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文憑試放榜,最使學生忐忑的通識科,逾九成考生考獲2級或以上及格成績,綜合考生應試通識科的體會,政治立場並未影響評分,答卷只要言之成理,就能取得相應級數,使原本學校、教師、考生與家長對通識科的疑慮一掃而空。目前備受爭議的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簡稱國教科),若能仿效通識科,讓人看到確實做到鼓勵學生獨立、多角度思考的原旨,則洗腦疑慮就可以消除。
通識科實踐多角度思考 教師學生忐忑一掃而空
通識科於3年前與新高中學制一起落實,長久以來,社會和教育界對通識科有兩個疑問,一個是通識科教師能否講授敏感事項,例如六四事件等;一個是鑑於通識科沒有標準答案,學生不知道如何評分,答卷時若顯露政治取向會否影響得分等,顯得忐忑不安。
3年下來,未聞教師授課偏頗,在課堂上引導學生討論六四事件或時事熱點,並未遭受壓力和滋擾,本來擔心通識科要迴避敏感事項,事實說明並無禁區。至於學生關心的評分準則,九成考生取得2級或以上「合格率」,雖然有人估計此乃當局賣大包,以收首次文憑試全面「軟覑陸」之效,當局是否有這個考慮,不得而知,使人關心的是考生答卷顯露的政治取向會否影響得分。綜合記者訪問考生所得,考生選答各類題目,即使立場取態不同,都得到應有評級,顯示政治取態不影響得分。
當局就通識科,一直強調目的是要培養學生獨立、多元、多角度思考,學生無論怎樣看待問題,只要合乎邏輯、言之成理,則不管學生的取態和立場,都可以得到相應評分。從首次文憑試評分情看來,通識科按設定達標,若日後再無轉折,則通識科在開拓學生的視野廣度和深度方面,會起到積極作用。
由通識科的成功,檢視近期國教科種種情,使人更認定教育局推行國教科,應該從長計議。國教科的問題是,當局要教師教些什麼和學生學些什麼。教育局就國教科,強調並非進行洗腦,而是與通識科一樣,鼓勵學生「獨立、多元、多角度思考」,但是從政府資助國民教育服務中心(下稱國教中心)出版的《中國模式國情專題教學手冊》(下稱手冊),部分內容偏頗得宛如內地的政治宣傳冊子,盡多引導學生認同和接受中國現政權的優點和成就之處,所謂反思僅聊備一格,不符合鼓勵學生獨立多元多角度思考的要求。
若以通識科比照國教科,顯得當局操之過急,配套也不完備。首先,通識科課程在2009年9月正式引入,但是在兩年半之前,即是2007年3月,教育局已經公布課程指引,讓各方面有足夠時間準備。國教科課程指引則在今年4月底才公布,理論上,迄今坊間所見國教科教材,都在指引公布之前編製,而國教中心的《手冊》在3月出版,這個時間差,就出現《手冊》偏離課程指引的情。所以,學校、教師是否有足夠時間製作適當教材,值得關注。
其次,通識科落實之前,教育局安排教師到教育學院,修讀一定課時的課程,所以,通識科教師是在接受培訓後,才在課堂授課。現在引入國教科,迄今未見有類似安排,教師在打「天才波」下施教,對教材更倚賴,若教材偏頗,就會誤人子弟。
若當局要國教科達致通識科的效果,就應該調整取態,押後原定時間表,與持份者包括學校、教師、家長、學生溝通,全面諮詢意見,除了編製適當教材之外,亦要研議是否培訓教師,多管齊下,國教科才有望順利推行、收到有益於學生心智成長的效果。
國教中心偏頗 《手冊》 政府必須表態是否可用
昨日,政務司長林鄭月娥雖然主動表示,當局是以務實、循序漸進的方式推行國民教育,她相信學校和老師在製作教材上,能抱覑公正、持平態度,教導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所以不存在洗腦問題。林鄭月娥這個信心喊話,未能解答以下疑團:《手冊》已經分派給全港小學,供新學年之用,而這本《手冊》由政府出資編製,內容對學生起覑洗腦效用,教育局長吳克儉也批評部分內容偏頗,若政府對這本《手冊》沒有一個明確態度,就不能說「不存在洗腦問題」。其實,林鄭月娥或吳克儉可否回答一個問題,就是:收到《手冊》的學校,在新學年是否應該作為教材之用?政府不回答這個問題,就不能與洗腦質疑清晰切割。
國教中心的親北京立場,政府資助它搞國民教育活動,包括出版《手冊》之類的教材,本來就搞錯對象,因為它的政治立場決定了它取態偏頗,與主流社會脫節,當然難以取得主流社會接受,現在引發家長的反彈就是最佳說明。所以,政府若要做到符合香港實際情、讓學生對國家有獨立、多角度思考,就一定不能倚靠國教中心,教育局必須全面掌控國民教育,林鄭月娥所說的「不存在洗腦問題」,才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