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5年7月20日星期一

練乙錚: 德才不備惟有玩委任 集體升呢港人變超人

三年前梁特還未上任之際,已經急急試圖推出「五司十四局」政府職能重新大包裝的遊戲,開設「新的」文化局和資訊科技局,卻不準備諮詢公眾;如此「急市民所急」,就算是當權派議員也不大願意為他的空心議案背書,結果過不了立法會。

一、美國沒有創科大花筒

這對梁特而言,實乃blessing in disguise,因為三年下來,政府施政可謂黔驢技窮一事無成,連一般人以為是梁特拿手好戲的房屋問題也愈發水深火熱狀況頻頻,故如果當初真是花了大筆公帑搞架床疊屋,不知梁特和他的團隊今天怎麼向市民交代。

可是,我們這位特首不僅沒有好好檢討,反於去年強行對立會保皇派施壓,替他通過了成立創新及科技局的議 案,並在依然無法解釋新局的功能和工作計劃底下,一再要求立法會通過對這個局的撥款。對此,一些當權派議員以「踴躍發言」的方式,曲線支持了民主派議員的 拉布,最後令撥款難產,要到下一立法年度再 議。這個結果非常好,讓市民多一點時間去理解開設這個政策局的必要或無必要。

創科局計劃中的工作,大部分是從其他現有的局、署或部門分拆得來。例如,中醫藥研發,目前是食物及衞生 局負責牽頭的;再生能源及廢物管理技術的發展,目前由環境局負責;電子化措施如「無紙化政府」,本是屬於效率促進組的一件老掉牙的任務;數碼21資訊科技 策略,則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現時的工作之 一。勉強稱得上要找一個政策局負起的新(?)工作,大概只是「推動雙邊科技交流」這一瓣;但就算是這件工作,也是由幾所大學加科技園公司、應用科技研究院 等機構組成委員會去推動為最好。由此可見,政府設立創科局,正如民主派議員所說,並沒有明顯的必要。

況且,搞科技創新,從來都不是什麼官僚機構委員會之類的組織的特長。所以,不僅新加坡、南韓、台灣等地 的政府,都不設一級政府行政部門去「推動」創新及科技發展,便是什麼都要管的大陸政府,其國務院裏也沒有一個類似創科局的部級機構。然而,在科技創新方 面,一個負責任的政府有沒有其適當的角色呢?有的,但是做法截然不同。我們看看領導世界科技創新差不多一個世紀、今天還是這方面老大哥的美國,其政府是怎 樣處理這個問題的。

美國在聯邦政府層次管科技創新的一級單位有兩個,其一是隸屬「總統行政辦公室」(EOP)之下的一個 「行政署」(executive agency),名稱是「科學技術政策辦公室」(OSTP)。名曰「行政」,實際上這個辦公室一點行政權力也沒有;其辦公室主任的通俗稱號是「總統科學顧 問」,十分確切,但奧巴馬的政敵謔稱他為「科技沙皇」,則是離行離列。這個主任領導四十多名科技專才背景的政策研究員,專責協助總統制定科技研究政策,但 一點實權也沒有【註1】。

其二是總統內閣級的「國家科技聯席會議」(NSTC),由總統及OSTP主任當雙主席,其他成員包括副 總統,以及含高科技內容的部 (department)和其他行政署的首長(部長/主任)。總統的科技政策放到NSTC裏協調,具體的落實和管理,則是各個部和行政署的責任。職責包含 高科技研發和應用的聯邦政府的部和行政署,包括國防部、能源部、中情局、航太署,等等【註2】。

由此可見,OSTPNSTC這兩個一級創科機構,前者是總統的幕僚、智庫,負責提供高科技政策選項; 後者則主要是按總統最後選取的高科技政策分派工作,是一個「碰頭會」。這兩個單位本身都不是權力機構,而且只有OSTP才有本身的工作人員,其編制總人數 在100名左右,遠遠比不上一個部(相當於特 府編制下的政策局加執行署)。負責向美國這個科技超級大國的總統提供科技政策的OSTP主任,人事編制上屬於白宮行政人員中的第二級,2015年的年薪酬 不過是USD 183300,約為特府準備聘任的創科局局長年俸的一半【註3】。

據此,關於特首成立創科局的問題很自然有兩組。第一,關乎制度:為什麼在香港負責創科的是一個掌權的 「官」,人家科技超級大國的「科技沙皇」卻是一個無權的「僚」(幕僚)?科學家出身的人才,能夠勝任國家政策的研究、制定和執行,應付伴隨而來的各種政治 問題和各方利益博弈嗎?香港的做法有什麼地方比 科技超級大國美國的安排更為優勝?第二,涉及成本效益:人家科技超級大國聘用一個「科技沙皇」,每年付出20萬美元不到,便能幫助政府統理全世界所有最先 進的軍用及民用高科技的投資、研發和應用;但反觀我們的香港,卻要付出高得多的代價聘請一個局長;其勉強的「真正」邊際貢獻卻不過是「推動雙邊科技交流」 (和減輕其他若干個相關的局長的一些工作量)。值得嗎?

最近梁特政改搞不成,馬上改口聲稱要專注經濟民生工作,卻只能端出這等貨色,且無法在公眾面前解釋自己的決定,令公眾信服。這無疑令人十分失望。

當然,一味批評梁特,不太公平,因為前朝也做過類似的事。董氏大手筆,「廢宰相」、建立「主要官員問責制」;曾氏保守一些,也重組一級行政部門,新增了發展局,開立一大批二三線政治任命的職位。然而,特府的管治質素,跟港英殖民統治晚期比,不斷有了進步嗎?

現象有稽可尋,反映一個規律。無才便 是德的人掌了權,躊躇滿志卻不知如何是好的時候,就會煞有介事玩調兵遣將、架構重組的遊戲,一來可以展示所擁權力,二來可以給小民一個雄才偉略準備大刀闊 斧幹一回的印象。不過,這樣設立的「新架構」往往虛有其表,到後來焦頭爛額一事無成;擾攘一番之後,以此為「建樹」的領導,就差不多夠鐘下台了。

二、超級市儈

「東方之珠」本是一個很好的稱號,婉約含蓄,不為天下先卻自有其獨特處,隱義非常豐富。試想,珠本來是沙,粗賤而無用,但自海床泛起而寄生於蚌體之 後,長年累月與之互動,吸收其精華,慢慢成長,變得明亮光滑,最後價值連城。這是生物與經濟之間的聯想。如果要從物質昇華,看文學裏的「珠」字,其意境更 可謂氣象萬千:「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白居易〈琵琶行〉);「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張籍〈節婦吟〉);「滄海月明珠有淚,藍 田日暖玉生煙」(李商隱〈錦瑟〉),如此等等,美不勝收。所有這些極盡東方韻味的「珠」的意境,都若隱若現為「東方之珠」四個字所蘊涵【註4】。

但是,九七之後,有人覺得那個叫法太「殖」,於是找了一些「世界級」的顧問公司幫忙,付過千萬元的顧問費之後,得出「亞洲的世界城市」這個洋味十 足、一般市民卻一直無甚興趣的叫法,不看英文(
Asia's World City),意思難懂,而且讀着相當拗口,附帶的圖像,更有一條彆扭的小龍,算是有點霸氣。若是香港的光景愈來愈好,比起其他地方愈發顯得出類拔萃,那點 霸氣可還算是霸得有點道理;但換作每下愈況,處境一天比一天壞、問題一年比一年多,則別說這個「亞洲的世界城市」叫法教人家聽着見笑,自己那樣稱呼自己, 也會不好意思,而那條小龍,彷彿也變成了一條給去掉尾巴不斷掙扎軟弱無助的小檐蛇。所以,沒多久,這個叫法就從官員們的口中消失了(當然,也許還有政治的 原因,那就不好說)。

不過,一雞死、一雞鳴,本朝有的是大文膽。「亞洲的世界城市」隕落之後,梁特在去年的一個國際論壇上公布了我城的新稱號:「超級萬能蘇」 (
super connector)或者「超級聯繫人」。據報,其後梁特更在亞太經合組織峰會(APEC)上,向每個外國領袖贈送一枚價值50港元的萬能插頭,以之比喻 「新香港」。今年,「滬港通」開通,梁特更在另一個金融論壇裏再次引用萬能蘇作比喻,指香港乃是「外資進入中國的最好小配備」;「一天一插一百億」的遐 想,遂油然而生。其後,一眾官員熱烈響應仿效梁特的叫法,更衍生了諸如「超級媒人」、「超級中間人」等的叫法。無論如何,「香港人」忽然都「升呢」,搖身 一變,變成「超XXX人」,任插都得的萬能蘇、小配備。

其實,同一個意思,叫法可以古雅一點的。《史記.貨殖列傳》 裏有「駔會」一詞。駔,粵拼zong2, 音總,粗壯的馬的意思;會,指撮合雙方作交易。《漢書音義》:「會亦是儈也。」「駔會」因此亦作「駔獪」、 「駔儈」,也稱「牙儈」、「市儈」(不含貶義),即市場裏撮合馬匹或其他牲口交易的人,後泛指經紀人。不過,最合用的說法出自顏師古:「儈者,合會兩家交 易者也。駔者,其首率也。」說白一點,「駔儈」的意思就是「超級市儈」;也就是官員口中「超級中間人」、「超級萬能蘇」的古雅叫法。

語言變遷可以很快,尤其是伴隨着政權轉變而發生的。短短18年,「香港」的代名詞,就從「東方之珠」一變而成為「亞洲的世界城市」,再變而成為「超級萬能蘇」、「駔儈」。滄海桑田,莫此為速!

【註1】關於OSTP的資料,見
https://www.white house.gov/administration/eop/ostp/about
【註2】關於NSTC的資料,見https://en.wikipedia.org/wiki/Na ... _Technology_Council
【註3OSTP主任的人事編制和薪酬資料,見https://www.law.cornell.edu/uscode/text/5/5313http://www.opm.gov/policy-data-o ... les/pdf/2015/EX.pdf
【註4】對詩詞有興趣的讀者可參看
http://www.gushici5.com/sea/e78fa0.html

特約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