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3年8月24日星期六

果欄﹕天佑亞視



阿果

要來的始終要來。早已在去年中完成,卻因亞視一方訴諸法律、死命阻攔而拖沓一整年的通訊局調查報告,星期五終於公諸於世。報告裁定亞視嚴重違反持牌條件,既要罰款最高上限的100萬元,亦須在7日內終止持牌人兼執行董事盛品儒的職務,方可繼續持牌營運,再做香港良心。
這份長近萬字的報告,主要有兩大重點﹕(一)作為主要投資者,王征違背「不控制承諾」,多次出席每周行政例會,甚至介入製作《感動香港》節目,粗暴干預亞視日常事務;(二)作為亞視持牌人,盛品儒甘願飾演傀儡,容許堂兄插手內政,甚至巧立名目,篡改紀錄,試圖文過飾非。這兩件事,其實眾所周知。
不過讀過報告,我的心情卻是忐忑不安。一方面,我跟許多港人一樣,視「批評亞視」為人生第二大樂事(僅次於「恥笑無」)。近一兩年,這遊戲更是愈來愈好玩﹕新聞錯報江澤民死訊、《ATV焦點》變左報社評、搞政總直播騷反發牌、狀告王維基竊取機密、藝員培訓變炒人陷阱、節目每日重播再重播……盛品儒統治下的亞視,無疑開展了香港電視史上最醜陋一頁。
這段日子裏,我緊隨大隊,嘲笑王征舞姿,諷刺盛品儒「花弗」;每時每刻掩臉罷看,大時大節(如台慶)更加祈願亞視從速倒閉,交還牌照。面對節目水準不濟、公司形象騎呢、高層管理失控的這間電視台,我和港人發誓聲討,義不容辭。報告面世以後,例牌聽見有人吶喊「7日內執笠就最好!」正是市民集體心聲。
然而聲討背後,偶有猶豫。連夜重讀通訊局早前發表的免費電視台服務諮詢報告,我發現亞視儘管受盡千夫所指,但仍有忠實擁躉(未知是否姓王),認為「該台節目正面,務實,有道德良心,有創意,敢於製作另類節目,資訊娛樂教育兼備」。這個年頭,人人蜂擁嘲弄亞視,但真正有收看過的,其實甚少。亞視節目質素低劣,似是人所共知,但究竟《感動香港》是否真箇難以感動觀眾?《粵曲會知音》(竟然有這節目)又是否毫無知音?我不肯定。在高呼「執笠!」之前,我認為大家有必要了解亞視刻下處境,並其文化生產線的製作狀。
通訊局的兩份報告,放大高層政治,呈現觀眾意見,但對亞視作為電視台的製作過程,始終少有墨。為此,過去星期,我努力剖開亞視,深入勘察——這邊廂,鑽研節目表,撐眼欣賞《微播天下》,事後盤點分析;那邊廂,向在亞視工作的朋友打聽,刺探軍情。最後綜合所見所聞,整理成「調查報告」。報告有五大要點:
一、亞視苟延殘喘
王征初入主的時候,雄心壯志,揚言要打造「亞洲CNN」,更多番強調「錢不是問題」。可是這兩年,隨王的投資日漸減少,電視台上下感受到的,卻是明顯的「錢是問題」——製作部門財政緊絀,於是新節目成為泡影,年初拍板要做的10數個節目,只有一兩個最終成事;日常運作縮減開支,於是對外採取「拖得就拖」的還款策略,對內令員工缺紙(如廁用那種)、缺筆(請自備文具)、缺帶(明明是電視台),甚至缺光(大堂燈光長期處於半開狀態)。
二、王征不斷介入
通訊局翻查會議紀錄,聆聽證人供辭,得知王征參與行政例會,甚至訓示員工,認定他插手內政。而據亞視中人透露,王參與的「日常事務」可不限於此:無論是僅15秒的宣傳片,抑或是節目的編排,都要經他過目點頭,方可通過;王甚至會一時興起,今日想到要做「亞生亞姐」的segment,翌日節目就要出街。在王征的「統治」下,亞視一直(而且依然)儼如被雙手操控的玩物。
三、人事調動頻繁
資源緊絀,老闆干預,自然人心思變。近年亞視大小部門流失率極高(有部門今年已經走了一半人)。小職員尚且如此,高層輪換自是理所當然。這一年亞視管理層相繼離開,通訊局調查對象之一的前高級副總裁鄺凱迎(出席完公司搞的「榮休晚宴」後)轉投無,乃最佳例子。至於新上位的,則多是王征心腹(如取代鄺的,正是《ATV焦點》寫手雷競斌)。若通訊局報告一年前公開,亞視眾舊人仍在,大概還有轉機;但現時的處境,卻是「走了一個盛品儒,仍然有千千萬萬個盛品儒」。要亞視重回正軌,怕是天方夜譚。
四、游走持牌底線
由於經費短缺,新節目夭折(現時製作部能製作的節目少於10個),為了符合《廣播條例》對免費電視牌照的最低要求(甚至只是為免「開天窗」),就得靠節目部善用資源,扭轉乾坤。除了將《把酒當歌》等節目不停重播,更要將歷來節目循環再用,化零為整﹕《粵曲會知音》由歷年亞視節目內的粵曲片段,剪接而成;《星動亞洲》與《亞姐百人》由於製作困難、嘉賓不足,需大量翻用舊節目片段,美其名是重溫《今日睇真D》及歷屆亞姐風采,實質卻是填補空白的無奈之舉;就連周一啟播的「新節目」《濠江水悠悠.澳門五百年》,也是自4年前的《澳門五百年》改頭換面,勉強製成。努力用新瓶盛舊酒、將陳年片段循環再用,為的只是卑微地守住免費電視牌照的最後底線。
五、官方喉舌乏力
民心唾棄,資金缺乏,何以苟延喘息?許多人猜測,亞視既背靠祖國,也定必身負重任,擔當建制喉舌,建構論述機器。但發展下來,又似乎不是那回事。根據員工觀察,王征入主亞視之初,意圖確實如此,但執行起來,又屢屢碰壁——中層員工「為怕出事」,抗拒政治,陽奉陰違,管治無方的王征無可奈何。結果,堅持「心繫祖國」的節目,幾乎只剩下無異於左報社論的《ATV焦點》。
完成這份「調查報告」以後,我憤怒、沮喪,甚至絕望。腦海裏有連串問題,一直盤旋﹕既已淪落到循環再用、死守底線的地步,甚至連成為官方喉舌的「陰謀」也實行不了,那為何亞視仍要存在?為何通訊局依然認為亞視整體大致能夠遵守持牌要求,並未吊銷其牌照?為何我們還要容忍亞視充當半死不活的「植物電視台」,霸佔電波頻譜,卻完全漠視公眾利益?政府一邊將有心人拒諸門外,一邊容忍爛泥苟且偷生,請問這又是什麼道理?
周五晚上,盛品儒發表聲明,堅稱亞視在他管治下,「變化有目共睹,受觀眾及對手高度重視」,更祝願「天佑香港、天佑亞視」。我敢肯定,這是他上任以來,最正確無誤的一番話——3年過去,亞視的沉淪有目共睹;其墮落的軌,更受觀眾與對手高度重視。
天佑亞視,天佑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