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轟烈烈的反洗腦國民教育運動,未能惠及參選立法會的民主派。泛民直選遭到重挫,各區優勢,只有新界東能保得住,其餘都輸給建制派。泛民的直選議席只得十八席,比建制派稍多一席,在立法會分區直選組別中,僅僅保得住否決權。若泛民分裂,在立法會的投票取向都未能團結一致,立法會的監察功能,將會盡廢武功。
泛民在分區直選失敗,全因為黨派林立,各懷鬼胎,告急叫得聲嘶力竭,沒有協調,缺乏配票策略。媒體訪問泛民領袖,異口同聲反對策略性投票,強調兄弟爬山,各自努力,結果顯得非常被動。
此消彼長,建制派配票技術高超圓熟,令人嘆為觀止。五區直選,民建聯的分拆名單,全部當選,連名不見經傳,叫不出名字的候選人,票數分佈都非常平均。中聯辦地區網絡綿密,建制政黨組織工作細緻,成為致勝的最重要因素。
分區直選最令人詬病之處,是公民黨過度高估自己的魅力。前黨魁余若薇排第二聯同郭家麒空降新西,取得七萬二千多票,只能保得一個議席,余若薇無法連任。差不多同一個戲軌,陳淑莊也是排第二聯同現任黨主席陳家洛在港島尋求連任,取得七萬多票,只能送陳家洛入局,陳淑莊連任敗北。結果,浪費了幾萬選票,泛民更因此失去一至兩個議席。這種損人又不利己的做法,成為泛民慘敗的關鍵原因之一。
民主黨是選舉的最大輸家。所謂「出嚟行,遲早要還」,選民沒法忘記民主黨領袖進入中聯辦進行密室談判這一幕,去年底區議會選舉已經還過一次,今年立法會選舉,更要他們連本帶利,一併償還。面對如此惡劣的形勢,民主黨領導層沒有自知之明,在一些選區更大量分拆名單參選,結果新東三隊輸剩一隊,新西更是全軍盡墨,從對形勢評估到策略制訂,都與現實脫節,差不多連老本都輸光輸淨,民主黨可說是咎由自取。
在超級議席,泛民取得三席,民主黨佔其二,涂謹申更取得超過三十萬選票成為票王,但請民主黨不要沾沾自喜。超級議席屬於功能組別,選舉設計為大黨度身訂做,把所有在區議會選舉摸不着邊的小黨都摒諸門外。支持者沒有選擇,他們希望泛民仍掌握關鍵小數,惟有含淚投票。民主黨取得兩個超級議席,是因為選民着眼民主大局,而不是支持民主黨的何俊仁和涂謹申。
分區直選,泛民取得百分之五十五選票,但議席只勝建制一席,是泛民內部缺乏協調配票的結果。泛民混戰,慘敗告終,辜負了支持者的期望。但我擔心的是,泛民各黨派在今次選舉中結下更深的恩怨,要在來屆團結一致,槍口對外,更是難若登天。如此不濟的泛民,非但無法贏得選舉,更容易被當權者逐個擊破,隨時潰不成軍。港人再無法依賴越來越不堪的政黨,惟有依靠公民社會發揮的能量。
林行止: 披荊斬棘民主路 花開別枝又一程
一、從政黨發展的角度看,過去高舉民主大纛、並且得到不少市民景從的民主黨,可謂大樹一去,花果飄零。自創黨人李柱銘年前退下火線,不問黨政,司徒華又於去年(二○一一年)初作古,這個政黨在港推動民主的領導地位已經無復從前,就是爭取建制內的議會席位,也讓人看到其組織力弱、策略性差,團隊協作幾近乎零,否則怎會出現李永達、陳樹英同區分票那種損黨而不利李、陳的安排?而劉慧卿、黃成智及蔡耀昌又怎會在同一選區而兵分三路?何俊仁向來給人原則性強的印象、說話做事雖然仍有「火氣」而不失穩重且富毅力,這回要為選情負責辭退主席職,實在是責無旁貸、絕對應該;可是這樣一來,民主黨的精神面貌便更無神無氣。
另一方面,前年因為在政改取態上意見相左而退出民主黨的范國威,他另組新民主同盟,剛從新界東當選為新一屆的立法會議員;他當選後的發言不慍不火、有理有節,令人另眼相看。泛民的工黨比新民主同盟更遲成立,至今未滿周歲,創黨要員中,李卓人是工運老將、張超雄是社會學博士,還有何秀蘭,都是今年贏得議會席位的泛民中堅。何女士當選後回應傳媒訪問的一席話,語重心長,她是從泛民力量不能協作而發出須有聯繫、溝通與團結的呼籲。
在立法會充當「護法」多年的,是公民黨的吳靄儀女士,她是一位非常專業敬業的優秀議員,出於個人決定,不再參加這次功能組別選舉,新一屆的立法會少了這般質素的成員,知情者莫不感覺可惜。公民黨另外兩名重量級女將余若薇和陳淑莊不能成功留任,令人錯愕,幸好公民黨在五個直選區域中各有一席,連同法律界的功能議席由黨友郭榮鏗保住,六個議會席位使該黨成為泛民中較具實力的團隊。經過彰法治重程序而不為市民諒解的港珠澳大橋諮詢和外傭居港官司兩役,這次的選舉成績為他們打了恢復元氣的強心針,由梁家傑與陳家洛領導的公民黨,重現生機勃發之象。
二、 在釣魚島登陸的英雄式回航後,社民連的曾健成並未獲得選民的特別眷顧,不夠票數再次入局;反觀曾經受到很多人公開指責,說他們粗鄙無度、向行政長官「掟蕉」、以「拉布行動」拖延立法會議進程、請辭補選以達變相公投之效等等的梁國雄、陳偉業和黃毓民,三人均以高票連任。聯同人民力量的陳志全(在商業電台工作時叫慢必),幾位躋身建制以內而繼續激進的議員,何以在響亮的罵聲下,有那麼多的選民支持?如果政府施政認真為民、議事堂足以執持公道,搞破壞的作風豈能取得選民信任?
經過這輪選戰,很多民主黨派人士,不約而同發出團結、連線和加強協作以爭取二○一七年真普選的呼籲。眼看盲目「保皇」者在議會的比重較過去更趨壯大,泛民怎會感覺不到力薄勢危?「保皇」議員不是沒有開明公道的理性人士,只是礙於某種忠誠或紀律,遇上關鍵問題,便要待「阿爺」示意,其最後取態因而往往不能與港人心事緊扣。不過,筆者對此仍有一線希望,因為有良知有良心的「保皇」特別是來自功能組別的議員,在關係港人福祉問題上,會正面回應民間訴求,在關鍵時刻站到泛民的一邊!
出自傳統左派的政界中人,由於出身自基層者較多,囿於耳聞目睹的接觸,他們把「民生無小事」看得無比重要,而致力於消滅貧富差距則屬天經地義,殊不知港人多數實際,明知消弭階級與貧富差距的代價高昂痛苦,所以大多數港人對美好社會的願景是階級流動性高、受教育的機會充分、就業憑才幹實力爭上游、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產權受保障、自由選擇、思想奔放、有放眼世界的資訊和渠道……。香港人少
有完美社會的理想,經過殖民地政府百餘年的統治,港人沒有什麼空泛的意識理想,只有生活方式的選擇和追求。港人深知貧富懸殊可怕,樂於以種種方式濟弱扶貧,但是我們也認識到為政之道不是辦慈善事業,而社會的整體利益更不是只在基層!
曾蔭權政府的親疏有別是香港政事失公之始,也是公然損害港人晉身建制的公平機會;他維護商界的賺錢至上,以致漠視發展商人賣發水樓,容忍擁有專利的公共事業不務本業,轉以發展地產牟利,諸如此類,確是失當。政府施政當以整體利益着眼,即有特殊情況須調節因應,也不能偏頗過甚,即使那是民生、是扶貧,也不能高度傾斜。
真正的民選制度是政府與民情緊扣的不二法門,公平選舉和公平的議事機制是當前港人應該爭取盡快到位的改變,也是泛民政黨應該在各自為政之餘須有共識的共同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