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2年7月21日星期六

鄭海麟:「永樂模式」或可解南海問題



當前,中國與周邊國家衝突不斷——菲律賓、越南對南海問題的態度日趨強硬;南韓頻繁抓捕中國漁船甚至發生流血衝突;美國加強與澳洲的軍事聯盟後又計劃向新加坡派駐軍艦……。中國在南海、東海、黃海,乃至整個太平洋都可謂麻煩不斷。

筆者認為,中國解決南海和周邊問題須有大戰略和大智慧,一個沒有「核心價值體系」的中國,很難讓周邊國家信服。從歷史角度看,中國曾經有過成功的經驗——明 朝永樂年間制訂的對外政策就非常成功,鄭和七下西洋,使亞洲三十餘國主動納入中華文明的統治秩序中;二戰後,美國推行的外交政策恰好是明朝永樂年間對外政 策的翻版。

須建核心價值體系

永樂大帝的對外政策與鄭和下西洋的壯舉,有三個特點格外值得重視:一、不佔有他國領土,也即是不做殖民主義者;二、通過傳播中華文明的核心價值體系,從而建立起中華文明的統治秩序;三、以強盛國力和軍事實力為對外政策提供堅強後盾。

總結永樂對外政策的經驗,首先是以「王道」開路,其次是採取「恩威並施」的方式,使周邊國家最終心悅誠服,紛紛要求納入「朝貢體系」,甚至主動要求把自已國 家的山嶽河流納入中國的版圖,所謂「悉歸職方」(如安南、占城、柬埔寨、暹羅等國納入廣西;三佛齊、爪哇納入廣東;琉球、渤泥則納入福建)。這種以推行 「王道」致使「萬邦來儀」的外交政策,使中國與周邊國家建立起友好睦鄰的關係。

二戰後,美國汲取了英法老牌殖民主義國家的經驗教訓,沒有佔 領他國領土,美國強盛國力和海軍實力成為她的外交政策的堅強後盾;最關鍵的是,美國有自己的核心價值體系,即自由、民主、人權。與此同時,美國還以「遵 循」國際法開路,採取「胡蘿蔔加大棒」的方式,與認同其核心價值的國家建立起「安全保障」體系。今天的所謂「國際法」,即相當於昔日中國強調的所謂「王 道」。

比較永樂大帝與戰後美國對外政策的成功之處,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起一套對周邊國家有吸引力的核心價值體系,否則很難使人認同;一個沒有核心價值體系的國家必然「行之不遠」,也無法讓周邊國家信服。

尊孔難抗普世價值

近 年來,中國在綜合國力大幅上升的同時,似乎也想重建自己的核心價值體系,比如尊崇孔子,推廣儒學。可是,孔子和儒學的核心價值強調的是「君君、臣臣、父 父、子子」,目的是要維護專制王權,袁世凱稱帝、張勛復辟,無不以尊孔崇儒為旗幟、作號召。以尊孔崇儒對抗普世價值,無異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排 斥「自由、民主、平等、人權」,倘若今天以此建立核心價值體系,必然無法使周邊國家認同。

中國應該建立怎樣的核心價值體系,確是值得深思的 大問題。中華文明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也絕非孔子一家,中國現在大力「尊孔」,對建立核心價值體系不一定有幫助。「自由、民主、平等、人權」是人類文明的 精華,中國不應該對其排斥,應以整個中華文明為本位,再加上普世價值的認同,才是建立中國新一代核心價值體系的來源。

此外,核心價值體系建立起來後,還須深化到社會各階層,讓老百姓遵守,讓別人接受和認同。只有這樣,中國在和平崛起後,才能獲得周邊國家尊重,當前面臨的一系列問題,才有可能找到合適的解決方式。

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