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的首個星期過去了,明天又要上學了。
開學之前,立法會議員梁美芬提議取消通識科,因為擔心會有強烈政治立場的通識科會在課堂中強迫學生接收其政治觀點,又擔心課程內容太艱深,學生難以掌握云云。與此同時,又有團體提議中史科、通識科教師要申報他們的政治立場。一時之間,通識科及通識科教師成了眾矢之的。
今個星期就邀請了三名任教不同中學的通識科教師,請他們推介一些通識書目。
他們的推介,恰恰讓人看到原來「通識科」不止是一科「吹水」科目,更像是一個打開了的寶盒,而寶盒中的「獨立思考」、「普世價值」及「公民素質」等,為何會令某些成年人恨不得要把這個寶盒關上,讓學生們碰也碰不得。
文明正義說通識
庫斯克
(中學通識科教師、《通識我主場》作者及網上通識節目頻道《三師會》主持之一)
龍應台(下簡稱龍)的《請用文明來說服我》可以說是一本通識入門書籍。《請》一書以散文形式寫成,龍寫來不亢不卑,亦有其一套思考方式。書中有討論台灣民主的篇章〈為台灣民主辯護〉,討論到民主社會的素養,文字淺白,適合中學生閱讀。
民主是一普世價值。如果因為有「學民思潮」等學生組織出現,就說高中通識科是「教學生去反抗、抗爭」,這是不公道的。現在中學通識科教師在課堂所做的,就是帶領學生討論不同的社會議題。很多學生都享受上通識課,因為這一科不用死記硬背資料,而且有很大空間去思考不同話題,不只是說政治。例如課堂會討論人工受孕的道德問題,也可以引用《衝上雲霄2》中胡定欣替好友作代母的劇情來與學生討論,引起他們興趣。
《正義》是一本進階書籍,因為書中討論的題目較深入,但也較有趣。這本書的特色是可到互聯網觀看Michael
Sandel親自演講的哈佛課,也有好學的學生先看短片,再回校跟我討論問題。書中討論的題目包括倫理、公義、美德等,學生會覺得這些議題的討論很新鮮;作者亦提及效率思維佔上風對社會的影響,這些內容學生都能看得明白。這本書也可以說是一本哲學入門書籍。
教育家典範
曾瑞明(中學通識科主任、哲學博士)
書名《先生》是指對教師的稱謂,時下的說法是「教育家」。但「先生」這稱謂要突出教師也擁有,強調個人修養及獨立的人格,而非只是一門販賣知識的職業。書中展現了胡適、蔡元培等先生的人格特質,或是稱為「風骨」的東西。每個年代,因為社會環境的變化,不同界別都需要典範人物,如現今教育界就有小思老師。
《先生》書中的故事,對每位人物的描寫並不浮面。北京大學前校長蔡元培給人的印象是一位能兼容不同想法的儒者,但其實他的兼容並不是自然而來的,也受過挑戰,他當校長期間也不是無風無浪。書中提到蔡元培曾向大學請辭五次,對權位不戀棧,自有其灑脫。他當校長期間,曾要求學生交印講義費,但遭學生反對。他要學生交費的理由是﹕如果講義免費,學生便不會用功讀書。先勿判斷他的理念是否正確,但他處理這「技術性」問題有背後的理念。
梁美芬似乎將「取消通識科」說成是技術性問題,但她其實迴避通識教育背後的教育理念。學校每一科的設立,都有其背後的教育理念。
書中的「先生」每位都有鮮明的政治立場。胡適便是自由主義者,最近有團體要提出要通識、中史科老師申報政治立場,證明自己「政治中立」,怕且是借「中立」來扼殺多元化的思考。
沒人能逃避政治 潘詠詩中學通識科老師
我會介紹每月一期的書誌《Breakazine!
》
,而每期都有一個與通識有關的主題,如最新一期講述精神病患者。很多學生看過都發現自己對他們的認識是這樣的少,平日也很少關心精神病患者。
又例如今年七一那期《Breakazine!》的主題叫「踩界公民」,內容有探討個人在社會的政治角色,例如社會上有些公民好激,會與人衝撞,為何會有這樣的情出現?結論是社會上沒有人能逃避政治。
通識科的本質就是教導學生身處不同意見,立場之中,大家應該如何討論,如何培養出獨立思考去分辨是非真偽。老師們縱有個人立場,但會讓其他聲音、意見表達出來。其實所謂的「保持中立」不也是一種立場?那就是不願表達任何意見的立場。
老師也是社會公民,只是做每個公民都應做的事,自然也會有不同的立場。通識課就是讓學生有自由討論的空間。反對取消通識課,不是老師為了「保飯碗」,而是在「守護孩子」,堅持讓他們有發揮個人意見的自由。
文、筆 錄蔡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