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3年8月19日星期一

果欄﹕當特首變成blogger



阿果

「家仲有人寫blog咩?有乜好寫?點解要寫?」幾個月前,在某中學教授網誌製作技巧。學生一邊垂頭(全神貫注玩手機),一邊拋下三大問號。我抬頭,發現課室剩下沉思、低吟、死氣。

第一個問號,我識答。這個星期,特首梁振英投身鍵盤戰線,廢寢忘餐,竭力向公眾(包括我的學生)示範網誌的功用——略談周末落區的所見所聞,感謝市民的生日祝福(如果有),分享烹調紅衫魚心得,勉勵青少年「橫向發展」(與健身無關),呼籲在觀塘進行「文明對話」……結果,這個設計單調、文筆平淡、內涵欠奉的網誌,成功吸引網民轉發(由以往的個位數字變成本周動輒破千),媒體監視(每天貼身報道),街坊談論(切紅衫魚的心法)。作為blogger,梁振英輕易成為香江第一健筆,絕對應該脫下面具,開班授課,傳授心得。

當然放眼世界,政府官員運用社交媒體發聲,絕非新鮮事。年初有智庫組織進行統計,發現全球國家元首當中,有四分之三已設置twitter帳戶。然而在香港,政府向來鍾情舊媒體 ,有話要說,往往倚賴風筒、PC和「講兩句」。一直以來,這套做法行之有效,媒體、官員互相利用,皆大歡喜。直至高鐵風波之後,曾蔭權為了籠絡人心,拉近民意,遂指令同僚多上網——先派鄭汝樺在facebook聽取民意,後將「上亞厘畢道」公諸於世……結果雖然屢屢碰釘(市民罵聲滔天,官員毫無回應),但總算假戲真做,(口)水花四濺。

局長隨筆勤寫者民望都偏低

梁振英上任後,繼續秉承宗旨,攀爬上網,鼓勵高官少理民意,多玩電腦。於是曾俊華在網誌反擊「應使唔使,罪大惡極」論;陳茂波在「局長隨筆」中解釋新發展區最終方案……梁班子一行十六人當中,有一半都恆常撰寫網誌(而巧合的是,勤寫網誌的幾乎全都民望偏低),舉動一致,絕非偶然。面對如此顯著的「高官寫blog」現象,網民批評官員「只管上網,不理政事」。這個說法,我有保留,寫網誌從非壞事,問題是——究竟有乜好寫?又點解要寫?

為了解開以上兩大問號,我決定由「香江(官員)第一健筆」梁振英入手。過去幾天,流連特首網誌,逐篇文章,仔細翻揭,執拾盤點。網誌現時刊載八十五篇文章,合共近四萬六千字。第一篇刊於當選後一個月,最新一篇上周五面世。由當選至今,梁特首敲打鍵盤,揮灑自如,踏入本月,更是「漸入化境」,一共寫了十篇文章,比起不少專欄作家,更加靈感泉湧,勤奮寫作。

共撰85篇議題包羅萬有

接細讀文章,解拆內容,逐一分類。八十五篇文章的內容,其實包羅萬有,各大範疇的議題,無論是文化、社區、節慶、內地,抑或發展、房屋、福利……無一不談。盤點過後,發現最多的,是有關青少年、社區(各有九篇),緊隨其後的是房屋(八篇)與內地議題(七篇)。有關青年的文章,內容多圍繞「青年只要自強,就會成功」這類(小學教科書式)大道理;而與社區相關的文章,則多講互愛包容、不分彼此、理性對話、家是香港……一言蔽之,都是老調子。用內容分類來解構網誌,總算明白「有乜好寫?」,但尚未能回答「點解要寫?」

於是輕按胸口,再讀文章,在按照內容信息分類以外,嘗試從字裏行間忖度寫作動機。最終將文章大致歸納成六種目的﹕匯報(工作進度、個人行程)、回應(社會輿論、論者抨擊)、說理(如「青年當自強」、「齊心一意」)、呼籲(群眾支持政策制訂、政府施政)、解釋(具體政策、措施),以及分享(生活所感)。

六大目的當中,最為普遍的是說理(27篇),其後是匯報(24篇)、呼籲(17篇)。得出結果,我們大概可以如此歸納特首寫網誌的動機﹕講些特首應講的傳統大道理(「香港人為國家出點力,自己的事業和香港社會的發展也肯定可以得益」(201364日);匯報政府工作成果及個人動向(「我和我的團隊一直致力……」(2013810日);呼籲百姓齊心一意,支持施政……就這麼簡單?倒又未必

表面重民情暗裏放箭撐警

事實上,梁振英為人深沉,行文同樣愛裹花紙、彈奏弦外之音——2013528日,他寫自己造訪「長者屋苑」彩頤居的經歷,「我在這裏碰見的每位『哥哥姐姐』都是笑容滿面,活力十足」。以為他是匯報行程,順道講「家有一老如有一寶」這種道理?文末他筆鋒一轉,「要興建更多類似彩頤居的長者屋苑,土地就是關鍵……請大家齊心支持政府的土地規劃和開發工作。」原來參觀不過幌子,政策廣告才是幕後主菜。

至於上星期到天水圍落區後所寫的一篇,乍看來像是強調自己重民情(「我一直十分重視和各地區市民的直接對話」),但逐句分析,自會發現他的重點,其實在最後幾句﹕「我也絕對不會因為現場出現任何破壞秩序行為歸咎警方……標榜民主和自由的人不應該妨礙民眾和官員的直接交流」。表面敘述,暗裏放箭,特首寫網誌之心,其實昭然若揭。

要進一步推敲特首勤寫網誌的原因,更應放諸社會框架。執筆之時,多間電子傳媒突然接獲政府新聞處來電,表示周日觀塘的論壇將不准記者在場內打燈「做扒」,聲稱有關做法「會影響論壇進行」。事實上,梁上任一年以來,新聞自由持續倒退。記協上月發表《言論自由年報》,抱怨媒體世界「烏雲蓋頂」,抨擊高官寧寫網誌解釋政策,也不願回應記者提問;官員落區或採取「聯合採訪」形式,或「耍手擰頭」,令記者無從入手。

活躍網誌傳媒鏡頭答非所問

特首在兩星期內寫十篇網上文章,正是要削弱傳媒威力的殺——發生任何事,只需寫篇文章,發表意見,就能獲得廣傳;他既毋須回應記者提問,更不用擔心自己的文章會受非議,因為無論行文觀點如何「思歪」,港人依然「有冤無路訴」。若說外國元首玩社交媒體,為的是建立(虛擬)橋樑,鼓勵(表面)溝通;梁振英上網撰文,為的肯定是建立平行世界,杜絕對話

近幾個星期,香港社會,七國咁亂。環顧身邊關心時事的朋友,無不心情麻木,只剩沉思、低吟和死氣。無他的,面對眼前這個活躍網誌,卻在傳媒鏡頭前答非所問、亂放狠話的blogger,香港人都已經有心無力,甚至連咆哮的氣力,也漸告散失。現在,再瞥見特首網誌刊載新的文章,我都只想學麥兜講一句﹕

算罷啦!唔好搞咁多喇!夠皮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