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絕大多數立憲國家,都是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只有台灣的中華民國仍在搞五權分立,就是比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多了考試、監察兩權。
國家的權力體,並不是比別人多就比別人好。台灣多了個考試權,乃是延續了古代科舉任官的精神,文官都需考試,這有利於公務員水準的標準化。但其缺點,則是考試出身的人,多半服從拘謹,這也是近代以來,台灣已把許多機構變成財團法人,目的就是要突破公務員制度的限制,由此可見考試制度的缺點。至於台灣的監察權,乃是繼承了古代的御史制度,理論上有了監察權,官吏即可受到有效的監督。
監察權在西方屬於國會監督權的一部分,國會有權彈劾罷免總統,當年尼克遜就是在國會通過彈劾前主動辭職下台。國會的監察權不常用,但國家出了大問題而必須使用監察權時,監察權卻極有威力。在中國,監察權屬於中紀會,官吏一旦被「雙規」,黨職公職即全部開除,等覑法院審判,近年來中國要整頓官箴,中紀會和中紀委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但台灣的監察權卻是個很有問題的制度,國民黨為了要全部控制,它在五院都有黨團,五院要幹什麼都要國民黨同意,國民黨會用黨紀嚴格約束它的立法委員和民意代表,立委和民意代表表面有權,實質上卻是無權。至於監察權,如果自行發揮,效果一定很大,因此國民黨也力行控制,台灣的監察院遂成了「只拍蒼蠅、不打老虎」的機構。監察院和監察委員乃是台灣人民看不起的一種角色,就以我自己為例,馬英九本來要提名我當監察委員,監委也是政務官,月薪也有台幣二三十萬,勝過我辛辛苦苦寫稿,但一想到有錢有官但卻會失去人們的評價,我還是拒絕了這種當監委的好意。我對辭謝掉監委這個職位,從來沒有後悔過。
監察權在台灣完全不受尊敬
監察權是個在台灣完全不受尊敬的權力,它有權形同無權,只是一堆人在那裏尸位素餐。上個星期,監察院終於鬧出了天大的茶壺風暴新聞。
自從2008年馬英九當選後,他即提名王建鬉為監察院長。王建鬉乃是個典型的拘謹小心、在身邊瑣事上非常慎重的人物,這種人在輿論上很討好,因此王建鬉遂有了「王聖人」的稱號。
一個人在私事上小心翼翼,表現得好像很守法守紀、很守本分的模像,如果他去讀書教書,他的個人形象或許可以久留傳。但這種拘謹式的人物,多半缺乏了追求事功的天性與能力,因此王建鬉出任馬政府的五院院長之一後即原形逐一顯露。他主持監察院以來,對監察權的不彰沒有提過任何腹案,他自己反而鬧出過將監察院出借給外人辦婚禮之用的不得體事件,他僥倖得來的「王聖人」稱號已快速的折舊。
近年來,王建鬉已快速成了一個名流式的人物。前陣子台灣舉島在批評馬英九無能,王建鬉也發表談話說「馬英九的歷史地位就是無能」,許多人都可以批評馬英九無能,但王建鬉既然是五院院長之一,他其實已沒有批評的資格,他若認為馬無能,本於良知,他的選擇就是最好辭職不幹,不要在無能的領導人之下尸位素餐,但他卻一方面罵馬無能,另方面卻又戀棧馬給他的官位,這其實已是道德上出現了巨大的瑕疵!
而就在上個星期8月14日,監察院討論基隆市長張通榮的第二次彈劾案。張通榮是台灣最惡形惡狀的縣市長,他濫權胡為,已被判刑但卻緩刑,他也是台灣民調最差的縣長。照道理他早應下台滾蛋,但他若下台重選,國民黨極可能落敗,所以國民黨透過種種操作,就是要讓他繼續保住位子,監察院已兩度彈劾,但都未通過。張通榮彈劾案的未通過,不外國民黨的運作,以及張通榮本人找監委關說。
沒人願放棄權位去促成改革
因此,張通榮彈劾案兩次都未通過,這實在是監察院的奇恥大辱,也是王建鬉的恥辱。但此案未通過後,8月14日王建鬉竟然大放厥詞,宣稱「監察院關了比較好」,王建鬉此話,在道德上是站不住腳的﹕
(一)監察院現在是他在當家,監察權不彰,他首先應有的態度是自責,而他不自責,卻彷彿像個無關係的第三者一樣,說什麼「監察院關了比較好」的話,這已是嚴重的不負責任的態度,他的話也成了媚俗的談話。
(二)王建鬉最適當的表達方式,乃是對監察權的不彰,表示羞愧,自責的引咎辭職,相信他的辭職,一定會引發社會大震撼,說不定這種震撼,真的會促成監察權的大改革。
但王建鬉卻戀棧院長的權位,並無辭職的意願。一個戀棧權位的人,講了再多諉過於他人的話,自然都是廢話!
於是8月14日王建鬉大放厥詞後,8月15日19個監察委員聯名反擊王建鬉,宣稱王建鬉的談話已嚴重羞辱了監察權。監察院院長和委員對罵,鬧出了好大的新聞。但不論怎麼吵,雙方就是沒有一個人為監察權的不彰,表示願意辭職下台的態度,這已注定了這宗風波鬧幾天就自然會結束。
這就是今天的台灣,事情要鬧,權位和利益也要保,沒有任何人願意放棄權位去促成改革,所謂改革不過都是空話,肥皂劇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