邊緣徘徊的歲月。
概括來說,當時美國可以採納的對策選項有三,一是以尋常外交手段作抗議,二是軍事行動如空襲來對付這些導彈基地,三是對古巴進行海上封鎖。純作外交抗議無疑會被視為軟弱行為,於18日的會議中已被早早排除,剩下來,軍方的鷹派力主以空襲摧對方基地,但經過之前失敗的「豬灣行動」之後,甘迺迪對軍方的自賣自誇,心存戒心,再加上軍方始終無法保證空襲可以百分之百摧古巴的導彈,杜絕對方的核報復,結果甘迺迪還是毅然壓下軍方的主戰聲音,於20日決定採納對古巴進行海上封鎖。
22日,甘迺迪發表電視演說,向民眾和世界披露蘇聯正於古巴部署導彈,舉世震驚。接,美國駐聯合國代表在安理會中嚴詞譴責蘇聯,但蘇聯代表卻企圖撒賴,美方即當場展示U2拍到的高空照,讓對方啞口無言。
23日,美國海軍執行封鎖任務。究竟蘇聯的貨輪會否強硬闖關﹖如是的話美軍艦艇會否開火﹖蘇聯的潛艇又會否還擊﹖雙方劍拔弩張,一觸即發。結果大部分遭攔截的蘇聯貨輪掉頭折返,沒有硬要闖關,挑動事端。但在27日,美軍一架進行偵測任務的U2偵察機被駐古巴蘇聯防空部隊擊落,甘迺迪仍表現冷靜克制,未予雷霆反擊,但已經讓雙方抹了一把汗,擔心擦槍走火的情終究出現,觸發一場核戰。
當年美蘇大玩show-hand後返回談判桌
結果,在雙方大玩一輪「show-hand」之後,終於也是返回談判桌。28日,羅拔‧甘迺迪暗地到達蘇聯大使館,與蘇聯駐美大使秘密談判,甘迺迪總統授權其弟口頭承諾,美方不單不會入侵古巴,亦會於蘇聯撤走於古巴部署的核彈後半年,亦同樣撤走美國在土耳其(即蘇聯後園)的核彈,但這個協議不能對外公布,以保存美國顏面,亦不會留下任何字據,只講一個「信」字。那邊廂,與甘迺迪一樣,被核戰弄得提心吊膽的蘇共總書記赫魯曉夫,聞訊後,立時答應,下令撤走於古巴部署的核彈,一場如箭在弦的人類浩劫,終於得到化解。
當時古巴領袖卡斯特羅對赫魯曉夫在最後關頭妥協,視為一種懦弱和叛賣的行為,說感到「難以言喻的痛苦與悲傷」。但半個世紀之後,甘迺迪與赫魯曉夫已經早早作古,而仍然健在、86歲高齡的「壽星公」卡斯特羅,卻感到和平與生命可貴,呼籲盟國要記住對別國的責任,大家說諷刺不諷刺﹖
當年的古巴導彈危機,也印證了一套重要的外交軍事理論,那就是所謂「相互保證滅」原則(Mutual Assured
Destruction,MAD)。這套理論假設,如果雙方都有極大殺傷力的武力(尤其是核武),但卻又未大到足以一次過把對方完全摧,而一方發動進攻又必會挑起另一方有力的報復,導致雙方一步一步邁向同歸於盡,則任何一方都不敢貿然發動第一擊,以免最終雙方玉石俱焚,反而變相營造出緊張卻穩定的和平。這也是核武雖然讓人聞之色變,但半個世紀的冷戰,無論美蘇如何對峙,最終世界也安然無恙的原因。
甘迺迪和赫魯曉夫都不想成為歷史罪人
所以,無論甘迺迪和赫魯曉夫有幾大政治野心都好,他們都不想成為歷史罪人,讓自己的祖國和人民成為核戰裏的灰燼。
那麼為何朝鮮領袖金正恩如今又如此鋌而走險,導致局勢險象環生呢?
朋友盧周二在其《蘋果日報》的專欄裏說這其實是一種「瘋子策略」:「擺出一副非理性、蠻不講理以及一味靠嚇策略,高調喊打喊殺,好令外界摸不清她的底牌,再爭取最好的談判條件。」
不錯世上有所謂「邊緣策略」(brinkmanship),那是始創於美國總統艾森豪時期的國務卿杜勒斯(John
Foster Dulles),意思是指將衝突情逐步升級,直至戰爭爆發邊緣,藉此施加強大壓力,迫使對方作出對己有利的退讓。美國國務卿Dean
Rusk在古巴導彈危機中亦確曾說過:「我們怒目而視,而我想對方卻先眨眼了。」(We're eyeball to
eyeball, and I think the other fellow just blinked.)這種「邊緣策略」風險甚高,需要高度準確的政治判斷,以及高超的政治操作技巧,否則,一個拿不準,就會玩火自焚。
「瘋子策略」還是「瘋子」端在一念之間
但今天讓人擔心而且摸不透的,就是朝鮮這種瘋狂姿態,究竟是因為要耍弄「瘋子策略」,還是它真的是一個「瘋子」呢﹖
英國《金融時報》首席外交評論員Gideon Rachman 在4月1日卻撰文〈North Korea tests the limits
of a MAD world〉(朝鮮測試一個MAD世界的極限)(筆者按:MAD在英文也可解作瘋狂),道出另一番見解。
他說MAD 理論的前提,是對峙雙方都神志正常。說到尾,不會有理性的政治領袖,敢拿自己國家數以百萬人的生命來冒險,這一理性計算,令世界安然渡過了由古巴導彈危機到柏林圍牆倒下的多個危險時刻。但今次核危機最令人擔心的是,朝鮮可能是絕無僅有的例外,正常的核震懾邏輯思維並不適用在它身上。
即使比較起前蘇聯以及毛澤東年代的中國,今天的朝鮮仍可謂歷史上最封閉、最搞個人崇拜的國家,對領袖近乎是一種宗教迷信的地步。一個國家,如果如此長期與外界隔絕、大搞個人崇拜、國民長期捱餓、領袖視人民性命如草芥,那麼理性的思維還能否適用呢﹖不想玉石俱焚、成為歷史罪人、讓自己的祖國和人民成為核戰裏的灰燼的這些正常想法,還會否存在於領導人的十方一念之間呢﹖
蔡子強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