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古城樓價升至過萬元一呎,這是否會變成壓在梁振英政府最後的一根稻草?
要知道市民曾憧憬梁振英會壓低樓價,梁振英上台後面對的各種僭建誠信醜聞,不少市民對他「插中留情」,就是希望他先做好事,為市民壓樓價。

蔡涯棉提出多項為樓市降溫的建議,其中一項是把置安心計劃,由可租可售變成「只可售」。這豈非等於取消「置安心」?曾蔭權離職前不是信誓旦旦「置安心」如期推行嗎?但蔡不斷說「別糾纏名稱」,不斷強調叫不叫置安心不是重點,最重要幫助市民置業。
但原本「置安心」可以租住形式為市民儲蓄支付首期,若改為「只賣不租」,如何體現協助市民儲錢置業的功能?
房協主席楊家聲直指不如取消「置安心」恢復夾屋,政府又說無意重推夾屋。那市民究竟從政策轉變中,得到什麼好處?莫非這只是為取消前朝產物而做的政治決定?
梁振英競選時有很多房屋大計,但「港人港地」消失了,他曾建議,政府可考慮推行「低息」或「免息」貸款計劃,協助中產家庭買樓。計劃何時推?他又承諾,要改善港人居住空間及生活質素,這不是上到車便算,還要保證車廂空間舒適;但特首又表明不會推低樓價配合市民的購買力,那市民究竟如何買樓?
梁班子的樓市政策,若再交白卷,相信再無梁粉願意支持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