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常委會對香港特首普選落閘,設置三重關卡,確保任何北京不接受的人無法獲得提名,這是一個非常不幸的錯誤決定,反映北京不相信香港人,這決定令中央政府和泛民主派都動輒得咎,進退失據,陷入雙輸境地。北京以雷霆萬鈞之勢為普選落閘,顯示絕無轉圜餘地,佔領中環運動發起人戴耀廷承認失敗,無法促使北京放行真普選,表面看來北京今仗大獲全勝,但其實佔中只是一個假想敵,解決特區管治結構困難才是真課題,人大常委會的決定非但無助解決特區管治危機,反而衍生了三大問題。
人大決定衍生三大問題
首先,人大常委會的決定挫傷了港人的心。有建制派人士嘗試歸咎泛民,指泛民議員以支持佔中來要脅北京,北京被迫取態強硬;更有人上綱上線,指泛民議員勾結外國勢力,試圖發動顏色革命,奪取特區政權,北京唯有落閘封殺。客觀事實是,多個月來民調持續顯示,支持佔中的市民不過兩成多,反對的卻逾五成;保普選反佔中大聯盟發動的反佔中簽名運動,更聲稱獲得百多萬市民支持,遠多於佔中運動的全民投票人數。儘管香港市民是如此溫和、理性、務實,北京還是不放心讓港人自由選特首,堅持由1200人小圈子先作篩選,令香港的特首普選安排被譏為伊朗式選舉,香港人心裏當然不服氣。
其次,人大常委會的決定釋放了本土主義的幽靈。專上學聯秘書長周永康回應說:「未來香港不會再有年輕人相信一國兩制、高度自治、港人治港,未來不會再提民主回歸,提出來的必定是命運自決,香港人自己決定自己的命運要怎麼走下去。」這位23歲大學生講的話,反映了眾多年輕人的想法,雖然現實上香港不可能自決,但捍衛本土、拒絕與內地融合,將成為年輕一代的主流價值。
其三,人大常委的決定令建制陣營內較溫和開明的人靠邊站,信奉強硬鬥爭路線的保守左派抬頭,這些鷹派人物只懂政治掛帥,不斷製造敵我矛盾,消滅中間溫和聲音,令特區管治團隊失去協調各方、梳理矛盾的施政能力,管治可能愈趨劣質化。在北京作出決策前,建制陣營內一些較開明的人士曾努力游說,希望人大常委會不要把普選框架定得太死,留出政治磋商的空間,但北京否決了這些意見,令開明建制派全面失勢。
泛民主派方面,表面看來因為北京落閘變得空前團結,眾口一詞要否決政改方案,但未來半年民意走向充滿變數,若建制派成功說服多數市民接受「袋住先」,溫和泛民政黨將陷入兩難境地,堅持否決可能導致在2016年立法會選舉中流失中間溫和的選民,轉軚支持則會被激進泛民政黨狙擊,流失趨於激進的選民。
人大常委會現時定出的普選框架,未必足以說服港人「袋住先」,但如果明年3月出台的政改方案規定,候選人須取得過半數選票才可當選,否則便要重選,意味若 1200人提名委員會作出不合理的篩選,令港人失去有意義的選擇,選民可以集體投白票,迫使政府推倒重來,這個港人用選票「守尾門」的安排雖然不理想,重選的結果亦可能令人失望,但一般港人或者會接受,認為較原地踏步為佳,屆時溫和泛民議員將左右為難。
總的來說,建制陣營和泛民陣營內的溫和力量,都成了今次人大常委決定的輸家,兩個陣營內強硬的、激進的力量則佔盡上風,這對香港未來政局發展是吉是凶,已是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