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3年3月7日星期四

金針集 : 高永文主導中醫發展或有利益衝突




本版同文紀曉風昨天以「高永文暗批浸大不負責任.三疑點突顯局長口響心虛」為題,報道浸會大學欲在李惠利地皮申建中醫院而跟政府引發的糾紛,究竟哪一方理虧?明眼人應心中有數。

至於紀曉風在文末部分,提及高永文在2010年仍未加入政府之時,曾應智庫「香港集思會」邀請,擔任組織的「中醫藥專題小組」顧問,並就本港中醫藥的發展路向撰寫報告,而鑑於高永文現時正出任中醫中藥發展委員會主席一職,當中似乎有可議之處。

這份由香港集思會旗下的「中醫藥專題小組成員」撰寫、在20103月發表之報告,研究成員共有6人,當中三人為顧問,包括梁智鴻醫生、高永文醫生及劉良教授(時為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院長),另外三人則為麥世澤、陳以恒及香港集思會理事會主席馮紹波。報告最後提出10項重點建議,以促進中醫藥在港的發展,排首位的建議,正是「建立一所以中醫為本的醫院」,劉良教授當時大談建中醫院的原因,除為病者提供全面醫療服務外,更「應與本地大學緊密聯繫,成為教學、科研、和臨床實習的中心場所,為香港培育更多中醫藥人才」。至於報告的另一建議,就是倡議政府設立一個高層督導委員會,統籌中醫藥的「長遠發展」。

而隨着高永文後來加入官場成為局長,更因梁振英落實競選政綱,在今年1月成立中醫中藥發展委員會,並委任他擔任主席。高永文現時儼如水到渠成,相信正好「抓緊機遇」,把當日認為有利於香港的建議逐項落實。

然而,高永文身份的轉變,卻足以令事情變得複雜化,甚至令他有身份與利益衝突之嫌!須知道,他當日既然有份主導香港集思會的專題報告,故對如何發展香港中醫藥業必然已有既定立場及看法。單是如此,現時再出任委員會的主席,恐怕已令委員會失去中立性及獨立性。

筆者請教本身是醫生的公民黨立法會議員郭家麒,他認為高永文身為主要官員,本身確有責任訂定中醫藥業的發展方向,本來只要申報利益即可,奈何他現時同時是委員會主席,故似乎是「冇得避」,「外國例子係會委託獨立人士進行研究,再交由委會員討論,然後再建議政府,但梁班子風格係咩都自己坐晒,其實就算係咁,個委員會本身都唔一定要由局長chair(做主席),好似高永文咁,如果佢本身帶住有色眼鏡入去,身為主席可以主導成個委員會的討論方向,但當年你做個報告研究,未必夠客觀,但你有既定立場時,以結論先行,咁點傾都冇用。」

事實上,仔細閱讀高永文前天在回應與浸大之間的糾紛時之說話,他更明顯說漏了嘴,反映他主導的這個中醫中藥發展委員會似乎野心勃勃。他前天如是說:「首先,我希望說明特區政府在中醫住院服務發展方面的政策。在現階段,我們成立了中醫中藥發展委員會,並已在昨天(周一)召開了第一次會議。長遠而言,特區政府會否使用政府土地,提供予有興趣的團體發展中醫院,這事宜有待委員會的討論。」

不過,翻查當日發出宣布成立中醫中藥發展委員會時發出的新聞稿,關於該委員會共有五大職權範圍,包括:(一)審視現時本港中醫藥業於人才培訓及專業發展、服務、科研、產業等方面的情況及需要;(二)探討以上各範疇今後的發展方向及目標;(三)就各範疇的發展目標,訂定優次;(四)就 優先發展的項目,建議可行的策略和措施;及(五)監察有關措施的實行。政府發言人同時稱,該委員會將集中在多個重點範疇內討論和研究具體措施,包括設立中醫住院服務等,但「會否使用政府土地,提供予有興趣的團體發展中醫院」,這一議題卻不在當中。事實是,有關討論涉及發展局與教育局的政策範疇,一個小小委 員會,又焉有職權越俎代庖?惟高永文此言,恐反映他或有不可告人的「隱藏議程」(hidden agenda)。

筆者就利益申報事宜向食物 及衞生局查詢,獲回覆指中醫中藥發展委員會及轄下的小組委員會是政府諮詢組織,成員須按規定在有需要時申報其利益,委員會主席已在委員會34日會議上通知各成員有關申報利益事宜,及提醒各成員在有需要時作出申報。然而鑑於委員會並不持有涉及決策或財政事務的廣泛權力,因此在現行政策下,有關委員會成員並不須要在獲委任時作出利益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