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終人散的倫敦奧運展現了英國的軟實力,四年前的北京奧運則完全相反,展示的是中國的硬實力。兩種截然不同的選擇,跟兩國歷史、文化、經濟發展,特別是政治制度,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英國是老牌強國,理應展示強大的國力,但殘酷的現實就是,大英帝國今非昔比,今天即使想重返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心,也有心無力,加上金融海嘯打擊,財力已大不如前!因此,他們很聰明的以最省錢方式辦奧運,揚長避短,展示積聚百多年的軟實力,而非花大錢在硬件上。
例如,場館能翻新就翻新,盡量不建造新的;交通網絡都是現成的,最多在部份路段劃出奧運專線,供公共車輛及奧運專車使用。開幕禮把莎士比亞、工業革命、流行音樂、哈利波特搬出來,閉幕禮儼如大型懷舊音樂會,由英國歌星唱出將七十至九十年代的經典流行曲。這些反而得到各界激賞,也引起世界各地的人共鳴!畢竟,英國流行文化影響一代代的年輕人。
相反,北京奧運主要凸顯硬件。場館既大且新,多條地鐵線趕在奧運前落成,連北京機場也建造新大樓,城內大拆大建後更是煥然一新,無數豪華大樓拔地而起,可說是史上最奢華奧運會。總之,京奧將中國硬實力發揮得淋漓盡致,要世人見識中國的驚人財力,從而增加中共政權認受性。
事實上,今天的中國除了錢和經濟,還有軟實力感動世人嗎?中國雖有悠久歷史,但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有限,中共建政頭三十年幾乎與世隔絕,跟世界的文化、藝術、音樂、時裝、設計、建築等沒有交集,後三十年又是一切向錢看的社會,怎可能有軟實力呢?
倫奧期間,對市民生活影響有限。倫敦公務員既沒罷工,機場、地鐵等公共交通的運輸力足以應付。奧運只是倫敦及市民生活的一部份,而非全部。
但北京奧運是北京甚至中國的一切。開幕前,污染嚴重的首都鋼鐵廠被搬離北京,並實行汽車單雙號出行,以減輕擠塞及空氣污染,又限制外地人進京以減少住宿及交通壓力;開幕後,市內交通工具實行嚴格安檢,以致地鐵站外整天大排長龍,很多道路還實施交通管制。總之,一切為了奧運,致北京市民要外遊避奧運。
兩次奧運,不僅反映兩國經濟實力的消長,也顯示了制度及文化的巨大差異。更重要的是,英國人能以平常心對待奧運,接受帝國已逝的歷史,沒有打腫臉充胖子。中國呢?非要以國際運動會去證明經濟實力,顯示其制度的優越性。孰優孰劣,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