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5年5月4日星期一

艾青天: 政改宣傳反映施政作風



前周末(425日),政務司司長與一眾問責官員「堅離地」落區宣傳「2017一定要得」的「袋住先」政改方案,給網民和傳媒大肆揶揄,批評政府毫無誠意接觸市民。其後司長解釋,政府是有意接觸市民的,但鑑於當天示威者眾,官員評估情況後,認為必須避免與群眾有肢體碰撞,所以臨時決定不落車接觸群眾,云云。

林鄭司長的言論可謂「馬後炮」。當天高官宣傳巴士所到之處,不是早已部署大批警員戒備?會有示威者「唱對台」不是早有預料的嗎?林鄭司長在公眾和傳媒猛烈批評下,才煞有介事地解釋「堅離地」的公關失誤,顯見當局無斯顯見斯,難以改變市民對政府的看法。

儘管司長力撐離地宣傳的做法,其後官員落區的策略卻自此有所調節。

上周一(427日),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在沒有知會傳媒下,走到東區街頭派單張宣傳政改。自詡是「白宮發言人」的新聞統籌專員馮煒光隨即在局長的社交媒體網頁大讚,並留言反駁:「做得好!誰說官員不落地?」事過境遷,政府低調「補鑊」,也不免為時已晚。

繼民政事務局局長後,保安局局長黎棟國接踵出台,周二(428日)到葵芳區宣傳,同樣局長選擇在沒有知會傳媒下落區,並由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麥美娟陪同派發傳單,確保整場戲不受打擾。

局長「放下身段」出巡推銷「袋住先」政改方案卻沒有通知傳媒,無非為免反對派示威者「打對台」乘機壞事。但此舉不但令人覺得政府行為鬼祟,而且更是浪費局長時間:政務司司長強調政府團隊將傾巢出動,無非為製造大陣容、鋪天蓋地的公關行動以爭取曝光、吸引市民注意,又可向中央官員交代。但曾局長的低調行動,豈非與林鄭司長的目的背道而馳?

政府一時高調而「堅離地」宣傳,碰壁後另走極端,索性「斬腳趾避沙蟲」迴避傳媒、示威者,結果適得其反,在社會上毀多於譽;兩次公關災難,特府「白宮發言人」相信難辭其咎。

經過「2017一定要得」宣傳首3天的失利,政府又要勞動林鄭司長再次披掛上陣。周三(429日),她與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到荔枝角宣傳政改,似乎要重操「局長奶媽」的故伎,在工聯會陳婉嫻護駕下示範親民作風,順便監督官員推銷工作,確保政府高層粉墨登場,把戲演得稱職。

一如解釋政府「堅離地」落區的考慮,林鄭司長特別藉機為官員落區前不通知傳媒的做法開脫,指有關安排並非損害新聞自由,反而強調當局宣傳政改工作透明度高,又指歡迎傳媒採訪各項活動,云云。

到周六(52日)五一假期後,發展局局長陳茂波、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樑、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分別到秀茂坪邨、坪石邨、牛頭角上邨派發政改單張。當中高永文局長給途人批評「呃細路」,一時情緒失控,與市民對質後拂袖而去。事件成為城中熱話,蓋過原有的宣傳活動和政改議題的目的,相信是政府意料不及。

從整場政改宣傳公關騷看,也許是特區政府一直以來的施政縮影:政府推出一堆爛方案,開始時先聲奪人,誇誇其談,自詡是天上有地下無的政策措施即將出台,但推出措施「出閘脫腳」,漏洞百出,令政府盡露窘態。政府嘗試亡羊補牢隨即調校策略,結果往往另走極端,適得其反,最後草草收場,卻又借語言偽術巧言詭辯,一味賴皮,靠已收編的傳媒文過飾非,才僅僅挽回半點顏面。

這般規律暴露出特區政府領導無方,制訂政策草率粗疏,執行時缺乏協調、準備不足,下層官僚對高層的政策理念和目標一知半解,以致在落實時顯得首尾不相應,到效果出現偏差時,政府反應「慢半拍」,事後又只顧諉過於人或任由親建制政客「抽水」打擊對手,又或發動一班又一班近乎「義和團式」的流氓組織為政府劣政吹噓附和,而官員卻不去自我檢討反省,反而陶醉於自我創造的昇平繁華幻象,實在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