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教育」四個字,在香港幾乎變成洪水猛獸的代表詞。除了傳統的左派教學團體積極配合政府推行外,先有教師表達疑慮齊聲反對,如今連學生和家長也加入發起「反洗腦教育」運動的行列。
自從去年預告要將國民教育納入正規課程的《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課程指引諮詢稿》出爐後,國民教育引起的爭議至今仍未停息。甚至連左派教師工會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下稱教聯會)自己做的調查也顯示,僅有百分之三的小學教師有信心可任教和評核這個科目。那教育局又怎能說服我們要在兩個月後於全港小學推行國民教育,來個先試行後檢討這樣本末倒置的做法?這也好難叫人不相信這是中央壓下來的政治任務。
偷換概念的教育
在推動國民教育的過程中,無論是課程內容,還是教育局及左派學校的「速銷手法」也充滿偷換概念,的確令課程難逃「洗腦教育」這個罪名。
最明顯的,莫過於教育局未經招標,就動用過千萬公帑,資助由教聯會營辦的國民教育中心製作《中國模式國情專題教學手冊》教材。此手冊的內容極受爭議,其中一頁更指中國共產黨是「進步、無私與團結」的執政集團,同時又批評美國是「政黨惡斗,人民當災」。這種扭曲事實和轉移視線的說法,除了引起教師劣評,就連一直較沉默的學生和家長也群起反對,要求擱置推行國民教育。教育局長吳克儉自己也在電台節目中批評教材內容偏頗,不過,他同時強調,即使如此也不需要停止國民教育,理由是課程仍以德育為重,中國國情的課題只佔百分之三。而教育局常任秘書長謝凌潔貞亦辯稱手冊雖有偏頗,但不代表全部不可取,並建議教師不應只依賴一本教材施教。
這豈不是更離譜了?既然國民教育課程佔的比例小,又何需耗用過千萬公帑來製作教材,甚至建議老師有自由去放棄使用這本天價製作的九流貨色?如此國民教育,是否太兒戲?也對教育事業太不尊重了吧?父母又怎放心讓子女受這樣的教育?
指鹿為馬的「多角度思考」
面對種種指責,左派團體比政府去得更盡(更過份)──只要看看他們如何為課程保駕護航,還有看看他們玩弄語言的技巧,實在難以理服人。最常見的,就是以「有人利用港人恐共情緒做文章」來回應批評。現在我們聽得更多的,是他們並不認為自己製作的教材有偏頗,而是要讓學生有「多角度思考」。比如說,國民教育中心的主席楊耀忠作出反擊時,說公眾可以不認同中國的執政集團是進步無私,但不可否認它獲得支持;而福建中學校長黃均瑜更在電視訪問中不諱言國民教育就是要洗腦,像向學生灌輸吸毒有害一樣的理直氣壯。他也為教材隱惡揚善解釋,指課程是要討論過去三十年中國快速發展模式,而人權和李旺陽事件等與這個模式無關,故可省略之。
沒錯,老師可以使用多過一份教材,學生也可以有多角度思考。但無論是德育還是國民教育,最終的目的是要令學生對國情有全面的了解,而非只是過去三十年的所謂中國發展模式;更重要的是,教育是要訓練學生有批判思考的能力,辨對錯,是其是,非其非。但無論在任何場合,建制陣營仍停留在「每個人都有各自看法」,連各打五十大板都不算。到無可辯駁的時候,就指個別團體上綱上線,或是指國民教育只佔整個課程很少部份就了事。
就算一句句子只改了一個字,也可以改變整個意思,更何況是一個課程?而且,教育局選擇課程推行的首階段是在小學而不是中學,洗腦由較容易入手的一群做起,是不是明顯的有點過份?如此狗急跳牆,難怪習慣溫水煮蛙的香港人今次也很齊心。先有中學生打正旗號不要洗腦教育,要求與局長對話(可惜局長仍未願意在有傳媒在場的情況下與學生對話),再有家長團結一致,組成國民教育家長關注組,準備籌募300萬元經費,自製民間教材抗衡洗腦教育。
正當國民還是洗腦教育的爭論正熱烈之際,李旺陽的死因報告也出爐了。港區人大代表兼鄭耀棠表示,香港人不要「去得太盡」(太過份),香港不應干預中國的事務。既然如此,那又何苦要找個紅色背景強烈的學者團去製作教材硬銷中國模式,急不及待去推行他們心目中的國民教育?
這份飽受非議的教材,正反映了當今不少中國人的思想──就算做了有違普世價值的事,只要是「中國模式」,就能合理化一切不合理事了。
當然,國民教育不止僅靠一本教材。如今香港仍是資訊流通之地,要了解中國國情,閱報上網看電視,四方八面盡是樣板教材的反調。我相信,老師和家長們最不願意看到的,是自己的孩子上學要「多角度思考」,下課才可以「多角度批判思考」這樣又虛偽又分裂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