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3年3月8日星期五

陳智傑﹕Shall We Talk?




香港限制攜帶奶粉離境的措施,在內地輿情和民情掀起了「反擊戰」:半官方報章、內地名人、意見領袖紛紛質疑香港做法過激、罰則過重、損害自由貿易,甚至是歧視內地同胞。氣勢所及,香港輿論亦開始動搖了:部分在北京開會的「港區代表」「調轉槍頭」,指港府的措施違反《基本法》、是民粹、法例太強硬太倉卒、「限奶令」應是短暫措施,要避免挑起中港矛盾。有社論把矛頭指向港府,指摘措施破壞自由經濟和內地商機,斥喝港府敏感度不足,亦有於本版撰文的作者反過來指梁振英的強硬政策正帶來後遺症。

看見部分香港的意見領袖和評論寫手如此隨風擺柳,實在不勝唏噓。早前香港醞釀「限奶令」,我不見得他們有如此強烈的反對意見;如今內地民情風起雲湧,就把矛頭指向港府,卻巧妙地沒有談及同樣熾熱的香港民情。我無意阻礙同行「搵食」,但如此「見機行事」的輿論,對於內地與香港的民間交流、對話,幾近毫無建樹。

很想跟內地的輿論說

我明白自己是在一份香港報章撰文,不如梁擧智兄般身先士卒,直入微博,但有一些話,我還是很想跟內地的輿論說:

●香港並沒有對內地實施所謂的「聯合國禁運」,商人大可透過合法途徑轉口外地奶粉進內地。只要所轉口之奶粉是由外國直接進口,而非於香港零售層面搶購回來,影響民生,相信港府及港人都沒有異議;

●「限奶令」絕非所謂「華人與狗不得內進」的歧視政策。按香港保安局長提供的資料,連日來因而被捕的人中,有過半是香港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管他是內地人、港人、英國人或美國人,也管他是把奶粉帶到內地、英國或美國;

●「賣壞奶粉的不坐牢,買好奶粉的坐牢,童話都不敢這樣寫」——內地童話大王鄭淵潔先生如是說。對,賣壞奶粉的、監管內地奶粉質量的沒有被問責,身受其害而去搶購奶粉的、因奶粉被搶光而憤怒的,則互相廝殺,相信金庸也寫不出這樣的小說。鄭先生,不如我們一起去「學習粉絲團」,向習書記討個說法好嗎?

「國內多少資源給香港,但你在香港多買一瓶奶粉,我自己用都不行」——因攜帶3罐奶粉過境而被捕的內地人士林尤祝先生如是說……

林先生,你只帶了3罐奶粉,我相信你是被錯殺良民。知名大狀余若薇曾說過,法律是一把鈍劍,法規的界線一劃下,執法人員便要一視同仁。加上水貨客乃「大隱隱於民」,他們本身也是兩地的尋常老百姓,故此實難把「民」和「水貨客」予以細緻的分類,也因此委屈了你。不過,所謂「國內多少資源給香港」之說,卻有商榷之處;容我引述內地《網易評論》沈澤清的文章「香港人不靠內地『恩賜』過活」所列舉的例證,讓各位參詳:

201220143年間,香港向廣東買水,要付1124134萬人民幣;粵港供水業務賺取的利潤超過五成,香港向內地買水比起新加坡向馬來西亞買水貴10倍;

●改革開放之初,廣東電力緊張,香港曾簽10年合同向深圳蛇口每天供電42萬度;自1979年起,廣東從香港購入電力2.5億千瓦,至今大部分時候是香港電力輸送到廣東;

●維基解密公開了近千份美國駐港總領事館的機密電文,有電文透露2009年廣東出現嚴重旱災,港方提出通過減少港供水以助紓緩旱情,但為廣東婉拒,為的是確保30億元的供水協議可以全額履行。

我不想與內地同胞親身正視眼淚誰跌得多,但如果難過卻避不過,沉默又實在太沉重,那讓我們就算牙關開始打震,就算彼此已失去了能力觸摸,也一起重新看看……看看我們是最後何以生疏,以及能否重新開始認識對方。

希望我們都對林夕的歌詞仍有一絲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