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2年9月11日星期二

古德明: 無甚高論、王爾德的話



問:「卑之無甚高論」是什麼意思?英文怎樣翻譯才好?

答:漢朝文帝時,朝臣張釋之御前議事,文帝告訴他:「卑之,無甚高論。」意思是立論標準要低(卑)一點,不要高得不切實際。英文可以譯做I want to hear down-to-earth rather than high-sounding proposals。這故事見《史記.張釋之傳》。


不過,「卑之無甚高論」今天往往有另一個意思,指「沒有高見的言論」,例如:What he said was rather commonplace(他的話,卑之無甚高論)。

問:英國作家王爾德(Oscar Wilde)說:Imagination is a quality given to man to compensate him for what he is not, and a sense of humour was provided to console him for what he is。這一句是什麼意思?

答:這一句的what he is not,指「人類所不是的一切」,如不是飛鳥,不是游魚,不是銅筋鐵骨,不是長生不死等。What he is則指「人之所以為人的一切」,例如方趾圓顱、畏寒畏暑、好食好色等。全句可翻譯如下:「人類獲賦予想像力,凡所不能為者,藉此可以補償;又獲賦予幽默感,凡所不能不爾者,藉此可以自解。」按「不能不爾」即「不能不如此」。

【代郵】啟章先生:三國文士吳質,字季重,故「質」不可讀「人質」之「質」,應讀「質樸」之「質」。《漢書.石奮傳》顏師古注:「質,重也。」意同「篤厚」。


 
古德明: <中華正聲 > 倉頡會「釋出」甚麼感想?

中共高級幹部栗戰書最近官拜黨中央辦公廳主任。有報刊說,栗戰書曾為女兒栗多習賦詩,詩藏「多習愛女」四字:「多姿多彩似君嬋,習文習武勝兒男。愛之猶如掌上玉,女若蒼穹宮中仙。」他二零零八年上電視展示這首詩,從此有「詩人」之譽。

我看那二十八字的平仄,完全不合中文詩格律:「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平平。」觀其韻腳,「男」屬覃韻,「嬋」、「仙」則屬先韻,並不諧叶。然則栗戰書說是現代漢語詩人可也。中文詩歌他哪裡懂得。

新中國人對傳統中國文學了無認識,於是任誰都可以吟詩作對。否則栗戰書那樣的材料,怎麼就做了「詩人」。

現代漢語真是無奇不有。例如臺灣中央社九月六日電訊說,香港梁振英政府對反國民教育的市民讓步:「國民教育爭議,港府釋出善意。」甚麼叫做「釋出善意」?
查《現代漢語詞典》,「釋放」是「把所含的物質或能量放出來」,例如「原子核被高速度運動的中子撞擊時,就釋放出原子能」。這個意思的「釋放」,是英文release的直譯,作物理、化學詞語,無可厚非:傳統中文並沒有這類詞語。但把人當作化學劑,其「善意」可以「釋出」,那真是現代漢語一大化學發明。

中國人從來只會「表」情或「示」意。情意已達,然後「修好」可期。《左傳.成公九年》楚國公子辰出使到晉國,目的就是「請修好」。《成公十二年》晉國卻至說,宴禮表示仁愛:「宴以示慈惠。」《長恨歌》的楊貴妃死後託術士贈舊物與唐明皇:「唯將舊物表深情。」現代漢語則大概連「深情」、「慈惠」、「好意」等都可以「釋出」。

二零零八年四月二十九日,胡錦濤提議和臺灣國民黨「建立互信,求同存異,擱置爭議,共創雙贏」,大陸中評社報道說:「胡錦濤再度釋出善意,且看馬英九怎麼接球。」二零零八年四川大地震,一個老婦人獲兩隻陌生狗救援,香港名作家阿濃說:「兩隻狗向不認識的人釋出善意。」現代漢語人已經不懂得說「兩隻狗愛及陌生人」、「胡錦濤再度示好」、「港府表達善意」等等。

現代漢語用的,不少是我國方塊字。倉頡九泉之下,見到方塊字遭這樣摧殘,不知有甚麼感想。


作者專研中英文,以寫作、翻譯為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