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5年5月25日星期一

鄭立﹕邏輯盲



一直以來,我們都 是在用「識字率」去判斷教育問題以及成果。過去有所謂「文盲」的問題,也就是不識字的人,而提升識字率就是解決文盲問題,讓他們識字,能看懂路牌、明珠台 的字幕以及懂讀書,去到今天,我們的識字率已經超過九成,這個數字令我們覺得全民的知識水準,已經獲得足夠提升了。

識字之後就怎樣?似乎我們認為,一個人識字、學會了中英數之後,就是該學一技旁身的「專業技術」了,所謂專業技術,簡而言之,就是只有少數人需要懂,大部分人都不需要懂的技能,懂的人提供服務時就收錢,不懂的人需要時就付錢。

解決識字率的問題,我們稱之為「掃盲」——掃除文盲。但是,是否讀書識字,就是明事理的人?

近看到很多人,薪酬不低、職位不低、教育程度不低,不少都去過海外留學,看起來像是人中龍鳳,但是發表的主張和言論,卻是不合理、自相矛盾、多重標準、不 合邏輯的。我們或許可以說這是他們一時之誤,或者刻意曲解,可是更害怕的是,社會上還是不少人覺得似乎很有道理,有些人也許被說服,就算反對的人也很少人 有指出,這些說話本身就是不合邏輯的。

這些是自相矛盾的說話,也是假話,懂邏輯學的人能輕易證偽,偏偏我們的社會似乎很欠缺這樣的能力,才會被戲弄到團團轉。

就算你指出那是不合邏輯的,也會有很些人反駁說「你的邏輯不是我的邏輯」,「我有我的邏輯你有你的邏輯」,「你不明白我的邏輯」,「我覺得他很有邏輯」,這類的回應。

立場想法不等同邏輯

不知道是否因為中文有濫用術語的傾向,這些反駁裏面所說的「邏輯」並不是「邏輯學」,而是「立場」或者「思考方式」,我們似乎習慣把這些個人的立場或想法,稱之為邏輯。
有這種情况,原因很簡單,我們社會很可能大部分人,即使讀了很多書,卻一生都未正式學過、接觸過邏輯學。他們有聽過邏輯這詞語,卻沒有知道它是什麼和怎樣 運作的,只剩下一個「邏輯就是合理的好東西」的印象,最終把我已信服了的東西,稱之為「合理」,進而說成是「有邏輯」,其實就人云亦云。

如果不識字的是文盲,那這種因為沒去學會邏輯學,無法用邏輯學對事情辨別是非的人,就是「邏輯盲」,這是沒有貶意的,沒學過就是沒學過,會有文盲大部分時候是因為沒機會受教育,而不是當事人的錯。同樣,會有邏輯盲,也是因為未被教育,而不是那個人的錯。

我們全民受了教育,所以,不是大家沒讀書,而是讀了書也沒在教。然後我們翻開課本,邏輯大概是什麼時候教的?我印象沒錯的話,就是高中數學裏會有一小的篇 章,講一講符號邏輯。之後你不讀上去,似乎這就是你能接觸的邏輯學的全部了,這解釋了為何香港大部分人都不懂邏輯學。因為我們的課程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 這一塊相當的貧乏。

偏偏邏輯就是證偽的學問,一門「找出什麼是錯的」的學問。

換句話說,邏輯對辨別是非上,非常的重要。如果 大家都不懂邏輯學,就難以找出事情、言論或者立論的自相矛盾、錯誤之處。討論時也會走向很多雙方都不合邏輯的討論,浪費大量時間,歪曲真理和事實。當一個 社會到處都是邏輯盲的時候,則難免到處是指鹿為馬,因為大家都對各種邏輯謬誤沒有概念,沒有分辨明顯假話的能力。

兩個懂邏輯學而願意應用的人,討論是有效率的,因為他們能夠用同樣的方式證偽,就算不小心說錯了話,也很快會被指出,而雙方都會因此而同意。這樣社會才不會陷於無盡的爭論,而能夠更快的得到答案和共識。

若我們的社會連上層都是邏輯盲,自然會遇上瓶頸,阻力重重。從基礎教育中掃除邏輯盲,應該就是解決方法,可是目前根本就沒有任何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