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2年8月14日星期二

歐陽五﹕倫敦奧運的大禮



倫敦奧運會日前落下帷幕。除了金牌、獎牌第二的成績,如果願意,北京從倫敦奧運會還會收穫一份大禮。

這不是倫敦第一次主辦奧運,卻是北京第一次領教倫敦奧運,而就是這第一次,倫敦讓北京人所共知的 「三崇拜」——官員崇拜、明星崇拜、金牌崇拜,統統受到挑戰。

英國最被崇拜的「官員」是至高無上的女王,但倫敦告訴人們:沒有什麼是絕對神聖不可侵犯的。倫敦奧運讓女王剛剛宣布奧運開幕,享受了萬眾歡呼,就不得不現場諦聽對她本人的嘲諷——性手槍樂隊高唱「上帝拯救女王,她不是人類」 ;不止於此,女王還親眼看到自己被迫跳傘,由倫敦夜空跌向開幕式人海……

就點燃奧運聖火的方式而言,北京奧運由一位前體操巨星在空中腰纏保險索驚險萬分費力完成;倫敦奧運證明,這其實由7個名不見經傳的毛頭小伙子在地面即可輕鬆辦到。這等於在說:神聖事物如點燃聖火不是明星的專利品,凡人絕對不在明星之下;人民數量廣大,明星只是一二個。

倫敦奧運還告訴人們:即便是本國最值得驕傲的部分也是瑕瑜互見,而瑕疵也是民族可貴遺產,不必藏着掖着。於是,在倫敦奧運開幕式上有了眾多蓬頭垢面的英國早期工人痛苦呻吟,而正是他們使英國成為人類現代工業的發源地。倫敦似乎在說:北京在內的各國,你們也回頭看看自己的崛起過程是否也伴隨了國民的苦楚,是否也做了同樣的反省?

讓中國人記住倫敦奧運

正是在倫敦奧運,北京一方面享受大把「金牌快樂」——在超過三分之二比賽日北京都佔據金牌榜首位;另一方面,包括官方通訊社新華社在內的中國媒體向「金牌至上」發動猛烈抨擊,改革體育舉國體制要求強烈,而體育舉國體制不過是國家體制的縮影,始於上世紀的中國改革開放面臨「第二次改革」的呼聲,而伴隨着倫敦奧運發出這呼聲,就足以讓中國人記住倫敦奧運。

中國在倫敦奧運會展現出自身的進步:38塊金牌,87枚獎牌,僅次於美國位居獎牌排行榜第二。這是中國在本土之外前所未有的驕人成績,它很好地詮釋了一個大國的崛起,儘管人們總是試圖把體育與政治分開。

中南海也對遠在倫敦的奧運賽場給予高度關注,先後發給中國奧運兵團兩封電報,第一封是向一枚倫敦奧運金牌的獲取致賀,並將完成任務(取得更多獎牌)與「迎接黨的十八大召開」相聯繫;第二封是習近平向劉翔發慰問電,這被媒體解讀為中國高層人性化的流露。然而也有媒體指出,劉翔是中國最不缺關愛的人之一,他有24小時專門呵護的團隊與以億元人民幣計算的年收入,也是能由收費高昂的外國名醫開刀的中國極少數幸運兒,如果中國高層向本國男子排球受更嚴重傷害的湯淼發出同樣的慰問電,意義更為重大。

說到底,北京能從倫敦奧運收穫的絕不僅僅是金牌,關鍵是能不能或者願不願接受倫敦奧運饋贈的「大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