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低廈,人潮起伏,
名爭利逐,千萬家悲歡離合。

閑雲偶過,新月初現,
燈耀海城,天地間留我孤獨。

舊史再提,故書重讀,
冷眼閑眺,關山未變寂寞!

念人老江湖,心碎家國,
百年瞬息,得失滄海一粟!

徐訏《新年偶感》

2012年3月21日星期三

劉銳紹﹕烈火戰車令大局陷於被動



特首選戰發展至今天的地步,北京可謂晚節不保,令選舉的烈火戰車橫衝直撞,最後連北京也被這個形勢駕馭了,甚至被騎劫了。

何出此言?因為北京處理這次特首選舉,本來思維上已有三點進步。

一,沒有像以前那樣,認為當選人必須高票當選才有威信。

二,容許多於一名建制派候選人參選,創造較大的競爭,讓人感到「這不是小圈子選舉」。

三,過去是絕對控制,這次的要求則是「基本控制」。

這三項目標一直落實得不錯,但可惜到了最後關頭,北京卻晚節不保,給人「還是要控制」的感覺,自行把過去一段時期創造的「不干預」形象撕破,可謂功敗垂成,前功盡廢。

最典型的例子是溫家寶在 全國人大記者會上回答香港特首選戰的問題。他的答案是經過有關方面研究和衡量才說出來的。他們認為,這些內容已是「四平八穩,沒有任何傾向」。

但據了解, 原本的建議答案是有兩個部分的,除了溫家寶公開說的內容外,還有第二點內容,就是要明確說出「中央不會干預」。這個內容很重要,因為明確說出,就不會被人 隨意解讀;如果不明確說出,而只讓人領會,那就會出現「各取所需,任君解讀」的弊病了。後來,由於種種傳統思維的原因,第二點內容在研究後被否定了,只保 留溫家寶公開說出的部分。

拋不開心魔

出現這種情,主要原因是北京仍然拋不開三大心魔:

其一,流選對中央形象和駕馭能力不利;

其二,流選後的結果可能更亂,無法找到更妥善的辦法,只好硬來「二裏挑一」(其實辦法是有的,只是他們想不通而已);

其三,如果流選,外界(包括外國)插手的機會更多(民主派可能成為「造王者」的論調,就是其中一例)。

這三點讓北京找到「不管不管還須管」的藉口,歸根結柢,就是不願放手、也不敢放手的老思維。

此外,局中人基於小集體需要,也推動了「騎劫信息和形勢」和「滲沙子」的烈火戰車,就此出現了「溫家寶的話表示中央已定調」的解讀,各方人馬都按自 己的需要傾情演繹。這也許就是中國經常出現的「歷史錯位」,列車往往在左搖右擺、神推鬼使之中脫軌,北京本想駕馭,但也不能駕馭自如,甚至反被形勢駕馭 了。還有,可以預見,這種形勢將產生比預期更大的後遺症,而且會提早到來。

首先,北京採取「動手術」(即為了眼前需要而拉票)的方法,接生一個「未足月」(指條件未成熟)的特首,輸的一方不會服氣,或者口服心不服,埋下日 後的禍根。其次,北京擔心外來力量干預,但這樣處理更會引來外力的介入,危機更大。還有,北京表面上可以控制一切,但今天的形勢已證實一點,就是北京可以 人為地控制戰果,但卻控制不了別人的機心和忠誠度。君不見建制派的兩位候選人,在勢危的時候就會不顧一切,不會理會北京的要求,甚至連中央的指示也不管。

日後,無論是勝利者還是落敗者,也會進一步基於利益和利害關係而跟北京打交道。市民通過這次「不干預而最終還是干預」的事實,只會感到北京沒有進步(事實上北京有一些進步,但卻自我抵消),不會放手在2017年有真正的普選,北京更陷於道德上的孤立。

事到如今,筆者始終堅信,流選是對大局(包括北京的利益)最有利的。如果採取「自然流產」的方法,即使325日無法產生新特首,也無所謂,就讓大家再來一次。六個星期之後再選,可能結果一樣(假設是梁振英當 選),但效果將大不相同。試想,流選之後,各方的比併將重回正軌,重新聚焦在政綱之上,因為大殺傷力的醜聞應該在325日前放出來了。經過六星期的管治 理念和實力比併,本來是依靠中央扶上位的「兒皇帝」新特首,就會變成頭頂有光環的勝利者。更重要的是,北京可以重新建立「不干預」的形象,重拾市民的信 心,而競選落敗的一方也不會埋怨中央。

還有一點值得思考

到了今天,還有一點值得思考的,就是不少人(例如部分選委、局中人,以至部分傳媒)也擺脫不了「等候上意」的陋習。當北京沒有任何明示或暗示的時 候,他們就感到心焦,不斷忖測北京的意圖;他們死也不相信,北京不會不干預,北京一定用某種形式作出提示。結果,溫家寶在人大記者會上的話,就成了他們自 我估量的依據。上文說過,北京雖然沒有改變「管」的本質,但管的方法也有進步的地方,但為什麼有些人卻自我停留在忖測上意的胡同裏,不肯走出來,更不敢嘗 試創造新環境呢?

如今,只要選委認真想一想怎樣才是對大局最有利的做法,保持獨立思考,獨立投票的意向,就有機會幫助新特首自然分娩,同時幫助北京開竅,真正落實和 保證「一國兩制」不會變形。筆者真不想看見:胡亂開行的烈火戰車橫衝直撞,令大局和大局利益陷於被動,到最後,還要大家一起承受烈火戰車的傷痕。